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园、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园……3月28日,总投资额超100亿元的11个特色产业园作为第四批新成员加入到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大军中来。至此,中关村科学城四批建设项目已纳入46家单位,共推进建设了4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创新园项目,吸引了一批国内外领军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参与,中关村科学城正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科学城再添新军
中关村科学城第四批建设项目签约揭牌大会上,北京市政府与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等9家中央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北京服装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2家北京市单位与9家中央单位的产业园项目共同揭牌。
根据协议,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8.5亿元,以电子光学与离子光学、真空技术、新兴技术三大领域为发展重点,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12万平方米的研发试验技术孵化区和企业机构区。计划在5年内,建设科学仪器研发平台、科学仪器成果转化平台、产业自主创新孵化平台、国际标准科学仪器及装备技术实验平台等六大平台。
北京中科科仪公司还准备在创新园内引入美国安捷伦、德国蔡司、日本电子、英国牛津仪器、上海天美、江苏天瑞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预计园区企业收入将达200亿元,税收贡献超过20亿元。
科学城将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打造“国际文化产业创新园”。该园区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中关村国际文化展示长廊,投资1.2亿元建设国际教育大厦,投资7亿元建设国际文化大厦,投资10亿元建设国际商务大厦。该园区预计2015年完工,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90亿元。
此外,中国科学报社将建设“科学传媒产业创新园”,在园内规划投资18亿元,建设3.2万平方米的中国科学传媒大厦,计划5年内引入央视科教频道、中数传媒、江苏汉森兄弟、奥林巴斯等行业领军企业。园区建成后,企业收入将达到100亿元,解决就业人数超过2000名。
中关村科学城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是中国科技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科技条件最为雄厚、科研成果最为丰富的区域。
截止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四批建设项目共纳入46家机构,推进建设了48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创新园项目。该区域汇集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上百家,航天科技、联想集团等6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两院院士523名,约占中国的36%。
此次揭牌的产业园特色鲜明,11个项目中包含国际文化产业、纪录影视产业、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6个文化产业领域的产业创新园,另5个则全部来自中科院,集中体现了北京市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战略要求,和高校院所参与、支持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重要性。
丁仲礼在讲话中强调,中科院非常重视参加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希望所属各研究所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为契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赵凤桐指出,中关村科学城取得的成绩让人振奋,中关村科学城已经成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名片。希望中关村创新平台各成员单位通过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加速优质资源要素的聚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希望在京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更加深入的改革和创新,把握科学城发展的历史机遇,释放更多的科技与空间资源,加速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据悉,部分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将从今年年底至2017年底间陆续完工。科学传媒产业创新园、理化技术产业创新园、科技法律服务创新园、国际文化产业创新园、纪录影视产业创新园等园区预计投资额都超过15亿元。而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园除了以北京为主,建设总部、东郊、永丰、昌平、怀柔和丰台六个基地外,还将在深圳建设南方基地,总投资达110亿元。
盘活空间资源
2010年9月,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重大战略决策。2011年2月,中关村创新平台设立了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协调推进科学城建设具体工作。2011年3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的若干意见》,明确将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地标。
一年多来,科学城建设全面开展,取得了良好开局。各有关单位以改造升级、盘活利用相对稀缺的空间资源和开放共享相对封闭的科技资源为工作重点,加强政策引导、组织创新和项目建设,开创了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的新局面。
目前,航天科技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中航工业中关村航空科技园、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技产业园、北航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北邮信息网络产业创新园等24个产业创新园已启动建设,推进科学城建设单位共实施新建或改造楼宇项目73个,规划总建设面积约68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0亿元,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平台130多个,组织制定了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农业生物技术、林业生物技术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建设方案,并推进实施。
北邮信息网络产业技术研究院感知大厦和网融大厦、牡丹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一期工程、印刷学院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办公楼、中国建材科技创新园绿色建材重点实验室大楼、北科大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天工大厦等6个项目已建成,建筑规模总计20.2万平方米。
此外,科学城积极开展招商工作,一批基本建设项目已经投入使用。目前,中关村科学城特色产业园成功吸引了160多家重点企业和150多家共建研发机构,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感知大厦已入驻了赛伟网络等14家网络通信领域的创新型企业,网融大厦已入驻了5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6所部市级重点实验室,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北科大天工大厦)已吸引约30家企业入驻。
与此同时,一批科学城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快速推进。目前,普天集团三网融合园东区、北交大现代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业大厦、中电科十五所信息服务创新园物联网科技大厦(一期)、北航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北斗大厦、航天科技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卫通大厦等16家单位的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北航、北交大、中电科十五所、大唐电信、中国矿大、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和林业大学8家单位在建的基本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北航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蓝天大厦、北师大教育科技产业园教育服务大厦等13个项目已取得规划意见书,其他41个建设项目正在协调推进中。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学城深化技术与市场对接,目前已完成组建并实体化运营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有北航、北理工、北科大、北邮、北交大、人大等12所高校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中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北邮信息网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5家正在组建企业化的运营实体。北航、北邮等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联合共建了45家研发机构。
通过加强政策创新引导,高校院所主动转化科技成果的方式不断丰富。北理工、北交大、农学院等分别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各高校不仅依托与高校合作的企业、校企共建研发机构(实验室),还积极探索成立学科性公司、项目公司、加入产业联盟等,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层面對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分别与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分院签署了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的合作协议。市教委和市经济信息化委针对车辆、新材料、低碳等领域分三批联合认定了12家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中关村创新平台组织了两次院校企项目对接会,梳理发布了科学城院校企产业化合作项目107项。目前正在推进实施的产业化项目共159个。已通过股权投资、贷款贴息和补贴等方式,对27家单位的59个产业化项目给予4.7亿元的支持。
科学城工作组组长梁胜表示,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之年,也是科学城建设的重要推进之年。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市区联动和签约单位联动的科学城建设工作机制,分解落实好《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研究将相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纳入工作体系,形成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政府资金引导力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关村“1+6”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研究针对科学城区域空间再利用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相关政策措施;研究建立科学城统计体系。
三是依托创新载体,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逐步建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创新型产业组织,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继续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产业链领军企业的引进与合作;不断健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培育机制,加大对重大项目落地的支持。
四是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争取中央预算资金的更大支持和相关政策的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