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仁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河流阶地既有形态又有冲积物,是第四纪大陆演化重要踪迹之一。本文是继粤西、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粤北等地区河流阶地的研究[1-4]之后的又一成果。与西江、北江等比较,东江、韩江干流的河流阶地前人研究较少。作者经过30多年来的野外考察、挖采测年样品和彙集前人测龄数据、进行综合研究,根据至少32条河流、55处河流阶地、25个(不含埋藏阶地)14C和热释光等冲积层测龄数据多种信息,探讨粤东地区河流阶地的分布和规律。
粤东河流阶地的主要分布见表1。此外,东江黎咀镇右岸加油站、连平河元善镇新龙新祠堂村、西枝江惠东县城青龙工业园、增江龙门县城、永汉河龙门县永汉镇振东小学、五华河五华县华城镇西林村酒坊下、大柘河平远县城北的平坦分水岭、螺河陆河县螺溪镇镇塘附近、梅潭河大埔县城、练江普宁市大南山镇沟南片与厝后片、梅陇河海丰县梅陇镇岭下村等地,都有数米高度的一级河流阶地。另外,有2处一级阶地的测龄数据:河源大水坑河26.5 kaBP[11];河源红火岭40.4±5.2 kaBP[11],阶地详情待查。
表1 粤东河流阶地的分布
图1 龙川县佗城镇东江河谷地貌剖面图
粤东最多有6级河流阶地。东江阶地高度最高为70 m。
东江第一级阶地明显变形:龙川县黎咀镇上游为常态阶地,多数是隐基座阶地;黎咀镇下游至博罗县园洲镇为半埋藏阶地——能被洪水淹没的阶地,其阶地顶部多被薄层的全新统冲积物不连续覆盖,多数为堆积阶地,冲积层主体为上更新统;园洲镇下游进入东江三角洲为埋藏阶地。从上游向下游其晚更新世冲积物的时代有渐新趋势:龙川佗城镇,TL85.20±5.90 kaBP;河源城区,TL55±12 kaBP;博罗县九潭镇,14C 35.000±2.800 kaBP(表1)。
第二级至第六级河流阶地多数为基座阶地。冲积层主体为中更新统。佗城东江第六级阶地高于粤北坪石镇第六级阶地(冲积层测龄TL819.000 ±57.00kaBP[3])10m,故东江最老的冲积层当属早更新世晚期。而且该阶地紧靠东江干流河床,反映近百万年以来东江没有大的改道。
2.2.1 夷平面、剥夷面、齐峰面 准平原被抬升成为夷平面。剥夷面是剥蚀夷平面的简称。当地面受长期剥蚀却尚未到达准平原时就被抬升便成为剥夷面,如今日高差仅数十米的各级剥蚀台地。夷平面或剥夷面受流水下蚀便成为山峰高度相近的齐峰面。山地非峡谷河段可能有多级河流阶地却不一定有剥夷面和夷平面,故不是有多少级河流阶地就有多少级剥夷面或夷平面与之对应。当河流阶地与某剥蚀台地高度相近时,该阶地砾石层就是某剥夷面砾石层。前人探讨过中国南方夷平面[11],然而对广东夷平面砾石层的分布和特征尚未报道过。作者建议将广东海拔约200 m以下、高差小的“夷平面”称谓剥夷面。
2.2.2 剥夷面砾石层特征 目前至少发现粤东12处较典型的剥夷面砾石层(表1),其特征:①该砾石层分布海拔20~210 m,与各级剥蚀台地高度相似,海拔210 m以上尚未见夷平面砾石层。②该砾石层位于当地级别最高、分布面积大的河流阶地上。如和平县林寨镇该砾石层就是当地最高的第四级阶地砾石层,而第一至第三级阶地狭窄,成为昔日河流的谷中谷且未发育相对应的剥夷面。③深圳石岩镇玉律、平陵镇、东坑镇、水唇镇、龙母镇张坊等剥夷面砾石层由昔日河流形成,其谷中谷成为今日小河(只有狭窄河床河漫滩,或许有第一阶地),今昔河流发育相隔数十万年。如石岩玉律村之北、东,存在海拔40~55m、高出大陂河30~40m的第四级阶地砾石层*广东省地质局.广州幅、江门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1981.,是海拔约50 m的剥夷面砾石层,推断年代为Q1-Q2界面。而今日大陂河只有河漫滩和Q3第一级半埋藏阶地;又如龙母镇张坊剥夷面砾石层位于铁场河的张坊桥西侧,按地壳抬升速率0.73 m/10 ka推算[3]:形成高出铁场河60 m的剥夷面砾石层的昔日河流,是在距今81.9万a以前发育的,而今日铁场河高度5 m的第一阶地仅在7万a以来形成,两者时差75万a。张坊剥夷面可能是当地海拔约250 m、大面积齐峰面的昔日谷底。
