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如碧
邻水县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 广安 638500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因无自主呼吸或其呼吸被抑制(1分钟内)而导致体内出现混合型酸中毒与低氧血症(新生儿在母体宫内缺氧与中毒所引起)。新生儿窒息不仅是导致其脑神经与心肾等器官发生无法逆转缺氧性损伤(伤残)的重要原因(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严重窒息的新生儿则会死亡[1]。如何通过相关干预措施来降低(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则是产科工作所要解决的最严峻的问题。本文选取我院2007年至今出生的879例新生儿临床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的种类与例数比例,通过提升产前检查质量与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等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实施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本文笔者选取我院2007年至今出生的879例新生儿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产妇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5.7,孕周时间为31~43周。879例新生儿中共517例女婴、362例男婴,其中634例为足月儿、245例为早产儿。879例新生儿中共发生48例新生儿窒息,轻度窒息35例,重度窒息13例。
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对于2007年至今出生的879例新生儿中出现窒息的48例新生儿临床数据制定相关表格,包括产妇孕周与新生儿的“性别、窒息时间”,并从产科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列入导致出现新生儿窒息最主要的因素为代表因素。
本文所采用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为国际通用的阿普加评分法(Apgar评分方案),依据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为时间依据进行评分,对于得分为“0≤得分≤3”判定为重度窒息,得分为“4≤得分≤7”排定为轻度窒息,得分“≥8”的属于正常正常[3]。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各不相同,由单一与综合因素引起(单一因素较少),笔者总结相关因素,列出如下7项因素,包括“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羊水因素、胎位异常因素、产程因素、胎儿窘迫、早产因素”7大类。
879例新生儿中共出现48例新生儿窒息,比例为5.46%,其中轻度窒息35例,重度窒息13例。新生儿与产科因素位次见下表。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中脐带因素导致新生儿窒息比例最高(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多为综合因素,本文从产科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列入导致出现新生儿窒息最主要的因素为代表因素。
新生儿窒息其发生于产前、产中、产后任何一个阶段,且引发因素大多是综合性。
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从本组资料上证实引起新生儿室息的首要产科因素为脐带因素,儿脐带缠绕是最为常见的脐带因素之一,当脐带缠绕胎儿周数过多与过紧时都会严重影响胎儿的血液循环使之受阻并导致出现胎儿缺氧的问题。产妇在妊娠末期与临产前都应进行B超检查,对于出现脐带因素的产妇在其临产时需使用胎心电子进行必要监护工作,当胎心电子检测基线出现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时,医护人员应对产妇立即实施宫内复苏,并通过相应措施加快结束产妇分娩过程。
表1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
②羊水过少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问题,本组资料中羊水过少导致胎儿窒息共8例,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当产妇的羊水过少时会出现“缓冲作用减弱、宫壁紧贴胎儿”等问题,并在产妇宫缩时压迫脐带导致胎儿气体交换出现问题引发缺氧。对于羊水过少并伴随污染的产妇则导致胎儿出现胎粪吸入综合症,此时需要医护人员在胎头娩出后及时完全的吸出胎儿口鼻咽部的粘液(污染羊水),对于严重者则进行气管插管等措施来有效防止胎儿出现胎粪吸入综合症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在妊娠末期与临产前应对检查发现羊水过少的产妇建议进行剖宫产术。同时,羊水过少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这也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直接因素,在产妇的产程中不仅应严密观测“胎心与羊水”,还应如上文所说通过使用用胎心电子进行必要监护工作,对胎儿实施胎儿头皮血pH值测试,尽早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问题,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问题的发生。
③胎方位与产程异常严重影响了胎盘的血液循环而引发胎儿宫内缺氧的情况发生,持续性枕横(后)位等不仅让产妇过度疲倦且引发产妇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氧饱和度降低”等问题,从而导致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笔者认为产妇在妊娠末期与临产前都应进行B超检查,一旦发现胎儿胎位异常则通过相应措施进行及时纠正处理防止出现产程延长的情况,对于产前检查发现巨大儿的产妇建议进行剖宫产术。
④胎膜早破等其它产科因素同样是引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因素。作为围生期最为常见并发症的胎膜早破提升了早产率,而早产儿因为“胎肺功能等未成熟(呼吸中枢与肺发育不全)、胎盘功能低下”等问题出现慢性缺氧和对氧气的耐受性下降(肺表面张力大且顺应性差),对此应从“从改善胎盘功能、适时终止妊娠、促进胎儿各功能发育成熟”[5]等方面全方位着手,告诫孕妇增加全面营养,禁止性生活预防阴道炎等。对于已经无法避免早产的产妇则应通过使用药物促进胎儿胎肺成熟,并在产妇分娩过程重点监控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准备措施。
[1]蒋晓宏.新生儿窒息相关产科因素论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21)
[2]冯秋霞.241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7).
[3]毛滢瑛.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分析与预防性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7).
[4]唐桂蕊.新生儿窒息相关产科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3).
[5]梁培芳,焦安怀.25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