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的发生,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较多,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工作中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大学生
辅导员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素质人才,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祖国兴衰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因此,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 辅导员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
对大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第一步,如果能满足大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那么他们的心理发展基本是健康的,反之,则会引发心理问题。
1.1 心理独立感的需要
大学时期是学生从未成年人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因为大学生在此之前一直都在学校学习,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对外面的社会了解很少,不懂得在社会中如何生活。走进大学这个进环境,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但又不知道如何独立,所以心理上会感到恐惧,所以在此阶段他们特别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作为辅导员,应该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引导他们逐渐由未成年的依赖心理状态到成年人的独立心理状态过渡,让他们顺利的度过此过渡阶段。
1.2 人生目标定位的需要
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由于他们此前基本没有社会生活经验,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往往对未来充满着理想和幻想,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个方面着手。总而言之,大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在学习上,在就业上没有针对性,往往是人云亦云,到头来总是事倍功半。所以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人生目标,制定比较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
1.3 学习的需要
大学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大学的学习不像中小学阶段,是由老师的督导下被动的学习。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一时之间摆脱不了被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由于很多同学习惯依赖性学习,对大学的自主学习产生厌恶感;大学的学习虽然以专业知识为主,但知识面非常广,各种知识面之间互相交错,很多知识超越了教材的范围,所以学生需要涉猎一定数量的课外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方法比中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自主,广泛,所以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根本的转变。因此,辅导员要同他们一起讨论大学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
1.4 交友的需要
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都是接受父母,长辈的关爱呵护,很少关心别人,所以来到大学之后,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群体,处理人际关系显得非常吃力。他们迫切希望结交到真心的朋友,但是又缺乏交往技巧和方法,因此,在交友方面会出现各种障碍及心理问题。辅导员在此时应当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对话人,教会他们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上叫首因效应。具体到辅导员工作中应该注意到几点:一是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学生渴望能与师长倾心畅叙,得到关怀,因此,在新生进校的那一刻起,辅导员就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当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辅导员就应该尽自己所能,全力帮助。三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四是以身作则;心态平和,言传身教,这些都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基础。
2.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人而异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如有的学生坚强、自信、宽容、豁达;有的自卑;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等等。辅导员在工作中间应该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学生进行性格、行为分类,区别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按道理讲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他们在家里是宠儿、社会的骄子。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也会有烦恼和压力。例如,现在读大学的费用比较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经济压力比较大;现行大学生的就业体制,自主择业,对人才素质要求高,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3 重点关注三类学生
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集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学生中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别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的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像马加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他们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困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三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虽然网络给了他们在虚拟世界的自信,人际,尊严,成就感,但回到现实世界,空虚,自责,自卑感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有改变的动机,缺乏的是自我的力量。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 ,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3. 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实践工程,辅导员的工作只是一个子系统,因此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系统中的地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第一线,对学生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的通过自己或者学生信息员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的信息。辅导员要善于在学生中建立广泛的信息传递网络,善于通过网站、论坛、电子信箱、QQ等途径拓展倾听学生心声的渠道,建立开放式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关系。这时辅导员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鉴别和反馈的工作内容,反映了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敏感度。此外,辅导员还应积极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向学校的有关部门反应和通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整合学校的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其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杨晓燕 1981年5月出生,2004年长江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助教,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工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