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七旬老妪闹离婚情何以堪

2012-06-04 19:55许圣义刘晓燕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2年7期
关键词:老伴儿老太老头

许圣义 刘晓燕

在当代中国,曾几何时,年轻人掀起的离婚潮,潮起潮涌,似乎不足为奇。可是,近些年来,一些老年人也来凑热闹赶时髦。这是为什么呢?笔者最近收集到河南省南阳市两个案例,颇发人深省。

案例一:

七旬老奶奶说:“我要离婚!”

也许有人不会相信,但这确是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届七旬的老奶奶,还在挨她丈夫的打骂。她在与丈夫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从未得到过独立的人格和尊重。

过去农村结婚早,那年她只有14岁,他也才15岁。他是长子,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他父母也是早婚,家庭生活虽然过得殷实,但人口多,劳力少,她嫁过来无疑是家里地里多了个劳动力。她在这个家里一半是媳妇,一半是奴仆。她要给一家老小缝衣做饭,养猪喂鸡,农忙时还要到田里干活;同时,还要时常受严厉的婆婆、思想意识很封建的公公及丈夫的打骂。且不说他们平时对她诸多的行为规范,就拿“男女授受不亲”这一条来说,她就不知遭了多少无端的打骂。这倒不是因为她真的有了什么越规行为,而是他们常常捕风捉影。比如,一旦发现她对周围的异性多看了一眼,或在干活时对某个男的多说了一句话,轻则遭丈夫打骂,重则受公婆一起“公审”,一起施刑。最严重的几次是把她吊起来用粗麻绳抽打,每次都逼她承认自己的“不规矩”,要她保证从此“改邪归正”。解放后,他们家划了富农成分,丈夫、公婆都划成了富农分子,加上国家提倡“男女平等”的号召的强大威力,他们对她的暴行收敛了许多,但小打小闹从未停止过。

这些年公婆相继去世,他们的儿女也都各自成家,儿女们尚能孝敬老人,大家都争着往家里寄钱送物,希望二老过上一个安定幸福的晚年。可是事与愿违,他的坏脾气不仅未改,老来无所事事,就更加无事生非,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对老伴儿轻则动口重则动手,两口之家也很少有宁静的日子。

2004年的一件事,在周围亲友邻里之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的身体一向不错,可2003年因腹疾到医院查出胆结石后,他作为一个毫无医学知识的老人,认为自己肚里怎么会无缘无故地长了东西,一定是老伴儿对他心怀不满,在他的饭里下了什么药了,于是开始对老伴儿的举止疑神疑鬼,给他盛的饭不放心。一次老伴儿做好了饭说自己胃疼,让他先吃,这下他更加认为她在他碗里放了毒药。于是他饭也没吃,越想越生气,就在半夜老伴儿睡熟时,猛然捂住她的被子想要掐死她。当时老伴儿被他惊醒,见他一副穷凶极恶的样子,赶紧爬起来。他见老伴儿起来,便破口大骂,并再次扑过来,老伴儿见势不好便夺门而逃,半夜三更光着身子敲开一个相邻的本家寡妇的门,才免遭一难。第二天子女们听说此事赶回来,都批评父亲不对,可他哪里肯认错,仍一口咬定是老伴儿在害他。

一场家庭风波很快平息下去,可是她情感的风波却无法平静。她自己无端遭强暴差点被掐死,还背了个“投毒”的罪名;外边的人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而且谁也不想去把别人家的事情弄清楚;她感到莫大的委屈,没想到他会向她下如此毒手,她无法想象今后如何去同這样一个绝情绝义的人生活在一起。在悲痛欲绝之中她想到了离婚,想在众人面前痛痛快快地呐喊一声“我要离婚”!尽管这对于她来说付诸行动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尽管妇联做了大量的工作,子孙们也没有停止对倔犟老头的批评,又百般劝阻老太离婚,可这位七旬老太至今尚未打消离婚的念头。

采写手记:凑合了一辈子,到老年女性主体意识觉醒——难能可贵。

这位老太在她半个多世纪的不幸婚姻中,深受夫权、族权等多重压迫,饱尝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但是,历史毕竟已翻开了新的一页,不平等的封建婚姻也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随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七旬的老太也要冲出封建观念的牢笼、世俗的枷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无论她最终能否离婚,这种意识觉醒都是相当不容易,而且是值得称道的。

案例二:

七旬老妪闹离婚为哪般?

