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欢
(常熟理工学院 附属中学,江苏 常熟 215500)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自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独立的进行学习,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启发、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就在我国进入了系统研究的时期。但是,针对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专项研究却并不多。而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探索科学学习方法的形成规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
建构主义把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对知识构建的目的。[2]物理学习本身便是以学习者的期待视野(已有知识、经验背景)与文本对话,从而建构意义的过程。但在此过程中,学习并非完全由学生个人来完成,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必须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要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情感、意愿、需要和价值观;应该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他是一个有感情的、真诚的、可信赖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入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自觉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顺利地达到学习目标。
维果斯基把儿童的发展区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表现为儿童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但在成人帮助下可以成功地解决问题。介于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就称为最近发展区。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他们的现有发展水平之内,就应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要学习的内容落在最近发展区之外,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学最具挑战性的一个方面就是既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又不超越学生掌握能力的目标和过程。[3]
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可以说是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逻辑顺序。然而,就算是同一种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师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运用,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但是不同的实施程序归纳起来却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和大致相同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的“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如下:
巧设问题,课前预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列出提纲,自学教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交流评价,归纳总结→巩固应用,自我检测
在“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对该模式实施效果的影响特别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太多限制的空间里,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探索、讨论之中,积极思维,相互启发,使每个学生都能把主动学习的愿望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行动。
但是,宽松自由的课堂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我们在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钻研教材、教学大纲,备好课,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在课堂上能够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调控学生的自学过程,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自学方法。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驾驭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学生的自学会变成自流,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无法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等等后果,该模式的优越性也就无从体现了。
初中生认识事物有一定理性认识的能力,但不是很强,主要还是靠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故事、音频、视频、设问等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探索事物的本质。
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从学生鲜活、真实的日常生活事件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丰富资源。情境创设要能够体现物理学科的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体现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物或场景,这样才能有效地阐明物理知识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根据学生的所做、所讲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有效的学习评价应起到诊断、激励、反馈、调节等作用。实际上,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看学生对自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教师要通过评价,来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解释,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的结论。
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的方向;(2)教师的评价要能激励学生开展进一步的自学活动,即激发其内驱力;(3)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正确鼓励为主,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4)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活动要进行即时的评价;(4)教师要组织好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的自评、互评以及小组的自评及各组间的互评。
自学能力的发展是在长期的自学过程中逐渐提高的,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的持久的进行培养。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中的自学能力目标分解细化,排列出具体的内容要求,分层次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设计实验”的能力为例,教师可以对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要求分层次递进地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下表所示:
有道是:“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出现以下问题:第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自学,自学些什么;第二,教师的引导不够或不明确,导致学生的思维混乱;第三,教师引导过度,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那么,怎样把握教师指导的度,又如何保证指导的有效性呢?
凸显“设计实验”能力的课题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幅的关系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对“设计实验”能力的分层次目标要求设计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大小的办法,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初步体会“转换法”这一研究方法结合赛跑的经验,明确实验原理,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减小实验的误差能在给出的一系列物品中合理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多个实验方案,设计时能考虑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根据生活经验,学生提出两种比较物质升温快慢的方法,并分析实际操作中哪种更方便,同时倡导学生提出更完善的思路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课时、学生本身、教师本身以及教学资源等因素仔细斟酌,科学合理地把握好学生自学的程度。在学生自学能力还不够高时,切忌盲目放手,应坚持由扶到放的原则。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平衡初中物理教学的难易水平,教师可以对八年级的内容,采取适当降低要求和“指导的多一些”的策略,而对九年级的内容,采取适当提高要求和“放的多些”的策略。对于思考量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若干引导性的问题;对于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适当介绍,然后再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没有一种教学模式适合所有的课堂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都应考虑其特点和需要做出灵活的安排,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于身心时刻发展变化的学生来说,也同样存在调整和适应的问题。事实上,实际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1]孙敬辉.新课程背景在初中化学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3):3.
[2]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16.
[3]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