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若干问题

2012-06-01 00:47马以兵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肠炎感染性西医

马以兵

小儿腹泻在小儿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由感染引起,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导致小儿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过去常用单纯的西医治疗,常疗效不理想,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腹泻病患儿共计240例,其中男134例,女106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2.5±0.3)岁;病程2~14d,平均(5.7±1.2)d,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至每日10+次,稀水样便伴有不消化食物,多呈黄色或黄绿色,多伴有发热、脱水等症状,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1],将240例来院就诊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炎、补液,调整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思密达口服(3g/袋),1~2岁患儿每日口服1~2袋,大于2岁患儿每日口服2~3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中药敷脐,取吴茱萸、肉桂、小茴香、丁香、苍术、木香等,研磨成粉末状,混合均匀,使用时以醋调匀,敷在患儿的脐部,每24小时换1次药,每次敷3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比较两组间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显效:用药后48h内基本临床症状消失,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或完全恢复至正常,且大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有效:用药后48~72h内腹泻次数减少至≤2次/d或完全恢复至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大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无效:用药72h后,病情加重无好转,腹泻次数仍然>2次/d。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每组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6%,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25,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腹泻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例(%)]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及最频发的疾病,它是一种多因素及多病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儿童发病率小儿腹泻位列第二,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2-3]。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是小儿腹泻病中常见的两种原因。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主要为:①病毒感染性肠炎: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其余还有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感染;②细菌感染性肠炎:大肠埃希菌、沙门杆菌等是导致小儿腹泻病最常见的致病菌;③真菌感染性肠炎: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主要是与患儿自身抵抗力低下有关,以及患儿长期服用抗生素均可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④寄生虫感染性肠炎:主要为阿米巴痢疾,也有其他如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⑤其他感染:其他如肺炎、泌尿性感染引起的腹泻,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等[4]。非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有:①生理性腹泻,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全,而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了婴幼儿的生理需求,胃肠道无法吸收,便会发生腹泻;②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量过多或过少、不定时进行喂养、食物营养成分不适宜等不当喂养措施容易导致腹泻;③个别婴幼儿对人工喂养的牛奶或某些辅食成分过敏,个别患儿存在乳糖缺乏,对食物不耐受,在喂食后可出现腹泻的症状;④气候的原因,天气过热过过凉均可能会引起腹泻,天气过凉时由于腹部受凉从而使肠蠕动增加,导致腹泻,天气过热由于消化液分泌减少体液丢失过多感到口渴,增加摄入量,同样也容易导致腹泻的发生。

传统的西医认为,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是运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对于非感染性小儿腹泻病而言效果并不明显,而中医则认为本病为“泄泻”之症[5],认为小儿的脏腑娇嫩,容易损伤脾胃,易导致水谷精微不化混杂而下,认为小儿脾胃薄弱肾气未定,应以调养为主,辅以少量的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覆盖面较广,但是治疗效果较慢,故我院在予以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辅以西医,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有:①补充营养及液体,小儿腹泻频繁的腹泻容易导致急性脱水,体内营养急剧丢失,所以应给予流质、半流质补充营养和水分,适用于轻度腹泻的患儿,较严重的患儿常伴有呕吐等症状,必要时给予西医静脉输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补充体液;②药物治疗,小儿腹泻常给予思密达等肠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的应用应谨慎,仅适用于含有黏液、脓血便等侵袭性细菌感染的患儿,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患儿肠道菌群失调而易引发其他的感染;③中医治疗,采用吴茱萸、肉桂、小茴香、丁香、苍术等碾成粉末,以醋调匀敷于脐周。脐在胚胎发育中是腹壁最后闭合的地方,与全身其他处皮肤相比较,皮下脂肪较少,表皮角质层比较薄,无较强的屏障功能,药物易于渗透入内[6],因此以中药敷脐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明显,且对于患儿而言较为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儿腹泻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7%,明显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1.66%。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既避免单纯用药造成小儿胃肠消化系统难以耐受,又能避免中医疗程较长、疗效不显著等弊端,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缩短了患儿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故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l290-1299.

[2]乔小平,张青春.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4):128-129.

[3]刘冠军.小儿腹泻诊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01.

[4]刘祖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3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19(7):1170.

[5]李玉,冯鹏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8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6):66-68.

[6]徐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14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82.

猜你喜欢
肠炎感染性西医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思考心电图之177》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