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
这些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在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屡有作为。但事态发展并非完全是“莺歌燕舞”。尤其是当经济增速开始下滑,“落叶满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一些做法,逐渐投射出政企关系的巨大阴影。
我们可以先看两个事例。
其一是,随着曾经长期主政山东德州的原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被中纪委立案检查,皇明股份也很快宣布终止第三次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皇明集团创始人黄鸣面对全国媒体,并不讳言自己与黄胜的关系:黄胜在任德州市委市政府负责人期间,“一直支持企业”,“我与他家的感情一直很深”。由于这种关系,笼罩在皇明集团身上的流言蜚语也就格外多。
皇明股份光热项目的实力本来是很强的,根据公开的报道,IPO终止的原因是“非经营性资产比重过大”,即太阳城的投资性房地产。黄鸣自曝耗资10几亿兴建太阳谷、吐血举办太阳城大会差点导致资金链断裂。可以肯定的是,正是过于紧密的政企关系,才带来了如此冒险的动作,是皇明集团“低价圈地”流言四起的原因,也由此获得了政府6000多万元的补贴。
其二是,随着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国内光伏企业已有八成陷入停产境地,其龙头江西民企赛维LDK更是首当其冲,四期生产线扩建项目陷入停顿。据媒体报道,政府专门成立了“新余市驻江西赛维公司帮扶组”,赛维目前总共20.2亿元的可用资金中,有20亿来源于“发展稳定基金”,而该基金经媒体报道出自江西省财政。
这个企业可谓是新余乃至江西省的明星企业,2006年4月份投产,7月份产能100兆瓦,到10月份就翻了一番,被称为“LDK速度奇迹”。2007年6月1日,赛维LDK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是江西省企业有史以来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一次IPO。
当年为了让赛维项目落地,新余政府开出了优厚的条件:生产线投资的资金短缺2亿元,新余市政府想盡办法,用两个月时间,通过信托公司获得了1.2亿元的信托产品支持,同时省财政支持了3000万以及城市经营节余的5000万资金,配套给了赛维。不仅如此,赛维还享受到了优惠电价,据媒体报道,每年电力补贴估计达上亿元,在行业内亦不多见。面对反对声音,地方主政者曾说:“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些人认为我做好自己的市长就行了,何必冒这个风险,有些人则并不同意。但是我说通了他们。”
也许正是在当地政府高强度的支持下,最初只是生产和销售硅片的赛维也开始向全产业链延伸,迅速扩张多晶硅产能。由于多晶硅制造耗费大量煤电电力,不仅“光伏产业属于清洁能源”的说法打了折扣,也为地方政府给予赛维电价优惠提供了注脚。现在随着美国、韩国的低价光伏太阳能多晶硅产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产能扩张中的赛维不得不停下脚步,然后危机爆发,甚至传出要求国有化的说法。
通过这两个事例,人们可以看出,在新兴产业的外衣下,仍旧是久已存在的政企关系的里子。在种种优惠和扶持的诱惑下,企业容易丧失市场经济下的“理性”,最后不能不与政府的追求产值总量、追求政绩工程等偏好,捆绑在一起。走到极端,就是和某个主政官员结合得过于紧密,任何政治上的风吹草动,也成了企业爆发的导火索。
这种现象,在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各个领域中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有63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获得39.01亿元政府补贴,占这些公司全年预计利润约63%。从财政补贴的行业分布来看,政策对于新兴产业的倾斜比较明显。
更有甚者,政府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的措施,有时候会催生企业的投机行为。比如节能减排补贴,审计署曾经对河北、山西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钢铁和水泥等行业2007年至2009年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审计调查。结果发现,40家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涉及资金达2.05亿元,其中属于被套取的有8600万元。窥一斑而知全豹。业界关于借用发展新兴产业圈地、套取补贴等声音,一直是不绝于耳。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府掌握的资源已经很丰厚,用“看得见的手”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也无可厚非。但现实告诉人们,如果处置不当,会扭曲企业行为,哪怕新兴产业的帽子擦得再亮,也掩盖不了官商不分的实质。企业“拐大弯”,不能拐到不健康的政企关系的轨道上去。一旦企业不再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办事,在经济形势有变的情况下,留给地方政府的也许就是一颗颗“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