老太太74岁,身板硬朗,老伴儿健在,儿孙满堂,原本可尽享天伦之乐,而老太太怎么也乐不起来,而且,还跑到法院要求离婚。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太的娘家在河南省内乡县的山区小镇,姊妹多,家庭贫寒,18岁时,就辍学跟随亲戚来到县城谋生。她从小在农村吃惯了苦,到县城适应能力比较强,很快习惯了县城生活。当过保姆,到饭店端过盘子涮过碗,扫过大街,收过废品,贩过粮票,蹬过三轮车……后来,在居民区租了一间小房子,专门给人修补加工衣服。她把辛苦挣来的钱供养弟妹们上了高中,还给两个弟弟娶了媳妇。可是,在艰辛的劳作中,不知不觉岁数偏大,29岁还没有找到婆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还没有“剩女”之类的说法,但在县城25岁左右的姑娘大都“花落人家”,像她这样的大龄未婚女青年被称为“老姑娘”,人们难免闲言碎语,让她有些尴尬。

“老姑娘”最大的难题便是找婆家,尤其是像她这样户口在山区农村的大龄未婚女青年,要在县城找个人家相当困难,特别是在尚未改革开放的上个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农村户口要变成县城户口,叫做“农转非”,俗称“鲤鱼跃龙门”,难得很哩。虽然要在县城找个像样的婆家几乎是痴人说梦,可是,她在县城生活惯了,再也不想过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而“农转非”的最好途径便是嫁到县城人家。

就在她这个“老姑娘”愁嫁兮兮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儿。他32岁,离过婚,家就在县城,是个卡车司机,而且长得高高大大的,大嗓门,给人印象较好。介绍人说,他这人讲义气,为人豪爽,先是在外跑长途,后来当了汽车教练,收入高,单位有住房。只不过听说他这人脾气不好,喜欢义气用事,喜欢为朋友两肋插刀。她心想,这种人为朋友都能伸出援手,那对妻子家人会更好的。同时,她的父母和亲戚告诉她说,一个靠给别人加工修补服装无固定收入的“老姑娘”,能够嫁给一个收入蛮高的汽车司机,那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啊!于是,便不再顾忌什么头婚二婚的,匆匆忙忙就嫁给了他。

结婚后才知道,他原先的老婆是因为他脾气暴躁,忍受不了他的打闹才愤而离婚的,并带走了他们的女儿。结婚后发现,他确实脾气暴躁,爱吵架打架,特别是当上总教练之后脾气更大,总爱教训人,只要他一回家,家里就不得安宁,有时还动手打她。尽管她有些后悔,但是,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女人,轻易不敢奢望离婚的事情。再说,退休前,他一直在外工作,十天半个月不着家,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那时他不常回家,回来闹上个两三天就又回去上班了,其间,他们生养了一儿一女,一双儿女给了她莫大的慰藉,还不觉得日子难熬。

可是,一晃几十年过去,他退休回到了家。他的归来给她带来的是不快和痛苦。人说“少为夫妻老来有伴,恩恩爱爱像亲人”,可她的老伴儿却给了她不少气受。老头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到就会一顿打骂。他的皮鞋穿脏了,让她给上油;她年纪渐老,身体渐衰,有时干家务力不从心,他非但不体谅,还嫌她不利落;见她对他稍有不满情绪,就吼:“你吃我的,喝我的,不该伺候我吗?”有时她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回两句嘴,他伸手就打。一次,她生病实在难受,没有做饭,心想现在外面饭馆很多,他出去吃一顿也方便。不料他非但不体谅她重病在身,反而为没给他做饭而大吵大闹,拳打脚踢。她怕夜深人静让人听见,面子不好看,就说:“别打了,让街坊、儿子听见多不好。”他狠狠地说:“你给我滚出去!”于是她一气之下,拖着病弱的身体走出了家门,来到女儿家,一住就是三个多月。

老头把她轰走后,开始还觉得威风、自在得很呢。没人做饭吃饭馆,还省了洗碗;没人洗衣不换衣;没人收拾屋子随意折腾。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潇洒不起来了——老吃饭馆吃得嘴起泡(上火),老不换衣身上难受,屋子脏得赛猪圈……他想把她接回来。于是他亲自登女儿家门,又是道歉,又是认错。女儿、儿子答应下星期送她回去。可是回去还没一个星期,他又故伎重演。

