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敏 成意伟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内科 300451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如果不积极有效的治疗,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现主张对该病进行抗凝治疗[1],我院近年来对住院UAP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依据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将2010年4月-2011年11月在我院确诊并入院治疗的UPA患者68例作为治疗对象(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及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均归属于UPA),排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高血压、梗死后心绞痛及抗凝禁忌者,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病程7d~6年,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65.3±5.6)岁,初发劳累型心绞痛9例,恶化型心绞痛19例,自发性心绞痛7例。对照组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病程5d~6.5年,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6.2±4.8)岁,初发劳累型心绞痛7例,恶化型心绞痛20例,自发性心绞痛6例。68例患者均有频繁心绞痛发作史,发作时记录心电图均有ST段水平型或下斜式下移≥1mm或原有T波倒置或假正常化。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服用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或钙拮抗拮,并均用肠溶阿司匹林75mg qd,心绞痛严重者予以硝酸甘油静滴,低分子肝素0.4ml腹部皮下注射qd,连用7d。治疗组加用化淤逐痰汤治疗,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2g、赤芍10g、川芎10g、桔梗12g、枳壳10g、牛膝10g、柴胡10g、瓜蒌12g、薤白10g、半夏10g、陈皮10g、砂仁6g、丹参15g、檀香6g、炙甘草10g。煎药机煎服,150ml/次,2次/d。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有无出血情况,如血尿、皮肤黏膜出血等。治疗过程中每周至少记录2次12导联心电图。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
2.1 疗效判定 (1)症状疗效判定:显效:心绞痛不再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70%~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70%或疼痛时间缩短;无效: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持续时间无改善。(2)心电图疗效判定:显效:静息心电图ST段或T波倒置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ST段较前回升但未达正常水平或T波倒置变浅;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
2.2 结果 (1)症状改善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2.7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心电图改善结果: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7.5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心绞痛症状比较〔n(%)〕
表2 两组心电图比较〔n(%)〕
2.3 不良反应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两组均无猝死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4例出现注射部位轻度淤斑,无严重出血现象。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种严重类型,其发生机制是在冠状动脉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发生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1]。近十年来抗血栓治疗已成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关键措施之一,它可以明显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低分子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对Ⅹa因子和凝血酶的抑制作用,此外,还能促进组织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t-PA)的释放发挥纤溶作用,并能保护血管内皮增强抗栓作用[3]。而且和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具有安全、无需实验室监测和使用方便等优点[2]。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脾失健运,痰湿淤结,络脉受阻,胸阳失展,发为胸痹。《类证治裁·胸痹》篇:“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化淤逐痰汤以血府逐淤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及丹参饮化裁而来。方中血府逐淤汤是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淤”诸症之名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淤而养血,防纯化淤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血府;牛膝引淤血下行而通利血脉。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淤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淤止痛的功效[4]。现代药理研究,血府逐淤汤能改善血流变,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加速红细胞电泳;能增加缺血器官血流量,改变微循环,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能明显降低胆固醇[5]。丹参入手少阴、厥阴血分,归心肝经,功能养血活血,檀香辛散温通,行气止痛,解结气而除心痹;砂仁味辛气温,辛香沁脾,和中祛滞。《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萎薤白半夏汤主之”。现代医学研究栝蒌减少动脉脂质斑块;红花增加冠脉流量[6]。栝萎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可降低血浆血栓素B2(TXB2)水平,增加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a)水平,阻断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的活化:组成中的栝蒌、丹参、川芎有抑制ADP途径的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川芎尚可抑制凝血酶途径的血小板活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瓜篓具有扩冠、祛痰作用;半夏具有祛痰之功;薤白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血小板凝聚,制凝血酶途径的血小板活化,以及通过栝萎与薤白、丹参等良好的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7]。因此认为低分子肝素与化淤逐痰汤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1]黄震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J〕.新医学,2004,35(9):524-525.
[2]陈红,徐成斌.抗凝治疗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J〕.新医学,2004,35(9):524-525.
[3]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6.
[4]陈旭民.血府逐淤汤治疗胸痹心痛临床观察中医中药〔J〕.2010,48(35):36.
[5]方显明,黄红英.血府逐淤汤及其制剂防治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2,24(9):704.
[6]乔文军.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7):60.
[7]高莹,杨积武.栝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对痰浊血淤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