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峰丽 付景珂 于晓艳
空间频率增视训练与戴镜遮盖治疗弱视的比较分析
何峰丽 付景珂 于晓艳
弱视;空间频率增视训练
弱视是儿童在发育时期的一种功能性眼病,有中心视网膜的成像模糊,并涉及到视觉通道和视觉中枢细胞功能下的两个功能,本质是视觉功能发育不良。若在儿童弱视的发病早期,加强其视觉信息刺激训练,则可以明显提高视力,直至视力或矫正视力完全恢复正常。目前常用的遮盖、屈光矫正、药物及仪器辅助治疗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我院应用空间频率增视训练治疗弱视效果较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弱视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148只眼。男性45例,女性35例。其中按弱视程度分类:轻度弱视,矫正视力0.6~0.8,共67只眼;中度弱视,矫正视力0.2~0.5,共58只眼;重度弱视,0.1以下,共23只眼。年龄3~13岁。均在门诊坚持治疗1年以上。
1.2方法
VCD光盘,称为自律光盘,它是各个弱视儿童的特制光盘,是根据DV-100视觉治疗系统对受检者进行不同空间频率的VEP搜索、检测,根据各个弱视眼的信息反馈,制定出最符合该弱视儿童的视觉刺激兴奋方程,而制成的VCD光盘。按疗效高,疗程短,每日单眼训练10min,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然后根据视力上升情况,再更换新的空间频率,自律光盘,直至视力正常。
1.3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规定的弱视疗效评价标准[1]。基本治愈:即矫正视力≥0.9或以上;进步: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退步,不便或提高1行者。
2.1儿童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程度的关系
轻度弱视 67只眼,有效率 98.51%;中度弱视58只眼,有效率96.55%;重度弱视23只眼,有效率95.65%;三组间经χ2检验,χ2=100.35,P<0.05,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儿童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程度的关系
2.2训练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的关系
共有患儿80例,训练组40例患儿,治愈率可达到 90.00%;而对照组 40例患儿,治愈率可达到50.00%。两组间经χ2检验,χ2=10035,P<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训练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的关系
关于弱视的发展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空间频率作为弱视的刺激源,以加强视觉细胞的兴奋传导恢复弱视。此方法为视觉电生理刺激即视觉诱发电位(VEP)是刺激视网膜时在大脑皮质内产生的生物电,VEP大部分是枕叶对刺激的特殊反应,图像VEP的振幅是和刺激图像、形状、大小以及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和清晰度有关[2]。任何一种训练方法必须让患儿集中配合才有效,因此在制定空间频率训练时配置动画、音响,并可随时更换,避免了乏味,增强训练效果。儿童训练需要眼¸脑密切配合,促使患儿全面发育。单眼平时不遮盖,每天每眼训练10min,双眼交替仅在训练时遮盖。患儿避免遮盖性弱视,并且把光盘带回家训练,实现了弱视训练的家庭化。儿童弱视要早发现早治疗,且视觉发育的成熟期多认为在13岁以前,故错过此年龄,想建立双眼视无望[3]。因此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治愈弱视,以免为孩子的以后生活带来不便,留下遗憾。
综上所述自律空间频率增视训练是一种视觉电生理刺激疗法的改进,也是遮盖疗法的有效补充,为及时有效治疗弱视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它对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性斜弱视均有较好疗效。对大龄弱视患者还需进一步观察。
[1]吴淑英,郭源芬,李筱荣.儿童低视力保健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7:29.
[2]李海生,潘家普.视觉电生理的原理和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190-191.
[3]宋慧琴.验光基础知识 200问答(屈光学篇)[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112.
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