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涛
缺血性心律失常一般以心房扑动、快速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律失常为主。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是一种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同时还具有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性质,本文通过观察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42例发作至就诊的时间在48 h内的急诊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龄在47~81岁,平均(62.4±0.6)岁,按照NYHA分级在Ⅱ~Ⅲ级,均排除合并有血液性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排除预激综合征;均排除胺碘酮使用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心律平治疗,观察比较两者转复率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使用胺碘酮治疗,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赛诺非圣德拉堡民主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首次的使用剂量150 mg/d,静脉滴注10 min后,静脉滴注的滴速调整为1.0 mg/min,静脉滴注6 h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给予药物剂量的逐渐减少,减至0.5 mg/min,期间若发现心律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可调整为每隔15~30 min,进行150 mg的胺碘酮静脉滴注,并且追加负荷量为 2~3次,总剂量不超过 2000 mg/d[1]。
1.2.2 对照组 采用心律平治疗,给予静脉推注心律平70 mg/d,配入20 ml的生理盐水中,持续推注5~10 min,然后再采用0.5~1.0 mg/min的速率进行静脉滴注,若滴注30 min无效后,再给予静脉推注70 mg,成功复律后给予口服150 mg的心律平片。
注意在用药的期间应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持续监测,治疗前后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并记录结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制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24 h后发生早搏次数在10次/h内,或者无出现过早搏现象;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改善,治疗24 h后发生早搏次数有所减少;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治疗24 h后发生早搏的次数无变化甚至增多[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治疗效果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压降低至90/60 mm Hg有1例,可通过调慢滴速和及时补充血容量后,得到逐渐回升;发生恶心呕吐反应有1例,通过将滴速进行调慢后,可获得自行缓解。对照组血压降低至90/60 mm Hg有2例,可通过调慢滴速和及时补充血容量后,得到逐渐回升;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有1例,其心率降低至50次/min,通过将药量减少后,心率可逐渐回升,达65次/min;发生恶心呕吐反应有3例,通过将滴速进行调慢后,可获得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比较(例,%)
胺碘酮是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是一种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同时还具有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性质,胺碘酮虽然具备β受体阻滞与L型钙流阻滞双重的作用,但并不会导致负性肌力反应发生[2],究其原因是胺碘酮属于一种多通道的阻滞剂,能够针对多种及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进行终止,提高心率自律性,激发其活性和折返激动。因此,临床往往用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治疗中,本文42例室上性心率失常的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4%,不良反应为9.6%,表明胺碘酮药物不良反应小,可有效恢复窦性心率。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明显,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张岁龙,叶莎.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579-581.
[2] 刘利君,贺集贤,何元军.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西部医学,2011,23(6):102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