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美
静脉留置针最大流速可达97 ml/min,能满足危重病人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1],故临床上广泛应用。股静脉穿刺术特别适用于失血性休克,输液时间长且输液量多的患儿。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必须过硬的基本功之一,特别是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技术要求更高[2],我们采用股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用于婴幼儿抢救时建立静脉通路,取得满意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住院患儿共72例,年龄均≤3岁,其中病毒性脑炎62例,心跳骤停10例。根据病情均建立双液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股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或头部静脉穿刺留置针输液。
1.2 材料 所用材料均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20G和24G直置式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无菌3M敷贴。
1.3 方法
1.3.1 为减少由于穿刺技术不同造成的误差,选定2名工作8年以上,操作熟练的主管护师进行穿刺。
1.3.2 试验组:患者取仰卧位,将穿刺侧下肢外展、外旋,小腿屈曲呈90度,穿刺侧臀下可用小枕垫起,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打开无菌包取出洞巾,覆盖在穿刺部位上,在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1.0cm,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处定位,右手持留置针,使针头与皮肤呈30~40°向脐部方向刺入皮肤,当留置针回血腔中见到回血后,一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另一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旋紧肝素帽并推入适量肝素稀释液,用3M敷贴固定留置针[3]。对照组:按静脉留置针穿刺要求选择四肢或头部静脉穿刺输液。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穿刺留置针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股静脉与四肢及头部静脉穿刺留置针效果比较 例(%)
3.1 穿刺所需时间短 我们经多次临床实践发现,股静脉与四肢静脉、头部静脉在充盈良好的情况下均能在1 min内建立静脉通路,穿刺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性,但是心跳骤停、病毒性脑炎合并昏迷患儿,股静脉穿刺所需时间短于四肢、头部静脉。从表1资料可知,2组穿刺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病情危重,心脏泵血功能机制差,循环血容量不足,肢体及末梢静脉充盈不佳,穿刺难度增加,而股静脉管腔大,血流快,相对充盈度佳,血管弹性好,容易穿刺有关。
3.2 穿刺成功率高 心跳骤停、病毒性脑炎合并昏迷等病情危重患儿,由于周围循环衰竭,微循环灌注不足,肢体及末梢静脉失去弹性而塌陷,穿刺不易成功,而股静脉相对充盈度较好,而且管径较粗大,位置较恒定,穿刺容易成功。
3.3 循环干线短,液体通畅良好 股静脉管径较粗、直,弹性好,血液流速较快,经此路径输液,药物很快进入血液循环,药效发挥作用迅速。
3.4 导管固定牢固,不易脱出 由于四肢运动幅度大,力量强,且婴幼儿不能有效沟通,或意识不清患儿多有躁动,无意识运动较多,拔掉留置针的情况时有发生,股静脉留置部位活动幅度小,导管不易脱出。
3.5 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应用24 G留置针在头皮或四肢穿刺由于血管小血流速度慢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易引起皮肤苍白发花或坏死,基本每天要换不同部位重新穿刺,采取股静脉穿刺,延长了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减少了反复穿刺所造成的感染机会的增加[4],危重症患儿所用药物复杂,很多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强,小静脉易发生外渗坏死,股静脉血流可很快稀释药液,减轻药物对局部血管的破坏,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6 易于掌握 股静脉位置恒定,根据股动脉易于判断,置管术操作简便,相对其它深静脉置管危险性小、易于掌握。
3.7 注意事项
3.7.1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婴幼儿注意大小便时不要污染留置针部位,每天进行穿刺部位消毒,观察有无血肿、渗血并更换无菌敷贴。
3.7.2 每日在连接头皮针或更换输液器时,应注意回抽血液,见回血后方可使用。如未见回血,应查明原因,一旦为血栓栓塞,不能盲目用力冲开,应立即拔除导管。
3.7.3 输入高渗溶液或静脉高营养后,应用0.9%等渗盐水冲洗导管,防止堵管。每天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冲管,并用肝素帽封管,防止导管内血液凝固。严禁自导管留置处采集静脉血。
3.7.4 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定期查血象,如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白细胞升高时,应考虑是否为导管引起的感染,应导管头部及血液培养,必要时拔出导管。
3.7.5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的抗炎能力。
3.7.6 股静脉血管较粗,压力低,输液速度不易掌握,教育患儿及家属绝对不能自行调节,以免输液过快造成不良后果,如液体走空,导致空气栓塞;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致心脏负荷过重造成衰竭[5]。
3.7.7 严密观察两侧肢体直径、皮肤温度、颜色是否对称,如出现肢端发花,皮温低,两侧肢体粗细不一,很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应立即拔出导管,患肢制动、抬高,进行局部湿热敷、理疗等对症处理。不得按摩患肢,以防栓子脱落随血流游走而发生严重后果。
1 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20.
2 张庆梅,孙凤菊.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8.
3 杨丽娟,李振香主编.现代危重症临床护理.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59-264.
4 周晓娜.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者中的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4-205.
5 杨晓霞,赵光红主编.临床管道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