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
在彻底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前,还有两件大事必须要做,一是解决地方政府的10万亿负债的问题,二是建立国内的债券市场体系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指出,目前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下一步将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本来利率市场化问题讨论已久,但一直没有下文,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业内许多辩论,那么当前利率市场化时机究竟是否成熟了呢?
回眸我国近年利率市场化进程,不难发现,利率市场化在2004、2005年呈加速状态,像当时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可以下浮,不设底线等;直至2008年10月的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但到目前为止的近三年里,利率市场化进程停滞不前。
利率市场化为何如此之难?难的关键点在于利益的平衡,2008年恰逢世界金融危机,中央为了刺激经济,祭出4万亿的投资,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而借方多为地方政府平台,如果前几年实行利率市场化,必然加大地方政府的负担,所以利率市场化被搁置,目前这几万亿的贷款一直压着地方政府和银行,不敢轻举妄动,只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目前的体制之下,地方政府负责人不需要为贷款坏账承担太多责任,所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能够从银行大量贷款,这种事情谁不愿意干?地方政府大干快上,不太考虑身后的问题,毕竟每一届地方政府首脑们能干几年还不知道,能提高政绩的事,谁都会抢着去干,至于还账嘛,可以等下一届政府去动脑筋。这种思维决定了地方政府贷款的坏账可能性大大增加。
那么目前中国地方负债压力如何?此前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2011年应偿债规模为26,246.49亿元,占比24.49%。而温总理在“两会”时的记者会上披露:“2011年地方政府新举债21,536亿,偿债21,533亿。”由应偿债规模和实际偿债额之差可以算出2011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已有4,713.49亿元获展期,这占当年应偿债务总额的17.96%。而2012年地方政府本应需偿债规模为1.84万亿元,加上4713亿元的展期贷款以及巨额的利息,还有GDP增速减缓导致的财政增收困难,可以想见,地方政府已经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了。
当年地方政府和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中利息是否为浮动贷款尚不得而知,但如果利率市场化实行,目前存贷款利率大概都需要上调(目前民间借款利率已经达到普遍在1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将左右为难,因为如果签订的是浮动利率贷款,则地方政府未来将背负更高的利率,地方政府本来就还不上钱了,你还要加重利息负担,岂不是让他们破产?但如果签订的是固定利息,由于当年多数贷款是以基准贷款利率签订,一旦存款利息上行,银行将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此事之危险在美国已经有过前车之鉴,1980~1985年美国逐步放开储蓄和贷款机构所能提供的存贷款利率后,由于利率上升,银行被迫提供更高的利率来吸引更多的存款,但这些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主要是低利率时期发放的30年低利率固定抵押贷款,许多美国银行的资产负债出现严重的持续错配。因此当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而大幅加息时,导致银行巨额亏损,在接下来的几年更有超过1000个储蓄和贷款机构宣布破产,其总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
所以完全推行利率自由化不会是最佳选择,诚如周小川所言,如果建立了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情况应该会好一些,但是仍然难以完全避免巨大的金融风险,那么为何此时要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又应该怎么调,才能实现平稳的过渡?
此时意图推进市场化有一定的市场背景,即目前民间贷款利率过高,中小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只好从民间借高利贷,但随着贷款周期的完成,很多中小企业不堪重负,资金链断裂,企业纷纷倒闭,老板跑路,引发了局部社会动荡。引发这种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大银行发放了太多的政策贷款,或者说拥有绝大部分贷款资源的几大国有银行过于向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倾斜,一方面国有银行的属性决定了他们要服从政府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较高,使得他们在小企业贷款上积极性不高。在不久前人大会议讨论会上,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小企业之所以获得贷款资源很少,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银行从地方政府方面回收资金较为困难,银行又拿他们没有办法,为了回收流动性,所以对部分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减弱,收回了贷款之后不再继续发放。
照此来看,目前银行业保持富裕的流动性对中小企业是十分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要比利率市场化更为实际,因为目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5%,对银行流动性是一个很大考验。另一个方面需要适当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加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而不是全部放开利率市场化。这样的话可以让银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大银行的适应能力,因为存款利率的提高,国有银行迫于经营压力,不得不寻求更高利率的贷款需求,从而愿意更多的发放小企业贷款(小企业贷款利率较高)。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创造更多的贷款源头,目前中国几大国有银行几乎控制了绝大部分贷款资源,国家一直在银行经营上对民营资本十分谨慎,正是因为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导致针对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民营银行几乎没有,如果能够有足够多的民营银行诞生,则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状况将大为改善,所以当务之急,成立民营银行要比利率市场化来得更加紧迫。
从中长期来看,在彻底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前,还有两件大事必须要做,首先是必须要解决地方政府的10万亿负债的问题,否则这将会是长期悬在银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要解决地方债务之困,不能够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解决财政困难,那样的话只会使得现在“国富民穷”的现状更加恶劣,更加加重企业的负担,而应该是考虑出售手中优质资产的方式,尽量通过资本市场和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解决,尤其是应该大力扶植资本市场,加强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降低交易成本,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尽早对全球市场开放,将中国的改革难题放到全球的视野下解决,方可彻底解决中国的经济改革难题。只有地方债务这個大山解决了,中央、地方政府以及银行、企业等各方面才能真正松绑,那时候,中国经济才可以轻松说一句“软着陆”。其次是必须尽早建立国内的债券市场体系,债券市场是最能反映资金价格的市场,此前虽然我国建立了规模不小的债券市场,但以交易国债为主,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发达的种类繁多的债券市场相比,相差很远,尤其是企业债,除了少数国有大型企业能够发行企业债以外,别的企业基本无法染指,在企业债无法发行的情况下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市场化利率的,让银行去摸索实现利率市场化是一件让人捧腹的事情,难道要让四大国有银行头头们坐下来开个会商量一下解决?
利率市场化,表面上是银行的问题,但实际上,它只是中国一个大的经济循环体的一部分而已,改此而不改彼,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相反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到需要系统性大手术的时候了,不如此,硬着陆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