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英,龚椿雅
(1.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2.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江苏 苏州)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教育改革的推进和升学压力的增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教育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了不少的调查研究:如辽宁省小学生心理辅导工程课题组于1994年对省内2万多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素质测量与诊断,结果表明小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偏低,有心理疾患的占29.97%,心理水平极差的占5.62%。[1]另外一份来自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存在各种焦虑情绪困扰的人数比例为28.83%。其中感到“考试紧张”的占60%,感到有“自卑”的占75%,感到“活着没意思”的占51%。[1-2]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北方的大中城市,而且时间很久了。那么经济发达的苏州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又如何?带着这个问题对苏州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了深入的调查。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苏州市两所小学的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男生104名,女生86名;四年级107名,五年级38名,六年级45名。
本研究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对四、五和六三年级分别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此问卷的结果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并对照常模进行标准化。
MHT量表规定:凡总焦虑倾向标准分超过65分,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因为该类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有不适应行为,进行特别的个人指导是为了消除焦虑。有攻击和暴力行为时,如果进行惩罚反而增强焦虑,必须用其他方法进行指导。而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下,说明心理健康。
从这次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见表1):在被调查的苏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87%的学生是低于或等于65分,说明很大部分小学生的心理是正常、健康的;而高于65分的小学生中,占13%,说明少部分小学生的心理不健康。
表1 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百分数与常模比较
MHT量表规定:若被试者在任何一个分量表上的标准分超过8分,就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因为该类对象在日常生活中有某一不适应行为,或者说在某一方面焦虑程度高。从笔者调查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出(见表2):4.2%的学生在学习上有高的焦虑;7.5%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上有高的焦虑;8.6%的学生在孤独方面有高的焦虑;0.7%的学生在自责方面有一定的焦虑;1.0%的学生在过敏方面有较高的焦虑;5.4%的学生有明显的身体症状;6.9%的学生有严重的恐怖倾向;9.1%的学生有非常明显的冲动倾向。从调查结果看,虽然苏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总体水平是健康的,但在各个分项上还是有很多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采取不同的方式把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一一解决。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中,女生的总标准分高于男生的总标准分,并且男女生的差异显著。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比男生低。只是在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方面,男生得分略高于女生,但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平均数比较,发现在对人焦虑方面,男生和女生差异显著。
从年级上看,四年级学生总标准分得分最高,其次是五年级,再次是六年级。这说明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其次是五年级,再次是六年级。经方差检验,各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在学习焦虑和冲动倾向这两项中,年级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焦虑水平最高,因为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该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上的某些困难易引起较高的学习焦虑,到五年级后基本适应了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学习焦虑相对要好一些,到六年级学生对于学习上的思考更加相对成熟,因此焦虑程度最低[3]。
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苏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总体水平是健康的,但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女生的总标准分高于男生的总标准分,并且男女生的差异显著,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于男生;四年级的总标准分是三个年级中最高的,六年级是最低的,说明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最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最好。
表2 各分量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百分数与常模比较
表3 男女性别差异的比较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有87%的小学生心理是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只有一小部分,占13%。也就是说只有13%的学生有严重的不适应行为,焦虑程度强,焦虑范围广,心理素质特别差,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心理健康并不代表没有情绪问题,从分量表看,小学生存在各种焦虑情绪困扰的人数比例达34.4%,这要比辽宁(29.97%),天津(28.83%)等城市儿童的情绪问题的检出率高[1]。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可能是苏州这座较发达的南方城市的父母对儿童的管教比辽宁、天津的父母对儿童的管教严;第二,可能是经济发达的南方城市孩子所面临的学习压力比北方城市的孩子更大;第三,时间的差异,辽宁和天津的调查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但总体看来,苏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总体水平是健康的。
表4 四、五、六年级之间的方差分析
从男女生MHT平均分的情况看来,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是低于男生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多关注女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出,男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是差于女生的,所以也要有针对性的对男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方差分析和平均数的比较发现,年级之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一般认为六年级的小学生应该比四、五年级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升学压力,心理问题也应该比四、五年级更大。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结果显示五年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六年级更差,四年级是三个年级中最差的,而且差异显著。这个结果出乎预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调查研究。
苏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整体的心理是健康的,但在焦虑、人际交往、孤独、冲动、恐怖和躯体症状各个分量表上还是有很多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实际情况,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确立心理健康观念,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已经意识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必须反复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校、教师、家长及全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教育观念,使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自觉行为[4]。
学校多举办集体活动,逐步改变学生的人际交往焦虑。有焦虑心理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孤独感。他们内心渴望友谊,但又不敢交往,害怕与同学接触。老师就要多给孩子提供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从中锻炼并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以及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应该教给小学生交往的技巧,通过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和家长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成绩不是评价一个人好坏的唯一标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同时要减少竞争,不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分等级,要让大多数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也应减少斥责,帮助其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针对性学习辅导,使其取得好的成绩[5]。
[1]李利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8(1).
[2]王景英.小学教育统计与测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40.
[3]徐容容.扬州市某小学4-6年级小学生学习焦虑状况[J].中国校医,2010,24(7).
[4]王晓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5).
[5]彭贤智,刘艳,刘玉娟,等.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唐山师专学报,20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