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忠
实施20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相当于用一年时间完成之前数年的绿化工程量
PM2.5从一个社会热词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名词,用时不过短短半年时间。这期间,北京市已经把实施平原地区20万亩造林工程作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年造林20万亩,相当于新增133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这是一个什么概念?“2000年北京市实施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建设,历时十年新增绿化面积128平方公里,2003年北京市在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至六环路外侧1000米范围内开始实施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建设,历时八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63平方公里,而此次实施20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相当于用一年时间完成之前数年的绿化工程量。”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史贵升用“规模空前、史无前例”八个字评价此项绿化北京的重大决策。
早在去年的10月份,北京市就开始酝酿这项宏大的工程,直到2012年3月16日市委、市政府在通州区召开全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动员大会和启动仪式,北京市将按照“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空间布局全面推进全市的平原造林。2012年,将在六环路两侧、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拆迁腾退地区、重点河道道路两侧和荒滩荒地、航空走廊和机场周边、南水北调干线等地区,构建大规模的带状和区域森林生态体系。
平原造林是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以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5个区为重点,涉及14个区县,这项史无前例的绿化工程,到底将对区域生态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多大的拉动作用,社会资金又有多少参与机会?
绿化北京的重大决策
从园林绿化改善首都环境质量的角度看,平原地区造林对于北京的环境治理有着重要的特殊意义。
如同PM2.5引发全国的环保风暴一样,在改善首都环境质量的过程中,政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经常受制于舆论的引导。比如人们认为是汽车排放污染导致PM2.5的增加,政府便以提高汽油品质和排放标准作为回应;人们认为对PM2.5的监测不到位,政府就立即宣布增加固定和流动监测点等等。
“平原造林工程是北京市改善环境质量所作的重大决策。”史贵升指出,政府主动实施大规模森林建设,让森林从山区走进城市,不仅可以增加平原地区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固碳释氧滞尘能力,进一步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提高大气空气质量,而且有利于调整本市用水结构,促进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市民绿色休闲需求,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有力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不难看出,平原造林是北京市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一次重新审视,在实现了多年经济社会连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北京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资源与环境危机。
以水为例,作为一座严重缺水的非粮食主产区,除了城市用水日益紧张,每亩农地年3-500吨的用水量也超出了正常值,其结果是北京辖域内的大小河流几近干涸,而伴随地下水的日益减少与污染问题,北京的宜居水平已经大打折扣。
简单的换算便能看出平原造林的重要意义。如北京五年时间在平原地区造林100万亩,不仅能够为首都涵养水源和促进中水在绿化中的推广应用作出重大贡献,还可为北京年节省3-5亿立方的地下水。
带头先行的北京亦是整个华北区域环境改善的推动力,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过去数年间,围绕整个华北区域的环境改善,国家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区域性生态工程建设,这使得北京与周边省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形成了区域联动的良好机制,此次北京利用平原造林率先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出重拳,不仅对整个华北区域的环境治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还将进一步密切相关各方在生态建设上的合作。
据市园林绿化局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全市林地面积104.61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5.8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7%。在全市的林地面积中,山区林地面积88.1万公顷,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84.2%,其中森林面积51.4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0.97%,而平原林地面积仅为16.53万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5.8%,其中森林面积14.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4.85%。
基于这种事实,市园林绿化局参与平原造林工程的杨振君处长指出,在北京山区实现较大范围森林覆盖的基础上,山区造林绿化正在实现“由造林向营林转变”,更多的强调对山区生态林的经营管理,而北京城市周边除了两道绿化隔离带之外,大规模的森林较少,加快提高平原森林覆盖率,已成为北京近几年生态建设的重点。
“纵观国际上的大都市,如伦敦、东京等,城市周边都有大量的森林环绕,北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也应该向其他世界城市看齐。”杨振君说。
对区域经济影响几何
