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一洁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出现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2]。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8~12周内糖代谢紊乱情况及血糖控制水平,是了解糖尿病发生发展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3]。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检测肾脏损伤的早期灵敏指标,同时也是全身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和大血管病变的重要标志[4]。通过联合检测使临床早预防和发现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
1.1 一般资料 选择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内分泌科住院患者426例(病变组),其中男241例,女185例;年龄(60±11)岁;病程(8±6)年。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选择健康体检者中血糖、尿糖均正常者2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80例,女100例;年龄(58±11)岁。检测项目有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
1.2 检测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禁食12 h以上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留取24 h尿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所用仪器为日本产日历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厂家提供。
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病变组(P <0.01)。见表1。
表1 2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
表1 2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
组别 糖化血红蛋白(mmol/L)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mg/L)10.2 ±3.3 12.4 ±4.0 135 ±29对照组(n=280) 3.9 ±1.4 4.2 ±1.0 13 ±4 P值病变组(n=426)<0.01 <0.01 <0.01
糖尿病危害性不在其本身而在其并发症。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观察到大血管病变常在糖尿病史10~15年时出现症状。糖尿病患者的PAD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0倍。其中8%的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即己存在PAD,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而增高。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还可间接预测早期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情况。研究发现伴微量白蛋白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5]。本研究显示尿微量白蛋白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显著相关(P<0.01)。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较长时间内糖代谢紊乱情况及血糖总体控制水平一项指标。血糖与动脉硬化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长期高血糖潜在的病理生理改变,如氧化应激、山梨醇旁路代谢异常激活、反应性晚期糖化终产物及其前体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产生等,均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扰乱内膜层与VSMC层结构,使血管壁内-中膜增厚,促进AS及斑块形成。研究发现FBG、HbA1c水平与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是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了解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血糖控制水平,对临床诊断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指标[6]。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及大血管损伤越严重,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也越高,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早期血糖控制对减少和(或)延缓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具有重要意义。
1 师爱香,曹永吉.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进展.河北医药,2011,33:2016-2018.
2 付阿丹,鲁桂鸣,杨静,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68-3270.
3 冯秋斌,赵瑞香.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诊治中的相互参考价值.河北医药,2011,33:148-149.
4 刘鹏,周卓宁,钟润芬,等.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双下肢血管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94-95.
5 Araki S,Haneda M,Koya D.Keduction in microalb-minuria as an integrated indicator for renal and cardio-rascular risk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Diabetes,2007,56:1727-1730 PMID:17360976[PubMed-indexed for MEDLINE]
6 林良武,李剑民,张传洽.120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实用医技杂志,2008,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