2.2.3 倾斜的剥夷面 有两个倾斜方向:①流域内向河谷和下游倾斜。如榕江上游从陆河东坑镇到水唇镇,其剥夷面海拔由130 m降到100 m 。②总体上由南岭向南海倾斜。如乐昌坪石镇夷平面砾石层(属第五、第六级阶地),年龄TL694±55 ka~819±57 kaBP[3],为Q1-Q2界面,海拔200~210 m,而约为Q1-Q2界面的深圳玉律剥夷面砾石层的海拔仅50 m上下。
其实粤北、珠三角、粤西也有少量典型的剥夷面砾石层:如上述南岭乐昌市坪石镇、深圳市石岩镇玉律村,又如电白县林头镇的第二级阶地[1]砾石层是周围数十km2、海拔约30 m的剥夷面砾石层。
黎咀镇上游的常态阶地反映东江河源地区——南岭核心区第四纪以来始终处于构造间歇性抬升;黎咀镇下游的阶地反映南岭边缘区的地壳运动有所改变: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构造亦间歇性抬升,故第二级和以上阶地也是常态阶地,然而,自晚更新世以来却是构造间歇性下沉或稳定,所以其第一阶地形成半埋藏阶地;园洲镇下游除了构造间歇性下沉外,适逢南海海平面上升致使东江三角洲形成,第一阶地便被全新统覆盖成为埋藏阶地。第一阶地冲积物时代向下游具有渐新趋势,反映晚更新世期间河源地区的构造抬升较早或速率较快,而中下游地区构造却逐渐稳定或下沉。
2.4.2 博罗县福田镇铁场阶地年龄 作者认为高出平原约14 m的铁场(梅村)二级阶地冲积层测龄不会是TL23.2±1.7 ka~43.1 ±3.1 kaBP[12],应该达到100 ka~300 kaBP才较合理,因为铁场东面九潭镇的一级阶地冲积物年龄已为1435.000±2.800 kaBP[9],所以铁场阶地测龄恐怕有误。
参考文献:
[1]刘尚仁.粤西河流阶地的分布与特征——广东河流阶地研究之一[J].热带地理,2007,27(1):6-10.
[2]刘尚仁.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河流阶地的分布与特征——广东河流阶地研究之二[J].热带地理,2008,28(5):400-404.
[3]刘尚仁,黄进.粤北地区的河流阶地——广东河流阶地研究之三[J].热带地理,2011,31(1):3-7.
[4]刘尚仁,黄瑞红,张治邦.广东阶地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增刊):29-37.
[5]李平日,黄光庆,林晓东.广东东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特征[J].海洋学报,1991,13(6):797-803.
[6]黄镇国,李平日,张仲英,等.深圳地貌 [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广州分社,1983:26-32.
[7]卢演俦,孙建中.广东深圳断裂带活动性的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 [J].地震地质,1991,13(2):138-146.
[8]彭贵.华南沿海几个晚更新世地层剖面的14C年龄测定及沉积环境讨论 [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9,9(2):51-60.
[9]黄镇国,李平日,张仲英,等.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发育演变[M].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2:56-62.
[10]李平日、黄镇国,张仲英,等.韩江三角洲 [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1-147.
[11]黄镇国,张伟强,陈俊鸿,等.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178-193.
[12]陈伟光,张虎男.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年代学的研究[J] .地震地质,1991,13(3):21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