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2012-05-03 08:00
中国煤炭工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神华集团预控煤矿安全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总结推广神华集团安全生产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后形成了经验材料。7月17日,国务院安委会印发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经验的通知,并要求相关单位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28,2011年为0.01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52处生产矿井中,有12处矿井实现了开建以来“零死亡”,6处矿井安全生产达10年以上,25处矿井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全部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特别是位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安全基础差且水、火、瓦斯等灾害严重的煤矿被神华集团兼并重组后,安全生产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神华集团之所以取得上述成效,在于能够抓住制约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遵循煤矿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律,各级“一把手”亲自抓,举全集团之力,全面推进理念创新、体系构建、产业升级、队伍建设和文化铸魂,多年来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和完善,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神华特色的煤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之路。其安全管理的主要经验可以集中概括为“树立一个理念、构建一套体系、探索一条途径、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种文化”。

一、树立一个先进的安全理念,为实现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神华集团提出并践行“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神华集团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效果,激发全体员工的智慧,提炼出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安全管理理念,以理念指导行动,从源头上控制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从方法手段上消除了引发事故的隐患,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知行合一”。

一是在煤矿安全发展的目标上,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进”。为了实现“零死亡”的奋斗目标,神华集团严格执行各生产环节的“零目标”控制,努力做到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工程质量零次品、生产组织零“三违”、操作过程零失误、隐患排查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置、责任落实零距离。通过严格管理,大大减少了轻伤以上的各类事故,延长了矿井生产的安全周期。

二是在煤矿的安全定位上,力争把煤矿建设成为安全的产业。神华集团提出要“把高危的煤炭行业建设成为安全的产业”,彻底颠覆了煤矿安全传统的思维定势,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主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在煤矿的劳动组织上,奉行“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神华集团通过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大幅度减少井下高危险岗位的用人,客观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神华集团以这一理念重新审视煤矿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优化矿井劳动组织管理。主力矿井采用了一个综采队每班7人的采煤劳动组织方式,井下通风、变电所、排水等固定场所更是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井下用工大幅度减少。

四是在煤矿瓦斯治理上,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神华集团坚持认为,只要做到科学管理,将各类隐患当作事故进行处理,就能够将瓦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隐患,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五是在煤矿安全投入上,坚信“安全投资能产生最佳的效益”。只要煤矿安全需要投入,神华集团就坚定不移地予以保证。在按照规定提取并全额使用安全费用的基础上,还投入了数百亿元用于更新提高安全科技装备水平;针对部分老矿井的人员多、系统复杂等情况,主动在安全投入上给予倾斜,加大生产安全系统的改造力度,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实现安全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

神华集团从2005年开始组织国内许多知名专家,专题研究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经过6年多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一是风险辨识与管理。主要规定了煤矿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流程和职责、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危险源监测、预警和消警等要求,其作用是将风险预控的思想和理念全面贯彻到体系运行的全过程。

二是不安全行为控制。主要规定了煤矿各岗位不安全行为的梳理、机理分析和管控纠正的要求,其作用是保障每个岗位能严格执行正确的安全程序和标准,防止因人的失误而导致事故和伤害。

三是生产系统控制。主要规定了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生产活动,特别是防突防瓦斯、防灭火、防治水等系统的管控要求,其作用是将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标准全面贯彻到生产各环节,实现动态达标。

四是综合要素管理。主要规定了生产系统以外的其他煤矿生产辅助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其作用是实现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

五是预控保障机制。主要规定了体系运行组织机构及其安全责任制、体系方针和目标、体系文件化以及体系评价等要求,其作用是保障体系能推动起来和运行下去。神华集团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5部分构成中,有28个子系统、160个元素、746个条款。

神华集团在煤矿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其可贵之处在于“落实了一个思想,提供了一套方案,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实现了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实践证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三、探索一条建设现代化矿井的途径,为实现安全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子

一是采用先进科学的矿井设计理念建设新矿井、改造老矿井,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优化和集约生产。

二是大投入引进开发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推进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同时,神华集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了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掘锚机等主要采掘设备的国产化,国产化率已达80%左右,提高了我国煤矿装备制造水平。

三是着力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助推煤矿安全发展。为了改变煤矿生产、辅助、后勤等一应俱全,机构庞大、人员众多的局面,神华集团在各子公司强力推行专业化建设,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将矿井开拓准备、综采工作面回撤安装、设备管理与维修、物资供应、洗选加工、地质测量、车辆管理、后勤服务等20多项业务从煤炭生产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不仅有效消除了传统煤矿粗放式管理带来的管理人员多、机构设置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弊端,而且集中了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了设备、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了全公司的减人提效。

四是多系统集成应用安全生产网络管理资源,推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神华集团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大大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数量,简化了作业环节,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整体安全水平。

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为实现安全发展构筑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是着力构建人岗相宜、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2000年以后,面对煤炭市场好转、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神华集团及时调整人才引进策略,变招工为招生,大力引进大中专毕业生。不仅使公司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使员工的年龄和专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同时,在干部使用过程中注重轮岗交流,2009年以来共交流17批337名中层以上的干部,有效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公司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育。

