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廷凤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归宿,是教师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不仅为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构建了丰富的资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拓宽了广阔的空间,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要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是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初中学生涉世未深,知识结构简单,社会阅历有限,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学科进行深层次、高水平、有效性的整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多媒体的英文单词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主要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综合介质或工具。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的音乐、形象的图像、直观的视频、感性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理解教材内涵,诱导思考探究,升华思想感情,陶冶品德,修养心性,规范行为。
第一,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立足社会背景,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相谐,情景交融,创设丰富的视听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喜欢思想品德课,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教师播放中华古诗词《敕勒歌》视频,配与情真意切的诵读:神秘恢宏、雄浑幽远的天空,广袤辽阔、苍茫丰饶的草原,洁白无瑕、自由自在的飞鸟,壮美肥硕、若隐若现的牛羊。自然的歌吟,生命的律动,这里所以富饶美丽,是因为到处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世界也因此而显得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样的开头引人入胜,为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显然加强视觉、听觉的刺激是多获取信息的最有效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思想品德课中,许多内容理论性强,抽象枯燥,难懂难记,重点、难点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费神。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加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感受与理解,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笔者在开始讲九年级思想品德“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单元时,首先播放 “中华诵”活动主题歌《中华诵》MV(先行版):“是谁用一片甲骨,收藏起古老的秘密;是谁用一卷竹简,咏叹着世间的传奇。庄生的蝴蝶飞进了,杏花和春雨;美丽的方块字,就刻在孔子的车辙里。……江山代有文章出,一曲中华诵,它又唱响了红旗。……”,《中华诵》旋律激昂,歌词铿锵,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大气磅礴,娓娓道来,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同时播放,再现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赞美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展示了中华人文风物、华夏儿女风采神韵,加上与满江磁性成熟、纯净嗓音完美结合,优美动听,学生视听觉受到强烈刺激,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在欣赏陶醉美的同时,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也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三,用多媒体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思想品德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课时有限,用多媒体教学能扩大课堂容量,加快课程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一课时,由于全球国家众多,各个国家文化千差万别,如果采用传统模式上课,教师照搬课本材料,口头讲解或板书教材内容,教学进度比较缓慢。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影视资料,展示了有关国家标志、国旗、旅游资源、风土人情和文化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和风俗习俗,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此外,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多媒体技术是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当然,利用多媒体教学,要根据学校环境条件、教师能力和教学习惯、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等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注意克服多媒体的弊端及其局限性,比如过多过频滥用,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思考,避免过分追求华丽形式、忽略实在内容;单纯强调技术、弱化师生作用等偏差。
三、利用国际互联网,增强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时,教者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快捷、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网查找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广西这方面的楷模和新闻人物,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利用社会性工具,提高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各阶层的人际关系,也为人们交往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工具。我们所称的社会性工具是指以E-mail、QQ、BBS、Wiki、微博和手机等为主的网络交流工具。它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辅助性作用,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实现师生互动,共同交流,教学相长。例如,可以利用E-mail电子邮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学生提交作业;利用QQ与学生讨论问题、聊天谈心;利用BBS让学生发表观点;利用Wiki由学生提出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微博与学生交流对一些时政要闻的看法和见解;利用手机短信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等等,思想品德课的时空得到大大的拓展和延伸,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
五、结束语
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表明了其教学也相应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殊性、发展性和创新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有机整合,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展现出迷人的发展前景。思想品德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取得明显的成效,依赖各方面的重视与合作。需要加强系统的规划、良好的组织、有力的措施、资金的支持、理论的指导、教学的实践等诸多方面。惟有如此,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2] 张颖. 浅析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 .中小学电教,2009,9.
[3] 钟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初探[ED/LB] . http://www.studa.net/xueke/120117/1159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