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爱梅,邹玉安,纪 蓉,王书郁,张耀元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张家口 075029)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灵活性的影响
禹爱梅,邹玉安,纪 蓉,王书郁,张耀元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张家口 075029)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灵活性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限制健侧上肢及手的使用,连续2周,每天进行作业疗法训练3h,每周5d。对照组不限制健侧上肢及手使用,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使用上肢动作研究(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实验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ARA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特别是在治疗后2周~1个月。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也适用于急性期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上肢灵活性,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康复治疗。
脑梗塞;运动疗法;上肢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随着发病率的增高及首发患者的年轻化,患者对康复治疗效果的要求逐渐提高,为了更好的回归家庭及社会,恢复患侧上肢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1],CIMT可通过限制患者健侧上肢及手的活动,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及手的目的,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多用于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脑瘫患儿[2]、脑外伤等患者。多项研究证明CIMT能提高进入恢复期[3-4]脑卒中、脑外伤等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CIMT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上肢灵活性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均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5~69岁,平均(56.1±7.3)岁,平均发病时间(5.0± 1.3)d。
1.2 入选标准[5]:①为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1~7d;②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17分;③患侧腕关节能主动背伸≥10°,除拇指外,至少其他两手指掌指关节能主动背伸≥10°;④患侧上肢腕及以上各关节能产生分离运动;⑤有独立步行及三级动态平衡能力;⑥有较好的康复欲望及家庭支持。
1.3 排除标准[6]:①患者瘫痪程度加重不符合入选标准者;②患侧上、下肢严重深感觉障碍;③严重视力障碍、严重骨关节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1.4 分组情况:将符合条件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强制性治疗组(治疗组)和传统康复组(对照组),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利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按照CIMT原则短期集中强化训练,即限制健侧上肢及手的使用,同时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及手,使用休息位手夹板限制健手使用,使用吊带限制健侧上肢的使用,每天90%清醒时间内佩戴[9],连续2周,每天进行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训练3h,每周5d,训练结束后的大多数日常活动靠患侧上肢完成,健侧上肢起辅助作用,仅在睡眠、洗浴、如厕等时间解除限制。对照组不限制健侧上肢及手的使用,每天进行OT治疗3h,每周5d,连续2周,在日常活动及OT治疗中可随意使用健手辅助或代偿。
2周以后2组患者均出院继续家庭康复,对脑梗死危险因素进行常规药物干预。治疗组在家中继续佩戴强制装置,10h/d,2周后停止,大多数日常活动靠患侧上肢完成。对照组在日常活动及锻炼中可随意使用健手辅助或代偿。
1.6 疗效评价:由不知道患者组别的评定者根据上肢动作研究(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实验评定患侧上肢的灵活性[7],ARA实验是由4个亚表共19个项目组成,包括握、紧握、捏、粗大运动4个亚表,其中前3个亚表是检查握、运送和松开形状、大小和质量不同的物体,首先抓住该物体,然后在垂直方向移动(拿起高度至少37cm),将其放在一个标准的位置,其中有的动作包括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在捏的亚表中主要是检查让患者捏起不同大小的弹珠。最后一个是检查上肢的粗大运动,如将手放在头后部等。每一项一点也完成不了得0分,部分完成得1分,能完成但花费时间超标或比较费劲得2分,基本正常得3分,满分57分。评价主要在以下5个时间点进行,治疗前(A1)、治疗2周后(A2)、治疗后1个月(A3)、治疗后3个月(A4)、治疗后6个月(A5)。
1.7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8例患者有5例未能完成全部测试。其中治疗组1例在CIMT强化训练阶段第4天因感患肢关节、肌肉疼痛主动退出治疗组,另1例随访失败;对照组1例住院10d出院,未完成2周CIMT治疗,另2例随访失败。2组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2组治疗后ARA实验评分均有提高,特别是在治疗后2周至1个月ARA实验评分变化最显著,而治疗组提高更明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ARA评分变化
CIMT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其机制是克服习得性废用的产生,习得性废用产生于卒中后急性期后期和(或)亚急性期早期,由于卒中后患肢的运动功能受到抑制,使用患肢不能完成动作,使用健肢常能获得部分或完全代偿,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逐渐学会放弃使用患肢,习得性废用现象因此形成,并长期存在且不断强化,无限期的掩盖了患侧上肢潜在的运动功能。在脑梗死急性期进行CIMT治疗,即在习得性废用尚未形成及强化前进行干预治疗,阻止了习得性废用的产生,并抑制患侧上肢的废用性强化过程,重复使用和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及手,可引起控制患肢对侧的皮质代表区扩大及同侧皮质区的募集,引起功能依赖性皮质重组,这证明是肢体功能恢复的神经病理学基础[8]。
本研究结果证明,与普通的OT治疗相比,CIMT能明显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9],特别是在治疗后2周到1个月,这段时期ARA实验评分显著提高,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均在这段时期内恢复最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周后2组患者均出院,治疗组继续在家中使用强制装置,对照组在日常活动中可随意使用健手辅助或代偿。治疗组ARA实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还提示持续的家庭锻炼对于维持和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非常重要,应坚持不懈地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指导患者、家属、社区医生积极开展家庭及社区康复治疗。
CIMT不仅适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同样也适用于急性期患者[10],本研究提示CIMT能明显提高患侧上肢的灵活性及运动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减轻社会、家庭负担。所需设备经济、简单易行,不仅适用于住院患者,也适用于社区及家庭康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由于本研究样本小,需要加大样本继续研究。
[1] 赵军,张通,李冰洁,等.强制性运动治疗脑损伤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1):752-756.
[2] ROSA-RIZZOTTO M,VISONA DALLA POZZA L,TURCONI AC,et al.The perception of involved professionals towards research feasibility and usefulness:lessons from the multi-site trial on efficacy of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nchildren with hemiplegia[J].Eur JPhys Rehabil Med,2010,46(3):369-376.
[3] 郭天龙,秦大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4):370-371.
[4] DURSON N,DURSON E,CEKMECE C.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efficacy in a Turkish stroke patient population and evaluation by a new outcome measurement tool[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09,45(2):165-170.
[5] 曾育山,符俏,曹贤畅.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550.
[6] 秦茵,毕胜,李玲,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4):367-369.
[7] 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2.
[8] RABADI MH,Review of the randomized clinical stroke rehabilitation trials in 2009[J].Med Sci Monit,2011,17(2):25-43.
[9] 屠建莹,张通,张媛菲,等.脑梗死早期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9):844-846.
[10] 何增义,屠晓华,符晓.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2):24-25.
(本文编辑:刘斯静)
R743.33
B
1007-3205(2012)07-0811-03
2011-12-11;
2012-03-01
禹爱梅(1971-),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