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没有人否认英语的重要性,但在当下的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和学科,显得过于重要了:高考必考,研考必考且不过分数线不能上研究生,职称考试更是挡住了无数人,甚至一些与外事工作没什么关系的招聘还必需英语六级。这种情况,全世界罕见。
问题的关键是选择权和机会成本。
作为一种语言,且不是母语,以各种杠杆督促大家来学,如果学不好,就会失去很多机会,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机会不平等。
荒唐到什么程度?很多有艺术天赋的孩子,就是因为英语不过关不能继续求学深造,很多有才华的人考不上研究生,每次都是英语过不去。试问,有多少人因为过不了英语关,而不能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不能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去发展?这公平吗?
惊人的时间消耗,已经对国人的学习和成长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英语教育要是非常牛也还好说,比如一两年就能将英语学会,听说读写都过关,可问题是我们的英语教育在很多地方都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很多人学了二三十年还不会说英语,这浪费了多少时间?去大学校园看看,学生们为学英语花费了多少时间?而花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方面的时间却少得可怜。
什么东西最宝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发展,靠什么?是对时间的尊重、重视和充分利用。如今,我们的年轻人包括很多为评职称的中年人,将大量时间都用在英语上,而且还没学好,这有多可惜?
其实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用心学习本国文化和语言,是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国家保持文化自尊和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但遗憾的是,由于高考和研考指挥棒,使得家长和老师都将学英语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情,逼着孩子去学,却越发少见有人鼓励孩子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怪人们功利,问题出在了将英语作为必考科目的政策上。也不能说孩子不爱国、不爱中国文化,是你没时间给他去学习传统文化。
对中国来说,悲哀之处在于,这不仅在扼杀我们自己的人才,而且在帮助美国对华进行价值观输出。
排挤传统文化,其实是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科目(拥有考试霸权)所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考试制度,等于主动地将中国文化边缘化了,因为语文的重要性远远不及英语,而年轻人尤其是在上大学后用在英语上的时间远远多于母语和传统文化。正常的情况是,语文应该是高考、研考、职称考试等一系列考试的必考科目,同时是占比最大的科目。
一个人,如果自己的母语学不好,对传统文化所知寥寥,是很难对中国文化有自豪感的,也很难坚守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而一个将外语置于母语之上的国家,也很难吸引国际社会尊重乃至认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而事实上,当今的很多社会问题都是文化问题,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文化根基,慢慢失去了对自己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坚守。而在学习英语的漫长过程中,许多年轻人却开始认同和热爱起美国及其价值观来了,这是美国中情局等机构半个世纪以来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母语与外语最大的不同,它不是工具,它是你的文化根基,两者不是一个概念,也不应该是一个重量级。学习母语,不是需要的问题,不是功利的选择,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先决条件。
不是说英语不重要,英语确实很重要,我们也很尊重它,从事有些工作的人也必须好好學,但它实在没有充足的理由站在我们的母语和传统文化之上,使其正常化是当务之急,也即作为高考、研考的选考科目,像物理、化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