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圆圆 王 虹 谢 静 张培育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A提出,它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即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在另一方面可能未必如此[1]。高中生在不同科目学习上也会出现此类情况,在某科目上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在另一门科目上自我效能感偏低。本研究针对的是高中生英语科目上的自我效能感。英语自我效能感是针对个体的英语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去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控制自己英语学习行为和英语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课外学习英语时间长短以及民族差异是否对英语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1.1 对象 随机抽取吉林省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的3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被试313人。其中男生169人,女生187人;朝鲜族57人,汉族299人。
1.2 研究工具 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个人简况,包括民族,每周花在课外英语学习上的时间(1=3~5小时,2=6~8小时,3=9~10小时,4=10小时以上),第二部分采用张淑芬改编自外语学习激励策略问卷(Garcia&Pintrich)和教师功能量表(Gibon&Dembo)的1份量表。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完成任务的能力感;达到目标的信心;面对挫折的能力感;克服困难的能力感。采用5点量表计分形式(1=非常符合,2=基本符合,3=不确定,4=基本不符合,5=非常不符合)。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3]。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采用描述统计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2.1 高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的描述性统计 量表采用的是5点量表记分形式,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值是将所有题目加起来除以项目数得出的,包括2个方面(总的值和各分项的值),量表上得分越低表明英语自我效能感越低,分数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分数在4以上被认为是有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分数低于2被认为自我效能感较低,3~4处于中等水平。英语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值与标准差
2.2 民族以及课外学习英语时间长短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把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单项得分分别转化为量表的4个维度方面的得分,然后把4个方面的得分转化为自我效能感的总的得分。将民族和课外学习时间作为自变量,效能总分和自我效能感的4个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当效能总分作为因变量时,只有课外学习英语时间的主效应差异显著,(F=7.874,P<0.01),对课外学习英语时间进行事后检验,结果显示,课外学习英语时间大于3~5个小时比只有3~5个小时的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好(P<0.05或0.01)。当把4个方面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时,完成任务的能力感;达到目标的信心和面对挫折的能力感方面:发现课外学习时间的主效应显著,(F=3.385,4.909和3.025;P<0.05或0.01),对课外学习时间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学习6~8个小时比学习3~5个小时效能感强(P<0.05或0.01)。克服困难的能力感方面发现课外学习时间的主效应和民族的主效应显著(F=9.771和4.487;P<0.01和P<0.05),对课外学习时间进行事后检验,结果显示课外学习大于3~5个小时的均比只学习3~5个小时英语的自我效能感好(P<0.05);朝鲜族比汉族自我效能感高。其它几个维度上均未发现民族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差异。
3.1 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达到目标的信心,面对挫折的能力感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等方面还比较自信,但是缺乏完成任务的能力感。这可能和任务本身有关,英语是第二语言,因此可能完成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培养。
3.2 民族以及课外学习英语时间长短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当整体分析课外学习时间对效能感的影响时发现每周只投入3~5个小时的同学的英语自我效能感低于其它3组同学。花费时间相对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充分,因而他们的自信心越足,自我效能感就会越高。已有研究表明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即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高中生比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表现更高的学习投入[4]。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该研究理论。单独分析自我效能感的4个方面的维度时,我们发现每周投入6~8个小时的课外时间学习英语均比投入3~5个小时的效能感高。由此可见,高中生花费6~8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外语所获得的完成任务的能力感,达到目标的信心,面对挫折的能力感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感比只投入3~4个小时的效能感高。从中我们还发现,在克服困难的能力感方面上,花在英语学习时间上大于3~5个小时的同学比仅有3~5个小时的同学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Zimmeiman&Bandura发现自我效能感观念强的学生会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能够积极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并且制定研究的自我评价标准,最终取得满意的分数[5-6]。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时间;面临困难时更能持之以恒[7-8]。
在克服困难的能力感方面上,朝鲜族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能力感方面比汉族学生强。朝鲜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能够克服困难,在困难来临时,他们更有勇气,更有耐力,因而他们在该方面自我效能感较高。在其它维度上,我们并没有发现差异。这可能和我们调查的学校是汉族学校有关系,这些学生虽然是朝鲜族学生,但是一直在汉族学校读书,因此他们在某些方面与一直在朝族学校读书的朝鲜族学生相比可能会略有不同,此外我们调查的朝鲜族学生人数较少,这两点也许是导致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在其它维度上不存在差异的原因,今后研究中应该克服这两方面的不足。
[1]王才康.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214-215
[2]胡芸.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3]张淑芬.大学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D].武汉:湖北大学,2006
[4]范金刚,门金泽.高中生自我效能感在班级心理气氛与学习投入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2):206-208
[5]Zimmeiman B J,Bandura A.Impact of self-regulatory influences on writing course attainment[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4,31:845-862
[6]雷霄.大学生学习观念与学习自主性培养[J].外语界,2005,26(3):68-74
[7]Bouffard-Bouch and T,Parent S,Larivee S.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 on self-regulation and performance among junior and senior high school age stud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1991,14:153-164
[8]陈小诗.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相关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