那天,老头吃完早饭又下棋去了,她和来家的客人每人吃了一个橘子。老头回来一见橘子少了就破口大骂。平时老头管家很严,所有的钱都是他掌握,买回东西都得向他报账;对吃的东西他把得更紧。现在因未经他允许擅自吃橘子,就像吃了他的心肝一样。近年来老头耳背,和他小声说话,他听不清,非得重复好几遍,最后急得他喊叫:“大声说不行吗?”可是和他大声说话,他又嫌人家态度不好,喊得他心烦。上午为橘子的事,他火气还没下去,下午又为她说话声音大而吵起来,到后来又上来打她。以前的认错、保证统统无效。这样的事情在他来说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更让她羞于启齿的是,在性生活上也有矛盾。别看老头七十多岁了,性欲还很强,经常要求过性生活,而她早已没这方面的兴趣了。每次遇到这事,俩人都不愉快,他为此事经常生闷气,常找茬儿打她。

她找过街道妇联和派出所,儿女们也相劝过。对来自任何方面的劝说,老头都表面应承,实际上却屡教不改。以前,她从没想过离婚,对于女人来说,离婚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而且她认为都一大把年纪了,过合一家人不容易,老夫老妻几十年了,好歹凑合几年也就到头了。可是,每当他在家里闹得惊天动地時,尤其是他深更半夜折腾她时,便痛苦不堪,一次又一次想到了离婚。这不,昨天,他嫌给他煮的面条咸了、硬了,便大吵大闹,又出手打人,打得她眼冒金星,趔趄倒地,摔伤了左脚,她恨得牙痒痒,只好今天来到法庭,主张离婚。

采写手记:凑合了一辈子,到老年离婚仍然值得称道。

其实,这个老年妇女的遭遇,是千千万万个旧式家庭中妇女的缩影。她们的婚姻源于生活所迫,俗称“饭票式婚姻”。这种婚姻,原本就缺乏爱情因素,或者说爱情的成分微乎其微——这本来就是一些女性的可悲之处。然而,更可悲的是,这位老年妇女遇到的是一个在观念上把妻子、儿孙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打骂他们,尤其是打骂妻子看成是自己的特权,就犹如打破自己家里的碗杯一样不用赔偿的男人。她们吃着丈夫的,靠着丈夫养活,一切只好忍受。有的女性就像这位老年妇女一样,同丈夫生活了一辈子,也挨打了一辈子。

但是今日的社会已经不是旧社会了,妇女的权益同样得到国家法律的保障,国家也赋予了妇女在家庭中与丈夫平等的权利。如果丈夫不尊重妻子的基本权利,妻子可以进行抵制、抗争。另外,也可像这位老太太一样,丈夫打了她,她就到女儿家住几个月,直到老伴儿来道歉才回家。如果老伴儿又故态复萌,她还可以再走,让他尝尝没人伺候的滋味。

这位老太太找过街道妇联,找过派出所,甚至把儿女们都动员起来做老伴儿的工作。她这种积极寻找社会和家庭力量支持的做法是正确的。这样做,可以营造出一种社会环境和氛围,给施虐者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让他知道打人是不对的,迫使他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也可以减少被虐者受伤害的程度。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位老年妇女人权意识尤其是法律意识的觉醒,值得称道。这位七旬老太怒上法庭主张离婚,虽说让人感觉有些唐突,因为他与老伴儿毕竟凑合了一辈子,相当不容易,一般人都是希望她和老伴儿继续走完余生,正如七旬老太所言“好歹凑合几年也就到头了”。可是,这似乎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正是鉴于上述情形,法官虽费尽心机劝说七旬老太与老伴儿重归与好,但是,七旬老太似乎离意已决,坚决要求与老伴儿离婚。没有办法,法官只好受理了七旬老太的离婚诉讼,并给其老伴儿下达了应诉传票。

法官告诉笔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人们对天下夫妻的美好祝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社会的主张,也是法官办案的宗旨。况且常言说得好:“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按照惯例,离婚案件,一般程序是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再依法判决。希望七旬老太的老伴儿能够及时醒悟,痛改前非,与七旬老太相濡以沫,共度余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七旬老妪闹离婚,情何以堪!上述两例七旬老妪闹离婚的典型案例,也给世上老年夫妻如何“老来相伴”提了一个醒。但愿天下老年夫妻都能“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欢度晚年,幸福一生!

【编辑:修远】

猜你喜欢
老伴儿老太老头
加年华
老头与丫头
八旬老太和她的两元“发廊”
小孙和小于
如此“老伴儿”
傻老头生活派
求婚
老伴儿学艺
一辈子的幸福在于找了个好老伴儿
L 老太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