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峰 孙卉玲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因导致脑功能受损的一组疾病总称。根据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有关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就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做了以下调查分析。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脑血管病患者共计172例,其中男113例,女59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63.1岁,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5.4岁。172例脑血管病患者均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
1.2 方法 导致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无法干预,如年龄、遗传基因等;另一类可干预,若有效控制可大大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1]。我们就可以干预诸多危险因素,以自设问卷方式展开调查。
表1 不良生活习惯调查
表2 伴有症状或疾病情况调查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可以看出,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有些常见慢性非传染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如不及时干预治疗,也会促进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1 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增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难以干预。大量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烟中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烟碱等使动脉壁缺氧,毛细血管痉挛,一过性升高血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脑血流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也通过不同机制升高血压水平,促进动脉硬化,改变血液中某些成分,如血小板、红细胞、凝血因子等,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3.2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内压或透壁压,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闭塞,或微小动脉瘤的发生、破裂。总之,高血压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脑血管,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水平与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呈直线相关。
3.3 心脏病 心脏病是另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易引起脑内并发症。心脑损害的共同机理可能是心输出量下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下降、管腔狭窄,心脏瓣膜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堵塞脑血管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3.4 糖尿病 糖尿病和血糖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引起高甘油三脂症,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形成,微血管病变及血液高凝状态,加重了动脉硬化症,造成微血管弥漫性及局限性基底膜增厚,进而减慢血流速度阻塞血管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2]。
3.5 高脂血症 血脂过高是导致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异常升高并沉积在动脉内膜中,引起动脉内膜灶性纤维化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壁硬化,弹性下降,管腔狭窄、闭塞,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3]
3.6 血流动力学紊乱 脑血管疾病一般先由脑动脉逐渐病变开始发生,进一步影响血流动力学。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斑块形成,对血管壁弹性、压力、血流动力学均有很大影响。相关研究已经证明全血粘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红细胞压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3.7 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其中孕激素对胆固醇LDL、HDL的平衡产生不良影响,已经证实孕激素的雄激素化作用越强对脂代谢的不良影响越大,有促进动脉硬化发展的危险,其次,长期口服避孕药,也可以破坏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血小板,导致缺血脑血管病;再次,通过提高血压水平,促进动脉瘤形成和破裂,造成出血性脑血管病。
以上资料证明,高血压是公认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病、糖尿病等是肯定的危险因素;其次,家族倾向病史,不良生活习惯:烟、酒、高盐高脂饮食、活动过少等也是危险因素等。多种危险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从而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4]。只有弄清各个危险因素的作用机制,把不能干预的因素进一步分解成若干可干预的因素才能达到预防目的。因此,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清淡饮食,早期有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对预防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2]范秀珍.内科护理学中国[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5.
[3]巩玉秀.社区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4]贾堂宏.公共卫生服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