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春燕
供应室护士的工作职能主要是负责包装、清洗、回收、消毒医院的各种医疗用品,其工作场所及工作任务性质特殊,尤其是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其工作性质及环境属于需要护理工作人员长期在噪声、压力容器、热源、化学消毒剂、锐器、致病原及潮湿等职业危险环境中暴露,威胁着每个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供应室内对于尽量避免供应室护士受到职业危害,及早做好日常工作中的防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通过观察探讨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其防护方法及体会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20名,年龄在18~54岁,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年龄≥35岁有16例,工作时间≤1年2例,2~5年3例,6~10年10例,>10年5例,文化程度为中专5例,大专4例,本科1例,初中10例。分别进行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其调查结果。
1.2 调查方法
事先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综合分析我院供应室护理的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依据其具体情况制作出相关的调查问卷,分别派发我院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填写。要求被调查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如实进行调查问卷填写,此次问卷发放20份,回收率100%。针对每一个选项中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发生率最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针对调查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防范手段。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一般包括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其中以利器刺伤的发生率最高,紫外线暴露损伤次之,明显高于其它危险因素(x2=96.3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比较[n(%)]
3.1.1 生物因素
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人员经常在进行各种污染物品回收的过程中,先行清点各类带分泌物、脓迹、血迹及排泄物等医疗器械或其它的污染物品,对于此类物品一般直接回收,基本不进行任何其它的处理。另外,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被迸溅出或泼洒出的污染物污染的事件,或由于高压水枪对管道进行冲洗时所发出的微生物气溶胶不慎吸入,引起呼吸道的感染。上述感染因子是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暴露并面对的,因此其职业性暴露风险较高。
3.1.2 化学因素
化学性因素主要包括强碱、强酸及存在有腐蚀性、刺激性、毒性、污染性的化学消毒剂。供应室的工作中经常会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消毒剂,对于被污染的医疗物品及器械,必须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初步处理,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等,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或腐蚀性,并且容易挥发,往往挥发至空气后被人体不慎吸入[1],就会容易引起支气管黏膜水肿,长期受到刺激还可引起支气管炎,甚至更严重的呼吸系统的损害。除此之外,在工作中还容易不慎将其溅落到眼睛或皮肤上,引起结膜炎或接触性皮炎等,也致使发生相关的职业病。
3.1.3 物理因素
(1)噪声:本文统计发现,受到噪声干扰的护理人员有15例,占75%,供应室主要的噪音来源包括干燥柜、有纯水机、超声震荡机、预真空蒸汽灭菌器等,上述设备均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噪音,依据劳动保护部门的相关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抽真空时要控制其噪音强度在90~98db,明显高于对工业区内的噪音标准规定的55~60db极限值[2],因此,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长期地反复地在高噪音的声音环境中暴露工作,很容易导致头晕、头痛、烦躁、疲劳及听力下降等,也是供应室内的一个重要职业病影响因素。(2)高温:供应室内经常使用压力蒸汽进行各种医疗器械的灭菌,其设备温度可高134℃。而千热灭菌器的温度更高达180℃。另外,常用的全自动清洗机及干燥柜均可产生出高热,会明显损害人体。因此,经常地会出现供应室工作人员在进行高温操作时发生中暑事件,并且消毒完毕开启设备的舱门进行物品卸载时,稍有不慎就容易被烫伤,供应室内的工作人员多数有烫伤史,本文统计发现,曾被高温烫伤有13例,占65%。(3)锐器刺伤:本文统计发现,供应室护理人员发生锐器刺伤为100%,基本每个人都曾有被刺伤的经历,其中以刀割伤及针刺伤最为常见,因为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物品的包装、清洗、回收的过程中经常性会接触到刀片、针头等锐器,其刺伤的危险性较高。并且最为危险的是往往被患者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容易传播病毒性肝炎、败血症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3.1.4 心理及生理性因素
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很多是在临床一线退居下来后继续留院工作的年老体弱者,由于多年的医院工作习惯让她们都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因此往往给予自己施加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由于供应室内的工作繁琐,需要长时间站立或推车等,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供应室的护士在医院内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产生自身价值不被认同等抑郁心理,也进一步加重了精神疲劳。
3.2.1 加强供应室内人员的管理及培训
严格建立其供应室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各种标准的预防措施,制定出有效的提高安全防护的相关措施,严格执行供应室内的职业规范及相关标准。定期有计划地组织供应室内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职业安全及防护等知识的学习,切实让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全面提高其对于职业中相关感染及危险性因素的认识。
3.2.2 全面增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操作中,严格遵守并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是保证免于伤害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须在回收物品的工作中严格执行防水围裙、戴手套、戴口罩、穿长袖隔离衣、戴护目镜、戴帽子及穿防水靴等防护设备,帽子必须完全遮盖头发。对于日常接触锐器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做到四禁止:禁止徒手进行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及针筒;禁止直接进行锐器物的传递;禁止双手进行针冒回套;禁止手持锐器物指向他人[3]。一旦出现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即刻挤压受伤的部位,将污血挤出,同时立即使用大量的流动水彻底冲洗伤口,并且进行严格的创面清创处理,必要时还应及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并进行定期的跟踪检查。
3.2.3 心理方面的调节
积极预防出现心理、生理性疲劳,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氛围,树立互帮互敬的良好团队精神,舒缓心理疲劳,同时给予丰富业余生活等措施,消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建议均衡、合理饮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全面增强自身的免疫抵抗力[4]。同时嘱咐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每年定时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供应室的护理人员每天需要面临不同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因此,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暴露安全意识,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方法,避免工作中受到损伤,对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1]王丹,李爽.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63-1865.
[2]谭庆兰.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0):13-15.
[3]温建芳.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的防护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9-1159.
[4]张光慧,赵庆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8(20):16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