二是建设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转变培训方式,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神华集团成立了神华管理学院,在北京建设了集培训、研发、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培训基地;在神东公司建成了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在神宁公司建立了银川综合实训基地、灵新矿采掘实训基地等五大实训基地。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在培训内容和项目上,推进由基础性培训向专业化培训转变,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超前性。在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上,推进由分散无序的单一培训向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培训转变,建立“教材、课程、课件、实操、师资、考务”六大培训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在教育培训管理上,推进由单一课堂模式向多元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实操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员工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是加强班组建设和班组长的培养,重点提升班组长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深化班组建设。神宁公司推行了“四五六”班组管理新模式(即坚持安全、工作、学习、活动四位一体,创建学习、安全、创新、专业、和谐五型班组,构建班组建设组织、制度保障、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教育培训、文化引领、考核评价六大体系)。深入推进“手指口述”和“准军事化”管理。加强班组长培养和选拔。始终注重对员工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把优秀员工选拔到班组长的岗位上来。先后对2868个班组的3007名班组长全部进行了公推直选,涌现出了一批安全生产5000天以上的煤矿和安全生产先进区队、优秀班组、全国及行业先进个人。打造班前“第一课堂”。把煤矿每天30分钟的班前会作为对班组安全教育的最前沿阵地,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学习,使班前会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四是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管理人才。从2007年开始,神华集团每年召开一次所有矿长参加的安全座谈会,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讲授神华集团安全发展战略相关内容。明确提出,神华集团的矿长必须要做世界一流的矿长、做煤矿安全的带头人,并从“提升安全理念,抓好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矿井现代化程度,消除重大隐患,增强安全生产执行力,培养过硬作风,创造良好安全环境,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等方面对做合格矿长提出了要求,制定了选拔及考核标准,有效促进了矿长这支特殊团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五、培育一种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实现安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是以“树生命至上的安全观,做安全幸福的神华人”为核心,不断丰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尊重人、理解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神华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神华集团把这一思想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庄重宣言。这一安全誓言感染着每一位员工,他们基本上都能做到认真落实岗位责任,自觉践行着自保互保的岗位职责。2008年以来,神华集团全面推进“幸福员工”工程,从提高职工收入、开展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改善职工住房和就医、方便子女入学等方面,全方位提高煤矿职工的幸福指数,神华集团煤矿员工的收入大幅增长,职工居住环境大幅改善,职工幸福感不断提升。特别是通过加强矿井现代化建设,井下文明生产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员工劳动强度大幅度减轻;通过定期为矿工进行健康检查,配备先进防护设施,采取多种措施对矽肺病等职业性伤害进行预防等,使矿工珍惜工作岗位的情感和意识不断增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安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着力凝聚安全发展的精神支撑力量。神华集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其兼并重组的煤矿不少是过去的老国有煤矿,有着深厚的煤矿文化传统,表现出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顾大局的可贵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在神华集团煤矿的大量推广应用,以神东煤矿建设为代表的新井建设理念和技术不断成熟,又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神华特色的“敢于超越、勇争一流”的现代企业精神。神华集团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再加上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等人才的引进,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精神在安全发展这一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相互融合、互相影响,凝聚成了神华集团煤矿安全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是不断丰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载体,为煤矿安全发展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神华集团十分重视文化载体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载体,着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气息。神华集团还经常开展面向全家福宣誓、家属井下探亲、事故现身说法、安全文艺汇演、安全漫画展览、安全事故案例展、安全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让职工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这些丰富的宣教方式,不仅让员工在轻松之余受到了安全文化的感染,而且为煤矿的安全发展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四是把严格要求并执行到位变成自觉行动,使安全文化的软实力变成安全发展的硬动力。为了确保各项措施和要求能够执行到位,神华集团把每一项制度措施量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工,要求职工严格执行,同时根据执行情况实行激励与惩罚并重的机制。通过长期的程序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促进职工把执行制度变成习惯,把遵章守纪转变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自觉行动,使安全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真正起到了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作用。

神华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必须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引领,神华集团正是在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的先进理念引领下,其安全生产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建立健全并贯彻执行科学适用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神华集团严格执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把保障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超前控制了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扭转了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必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走现代化矿井建设之路,神华集团正是集成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优化生产系统和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必须把人才资源看作第一资源,大力加强矿工素质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神华集团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着力打造了一支具有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生产技能的员工队伍,实现了人的发展与企业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必须以先进的安全文化铸魂,营造浓郁的安全发展环境,神华集团正是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矿工从思想深处更加珍惜生命、更加重视安全,激发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厉克李元)

猜你喜欢
神华集团预控煤矿安全
预控措施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疫情预控公益广告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信息化调度管理在神华集团的实现
论变电站改造期间临时供电模式的风险及预控措施
以合资方式契合一体化战略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