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小康离我们有多远?

2012-06-04 09:40曾颖
党员文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手提电脑安然老总

曾颖

这几天,我接连听到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个女孩从大二开始到毕业后参加工作,她整整11年没回老家看过父母,其理由是因为当年离家时抛下的豪言——不混出个人样决不回家。她所理解的“人样”,是包括有车有房有如意郎君有好工作,说白了就是让父母有向亲戚朋友炫耀的资本。

第二个故事。我亲戚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外企录用,为了不让同事们瞧不起,在买不起手提电脑的那段时间,他用电脑包装着一块菜板,每天上下班背着,背了差不多半年,直到攒够钱买了一台手提电脑。

第三个故事。我的一位合作伙伴在国企当老总,这哥们被各种宴请搞得快发疯了,他的各项健康指标已亮起红灯,而他的妻儿也因他经常无法在家吃饭而怨言颇多。他苦恼地说,现在我觉得,谁对我好,不是请我吃饭,而是让我能在晚饭之前回到家。

在这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里,都有一种让人闻之骨寒的东西,我姑且将其称之为“与小康时代不相符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大多数时候都是隐性的,但它会主导人的喜怒哀乐,甚至让人干出料想不到的事情来。比如像第二个故事里的那楞小子,一个月3000多元工资,虽不足以致富,但养活自己并创造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完全可以的。但就是因为他心里急欲让人觉得他和别人一样,而努力隐忍着。让自己成为别人,而其问忍受的苦恼,在我看来是完全不必要的——我不相信哪家企业,会无良到把没有手提电脑的人开除,而让他痛不欲生的只是他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故事里的那个女孩,她的父母多年未见她,他们失去的是天伦之乐,而这恰恰是她眼中“终极成功人士”所向往和欠缺的。第三个故事里那个年薪过百万元,有好房有豪车的老总所期盼的,分明就是那个女孩弃之犹恐不及的平静安定、相亲相爱的生活。

小康社会,不仅指的是物质生活水平,更是指人的一种与物质相适应的精神状态,或者叫心灵小康。这种状态是闲适、安然和充满幸福感的,它不为物质所困,更不为身外之物焦灼。当一个人无论面对价高还是价低的东西,都能发现物质的本质以及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他就能安然享受由此带来的快乐。

(摘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22期图:廖新生)

猜你喜欢
手提电脑安然老总
东方灵感
随性自如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安然 筑梦远航
三分钟演讲
三分钟演讲
与IT界老总聊聊“医院云”
跟随彭老总的最后岁月(下篇)
跟随彭老总的最后岁月(上篇)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