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
从广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马克思恩格斯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只有一部专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多散见在其他著作之中。
一
这部著作的问世,还得从《反杜林论》说起。1876年,德国柏林大学讲师欧根·杜林开始用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观点和折中主义评论并试图改造科学社会主义,在社会民主党内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马克思因有别的研究任务在身,批驳杜林观点的任务就交给了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催促下,恩格斯从1876年秋季开始写作《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简称《反杜林论》),并以论文的形式陆续发表。1880年应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引论的第一章、第三编的第一、二章单独成册,由保尔·拉法格译成法文,经恩格斯本人校阅后于1880年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在法国社会主义杂志《社会主义评论》上发表,并出版了单行本。1883年的德文本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书名。保尔·拉法格是法国工人活动家,马克思的二女婿,属于“后生”。他的身份就足以说明这部著作的意义了。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开始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工人运动也趋于活跃,各种思潮都在争夺运动的领导权。到1880年,马克思已六十有二,且病魔缠身,恩格斯也已年届花甲,在那个年代已属暮年。而新一代工人运动领袖呢,如保尔·拉法格,还缺乏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作为老一辈革命家,恩格斯当然要担当起宣传和普及科学社会主义的重任。这本书恰恰发挥了这个作用。马克思也很满意,他在1880年法文版序言中说,“在这本小册子中我们摘录了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社会主义从想到科学的发展》最新版,由中央编译局组织翻译,收录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中,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既然是“入门”,就必然让读者有一个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总体印象。因此作者开宗明义,用简洁的三句话就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据称是更彻底的发展。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现代”当然是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也流派纷呈。但不论哪宗哪门,它们都离不开资本主义这个研究对象。至于思想上的分野,主要在于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实现道路上的差别。虽然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出现,但其理论则来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把社会主义作为科学加以研究,就应该认识它的思想进程,从“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抽象出它的基本概念。由此自然就引申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态——空想社会主义的追溯。
二
当初,资产阶级在领导“第三等级”进行反封建的斗争中,就举起了自由、民主、博爱、正义、平等、理性的旗帜。正因如此,“资产阶级的代表才能标榜自己不是某一特殊的阶级的代表,而是整个受苦人类的代表”。也正因如此,资产阶级才能将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麾下。但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天生的敌对阶级,二者一经产生就开始了相互之间的斗争。无产阶级需要发布反对资产阶级的“檄文”,制造革命舆论,所以伴随着一个还没有成熟的阶级的这些革命暴动,就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即空想社会主义。但空想社会主义一度也以启蒙思想的面目出现。法国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的许诺并没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兑现,于是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的“话柄”,将其作为自己的战斗口号,社会主义思想开始自立门户。到19世纪初,欧洲思想界产生了“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正如恩格斯所分析的那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并不是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而是和启蒙学者一样,自认为是全人类的代表,试图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但是他们又超越了启蒙学者的眼界,认识到资产阶级社会的弊端,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设计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但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
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在工人阶级完成从“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的转变之际,空想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宗派,甚至宗教组织,消极影响日益凸显。在19世纪30、40年代爆发的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工人阶级已经走向联合。在这个背景下,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诞生。这件事的发生发展,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由此也就引申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事实出发,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社会主义所要完成的任务。恩格斯把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归功于马克思,指出正是这个基础上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唯物史观的思想源头追溯到古希腊的朴素辩证法。“辩证法”就是用运动、转变、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的认识方法。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于分门别类地深入研究各种事物的需要,15世纪以来产生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到了近代,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以此克服形而上学的局限。但是,黑格尔也和中国六朝时期的老和尚慧能一样,他所说的运动也不是“风”、“幡”之类的物质运动,而是“心”或“绝对精神”的运动,“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别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自然、社会在发展,人们不可能穷极真理,但黑格尔体系却把自己看作是绝对真理的化身。这个矛盾推动了哲学革命性的变革。马克思运用当时哲学研究的最新成就,透过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按照这个方法认识社会主义,它就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在这个视野内,资本主义社会决不是人类历史的最后一站,还将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剩余价值的发现则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生产过程,从而论证了工人阶级通过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夺回劳动果实的正义性和必然性,赋予了工人阶级以彻底革命的意识。
三
这部著作的精髓在于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对“现代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问题的回答。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由此展开: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政治统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导致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产生,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过与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比较,恩格斯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冲突的根源和特征。和封建社会不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达到了高度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劳动产品的社会性质。但是和封建社会一样,它的占有形式仍然具有私人性质。如果说个体手工劳动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适应的话,那末社会化的生产力便受到了这种占有形式的限制和束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便以“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个矛盾在社会领域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在经济领域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结果是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极表现为资产者方面的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则表现为无产阶级方面的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今天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也许看不到这个现象了,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却是血淋淋的事实。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资本主义处于“恶性循环”即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这反过来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了阶级冲突。这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在生产力的推动下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代之以全社会共同占有。
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线索是无产阶级通过开展有组织地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夺取国家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改造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将其转化为国家财产。于是,阶级消灭,国家自行消亡。“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这就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
至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那是因为中国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要求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水平,所以只能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尽管此“社会主义”与彼“社会主义”还有巨大的差距,但是这部著作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要求共产党人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没有这个理想,社会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它提醒共产党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必然会导致超越阶段、急于求成的情绪发生;它指示共产党人要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显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同时,这部著作也给人留下了文笔流畅的印象,没有“官话”、“套话”,当然马克思恩格斯也从来不会说这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