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文,刘雅玲,程晓琳
(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034)
研究显示由于人们对平衡膳食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健康饮食理念的欠缺导致平衡膳食无法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从而导致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症等“文明病”大幅度上升[1,2]。有研究已经证明,营养教育是改善人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也是指导人们平衡膳食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3]。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营养教育定义为:“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目的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4]”。因此,积极实施营养教育工作,已成为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1.1 对象 随机选取沈阳医学院护理专业大学生12个班共351人,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236人,对照组115人。
1.2 调查表设计及评分标准 本研究使用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营养态度及饮食相关行为调查表”是经查阅大量文献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包括:
①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生源地等;②营养态度:共8题;③饮食行为:共22题。最后均折合成100分。
1.3 研究过程
1.3.1 营养教育调查 营养教育前首次发放调查表,调查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发放调查表前,首先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培训,使其了解调查的目的、内容、过程及填写调查表的注意事项。培训之后发放调查表,保证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避免相互干扰,并现场收回调查表,立即进行核对、缺失项目及时进行补项及整理。
1.3.2 营养教育 2009年6月至10月共做六次讲座,平均两周一次,对干预组进行营养教育,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具体教育的方法是:①营养知识讲座:聘请营养专业教师进行营养讲座,每次2 h,共12 h。按基础知识(4 h)、合理膳食(4 h),营养与相关疾病(2 h)及改变不良饮食行为(2 h)的顺序进行讲解。②营养咨询与指导:针对调查对象个体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或电话营养咨询和指导。③发放宣传手册: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④自学: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引导其阅读并进行讨论交流。
1.3.3 营养教育后调查 2010年1月,采用相同的调查表再次对两组的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营养教育前后营养态度及饮食相关行为得分的综合比较 由表1可见,营养教育前两组的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营养教育后干预组得分显著提高(P<0.01),干预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营养教育前后KAP得分的综合比较
注:P1由两组均数教育前后自身配对比较所得;P2由教育前后两组均数组间比较所得。
2.2 营养态度的比较 由表2可见,营养教育后干预组学生营养态度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0.05),而且“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是否已将掌握的营养知识用于提高日常饮食”两个问题的知晓率提高幅度均超过了23%。对照组教育前后营养态度的知晓率没有明显提高(P>0.05)。
表2 两组营养态度知晓率的自身配对比较(%)
注“前”、“后”分别指教育前和教育后,P值为教育前后知晓率进行χ2检验所得
2.3 饮食行为的比较 由表3可见,营养教育后干预组22项饮食行为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有15项(P<0.05),有7项没有明显改变(P>0.05)。而在15项有显著变化的饮食行为中,有12项变化率超过10%。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购买食物时注意标签”,提高幅度达18.6%。对照组教育前后饮食行为均没有明显改变(P>0.05)。
表3 两组饮食行为知晓率的自身配对比较(%)
注:“前”、“后”分别指教育前和教育后,P值为教育前后知晓率进行χ2检验所得
营养态度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求知欲望,它们又共同影响了人们的饮食活动,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状况[5]。通过对两组营养态度的比较发现:营养教育前对照组和干预组营养态度平均分分别为74.46和72.62,营养态度一般;教育后干预组得分明显提高到84.48,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通过营养教育显著改变了学生的营养态度。说明营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营养态度,进而指导其饮食行为。
调查还发现沈阳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存在较多不良饮食行为,这与其他地区医学生的情况类似[6]。营养教育前的调查发现学生的饮食行为得分较低,这说明学生存在大量不良饮食行为和习惯,这与学生未接受系统正规的营养教育有关;营养教育后,干预组得分提高到61.83,但仍然还有51.7%的学生未达到及格水平;对照组的得分为54.31,和教育前比较无差异,有67.0%的学生得分在60分以下。由此可见,教育前无论是干预组还是对照组,学生的饮食行为整体水平较差;营养教育后,干预组的饮食行为有所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营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但由于教育时间较短,学生饮食行为的改变并不是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武颂文,杨年红,王重建,等.医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03-104.
[2]赵文华,翟屹,胡建平.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55-559.
[3]解瑞宁,庞道华,张孝霞,等.护理专业学生营养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08,22(1):57-58.
[4]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3.
[5]孙群露,袁青,林伟胜.深圳市部分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J].中国医师志,2003,5(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