如房地产业发展能够拉动建材、水泥、钢铁、物流、装饰等相关产业发展一样,也有经济界人士指出,平原造林作为首都主动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随着数十亿元政府资金的投入,势必将拉动北京的苗圃种植、园林设计、绿化施工、交通运输、休闲旅游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甚至有人断言:北京一定会培育壮大一批与园林绿化相关的上下游龙头企业。
“造林规模的空前,必定使相关企业的业务量骤增,不排除会有一些园林设计和施工的企业借机壮大成为行业龙头,但按照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规模來看,也不全是如此。”对于外界的预测,史贵升并不完全认同,“比如说苗圃种植产业,树苗生长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北京突然产生这么大的需求,确实需要周边省市调剂一些苗圃,但由于近几年国家一些跨省市生态工程的实施,各地对树种的要求不一,使得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市已形成了成熟的苗圃调剂市场,相关企业借助此次机会发展壮大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史贵升同时指出,从事园林设计的企业倒有条件借机壮大,由于此次平原造林工程将按照项目建设管理的方式进行运作,要求所有参与招投标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这等于给了一些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相关企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根据各区县上报的施工设计方案,目前参与设计的企业大多数为长期服务区县园林绿化的企业,这也合乎情理,因为这些企业多年参与北京的生态建设,能够把握北京市的建设要求和区域自然条件的特点,有利于平原造林的建设质量和时间进度把握。”杨振君认为,从生态建设项目的技术角度看,园林设计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这次机会给了这些企业一个树立品牌的好机会,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可能会因此成为行业龙头,而在施工方面,政府更多是出于改善民生的考虑,市里要求区县要优先考虑当地农民参与建设管理,帮助当地农民就业。
平原造林对相关产业在北京发展的影响程度还有待观察,但却会实实在在改善所在区域的发展环境,史贵升指出,各相关区县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工程实施的意义。“生态环境好了,相当于为区县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下一个基础,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投资价值提升,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
实际上,从过去“边发展边治理”到如今“主动改善促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改变,这本身就是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而20万亩森林建成后,可以预见的是,将会为北京营造出多个休闲的新空间,形成市民周末休闲的新场所,由此必将拉动北京的休闲旅游发展。
社会资本能否参与
相比过去平原地区的绿化隔离带建设,此次造林工程在政策上亦有重大突破,也使得政府的资金投入相应增加。
据了解,除工程建设需要数十亿元的资金投入外,政府的投入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腾退绿化用地的占地补偿费和绿化建成后的林木养护管理费。其中,根据区域功能定位不同,占地补偿费每年每亩的补助标准为1000——1500元,补助期限暂定到2028年,并建立相应的增长机制;林木养护管理费按每平米每年4元的标准投入,换算成每亩每年为2668元。
“几十亿的工程投入是一次性支出,但其他两项投入加起来,政府每亩每年的投入在4000多元左右,虽然由市区两级财政分担,但这确实不是一笔小数字。”史贵升亦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其中。
对于园林绿化领域引入市场化的投融资方式,国信招标集团投融资部经理李炼曾经在上海做过调研。他指出,上海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引入一些苗圃公司,政府对绿化的标准和面积提出要求,将绿化用地无偿提供给这些公司进行苗圃的培育;二是引入一些开发商,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对土地价值的提升,政府在要求开发商完成绿化建设的同时,给予开发商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使其用未来收益平衡投入资金。
“也有一些山区引入一些工业企业,专门为企业生产造纸用材林,由于造纸取材时只取树的枝叉部分,不会对树的主体结构产生影响,这种融资模式在很多省市的山区较为普遍。”李炼补充说。
但李炼继而谈到,综合各地的经验,引入开发商参与其中,出于对景观建成后的后续工作难有保障的考虑,已在多地的实践中证明弊大于利,而能否让苗圃企业或者工业企业在平原造林中分享利益,这还需从树种、成活率、景观营造、整体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在分析了多个省市生态建设融资模式后,李炼坦言,造林工程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即便是有社会资本参与,大多也是无利不起早,都是为了提前获取明天的收益,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想真正找到一个双方共赢的模式确实很难。
既要实现政府的目标意图,又想在投入上让沉淀在民间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似乎就只剩下了认建、挂名、立碑这种鼓励社会资本无偿参与公益事业的一条路。
“不能什么都拒绝,要给社会资本的进入留下一个缺口。”史贵升强调,在符合政府总体要求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以“经营森林景观”的思维去尝试引入社会资本是目前看较为可取的融资模式。
“关键是约束机制如何建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保护虽必要,创新亦必然。”史贵升说。
平原造林是北京市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一次重新审视,在实现了多年经济社会连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北京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资源与环境危机
如北京五年时间在平原地區造林100万亩,不仅能够为首都涵养水源和促进中水在绿化中的推广应用作出重大贡献,还可为北京年节省3-5亿立方的地下水
北京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史贵升指出,生态环境好了,相当于为区县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下一个基础,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的投资价值提升,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