刘淑霞,何春燕,王文学
(宝坻区人民医院产科,天津 宝坻 301800)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刘淑霞,何春燕,王文学
(宝坻区人民医院产科,天津 宝坻 301800)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孕妇分为两组,卡前列甲酯栓组126例,经舌下含化卡前列甲酯栓1mg加缩宫素20u静脉滴注,产后清理阴道积血后经肛门向直肠内置入卡前列甲酯栓1mg。对照组100例,单用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用药。观察产后24h出血量。结果
卡前列甲酯栓组产后24h出血量平均为280.2±114.3mL,对照组平均为372.4±160.3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与缩宫素合用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且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波动。
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缩宫素/治疗应用;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应用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 l,是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因此,产后积极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为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多年来采用缩宫素以增强子宫收缩,收到较好效果。但缩宫素的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这就需要寻找一种简易高效的方法,卡前列甲酯栓在作为引产药物应用的同时也逐渐被人们用于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近年来,我院在使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和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阴分娩者226例,年龄20~35岁,孕周37~42周。产前血红蛋白在100g/L以上,血小板>100×109/L,凝血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无应用前列腺素的禁忌证。并随机分为实验组(舌下含服及直肠置入卡前列甲酯栓组)126例,并于胎儿娩出后再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对照组100例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u。
1.2 方法 娩出胎儿后胎盘尚未娩出前,两组产妇均立即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卡前列甲酯栓组产妇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1mg,在产后清理阴道积血后再经肛门放入卡前列甲酯栓1mg。
1.3 出血量的计算 计算失血量,统一采用称重法。当胎盘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下铺消毒后的一次性使用产妇检查垫。该垫采用一次性使用手秤和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医用材料层与木浆面层结合的技术,通过称取吸附恶露后产妇检查垫的重量,计算产妇24h失血量。一次性使用产妇检查垫弹簧秤已调整归零,直接读取弹簧称上的刻度即为测量值。所测重量为失血量,按血液毫升数=质量克数/1.05,算出失血量,累计后分别算出产时及24h总失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2.1 出血量比较 两组产时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产时及产后出血的情况比较(mL,±s)
表1 两组产时及产后出血的情况比较(mL,±s)
P<0.05
组别 例数 产时出血量 产后24h出血量对照组 100240.2±131.3372.4±160.3实验组 126158.8±97.2280.2±114.
2.2 卡前列甲酯栓对血压的影响 卡前列甲酯栓对产妇血压、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产前、产时及产后均应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孕产妇的血压、脉博、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产时每10min测血压1次,产前、产后每30min测血压1次,持续至产后6h,统计两组产后6h与产前血压下降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血压变化(±s)
表2 两组血压变化(±s)
P>0.05。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对照组 10.1±2.75.9±2.2实验组 9.6±3.16.0±2.5
2.3 卡前列甲酯栓的副作用 实验组中出现恶心呕吐者6例,产后腹泻4例,面色潮红2例,未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失。观察产后泌乳量无明显差异。
产后出血是子宫肌纤维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凝固机制共同决定的。妊娠时子宫肌肉,尤其是子宫体胎盘黏着部肌细胞变肥大,胞浆内充满具有收缩活性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子宫收缩的动因来自于内源性缩宫素和前列腺素的释放。细胞内游离钙是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活化剂,缩宫素可释放和促进钙离子向细胞内流,而前列腺素是钙离子载体与钙形成复合体,将钙离子携带入细胞内,进入肌细胞内的钙离子与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结合,引起子宫收缩与缩复,对宫壁上的血管起压迫止血作用。同时由于肌肉缩复使血管迂回曲折,血流阻滞,有利血栓形成,血窦关闭。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化,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均增加。在内源性前列腺素作用下,血小板大量聚集,尤其粘着于胎盘剥离面后损伤血管的内皮胶原纤维上。在胶原纤维刺激下,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加强血管收缩。同时由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凝血因子大量释放,进一步发生凝血反应。形成的凝血块可有效的堵塞胎盘剥离面而暴露血管,达到自然止血目的。
缩宫素是垂体后叶素,缩宫素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具有诱发和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缩宫素静脉滴注立即起效,15~60min内子宫收缩的频率与强度逐渐增加,然后稳定。滴注完毕后20min,其效应渐减退,因其很快被缩宫素酶及肝肾组织等灭活、清除;它对子宫体的收缩作用强,对宫颈平滑肌的收缩力弱;缩宫素性质不稳,存在个体差异,且它受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在妊娠后期和分娩期敏感性高,而在第三产程结束时缩宫素在体内的作用已近消失。临床研究发现缩宫素使用超过40U,继续使用促进子宫收缩效果不明显。因此缩宫索预防产后出血存在缺陷[2]。
卡孕栓作为前列腺素PGF2α的衍生物,对子宫有明显的收缩作用,且作用时间比缩宫素长。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卡孕栓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血压、心电图、心率、呼吸均无明显影响,对血象、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影响,对黏膜无刺激和伤害作用[3-4],卡前列甲酯栓通过黏膜吸收快,本实验就是采用黏膜下给药,给药方便且药物不进宫腔,无感染机会,基本上无副作用,价格基本可以接受。经本实验观察产后出血量,产时的平均出血量实验组为158.8mL,对照组为240.2m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实验组为280.2ml,对照组为372.4m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次研究发现,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且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波动。有利于宫缩,更有利于产妇的健康恢复。卡前列甲酯栓的禁忌证为哮喘、青光眼、相对禁忌证为心、肝、肾疾病。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前列腺药物能使胃肠平滑肌收缩,肠蠕动增加。如无禁忌证,使用后出现的轻微不良反应一般无须特殊处理,相对安全[5]。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5.
[2]连晓红,李小姝,祝参.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减少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122.
[3]高山.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200例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6-47.
[4]李爱敏.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135-136.
[5]刘彩霞,王德智,李秀琴,等.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1):22.
R714.46+1
A
1008-4118(2012)03-0030-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2.03.19
201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