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罹难对震后青少年心身健康影响的研究

2012-05-03 06:18:28张理义宋梓祥李光耀楚彩云陈春霞姚高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心身躯体亲人

张理义 宋梓祥 李光耀 楚彩云 陈春霞 姚高峰

2008年5月12日14:28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破坏性极强、波及范围极广的地震,震级达里氏8.0,灾区人员伤亡惨重,房屋大面积倒塌,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次生灾害频发,大批的青少年在此次地震中失去亲人,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已有研究[1-3]证实处于心身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为评估其受影响状况,我们对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青少年心身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于震后3周抽取汶川映秀镇某校250名学生(均经历地震)进行评估,根据资料完整性保留237名。其中42名在地震中失去亲人(一级和二级亲属)的青少年为研究组,年龄8~13岁,平均年龄(10.43±1.3)岁;没有亲人遇难的195名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年龄6~17岁,平均年龄(9.78±1.9)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史。

1.2 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的简易心身健康调查表[4]。问卷重测系数为0.82,问卷各因子与《中国心身健康量表》[5]各因子间相关系数为0.60~0.78(P<0.01),说明其信、效度较好。问卷含6个躯体症状因子(骨骼肌肉、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生殖泌尿)及7个心理症状因子(睡眠、情绪、焦虑、行为、情感、言语及其他情况),共设60个条目。问卷采取二级评分,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分别统计各类症状因子分及躯体总分、心理总分和心身总分,分值越高说明其心身问题越严重。

1.3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集中填写方式,先由调查者讲解指导语并逐条解读条目,在征得监护人及被调查者同意后,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并当场完成、收回。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4 数据处理 建立数据库,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进行成组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心身健康各因子分比较 研究组的骨骼肌肉、呼吸、心血管、神经、睡眠、情绪、情感、言语等因子及躯体总分、心理总分、心身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 0.01),见表1。

2.2 研究组不同性别心身健康各因子分比较 通过研究组不同性别心身健康各因子分比较得知男生除了骨骼肌肉症状因子分高并具有显著差异外(t=2.234,P<0.05),其余各因子以及躯体总分、心理总分、心身总分均无明显差异(t=-1.096~ 1.916,P>0.05))。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心身健康各因子分比较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心身健康各因子分比较

项 目 研究组(n=42) 对照组(n=195) t P骨骼肌肉症状 1.07±1.259 0.60±1.019 2.566 0.011呼吸症状 1.29±1.066 0.68±0.910 3.811 0.000心血管症状 1.24±0.850 0.71±0.761 4.012 0.000神经症状 3.71±1.743 2.49±1.884 3.878 0.000消化症状 1.98±1.774 1.51±1.613 1.659 0.098生殖泌尿症状 0.64±0.821 0.53±0.893 0.765 0.445睡眠状态 1.71±1.330 1.14±1.134 2.893 0.004情绪状态 1.71±1.701 1.05±1.295 2.835 0.005焦虑状态 1.52±1.131 1.28±1.119 1.294 0.197行为状态 1.62±1.607 1.31±1.424 1.255 0.211情感状态 0.95±0.854 0.55±0.781 2.951 0.003言语状态 1.19±0.994 0.76±0.872 2.835 0.005其他情况 0.74±0.445 0.59±0.492 1.739 0.083躯体总分 9.93±5.497 6.54±4.469 4.272 0.000心理总分 9.45±5.944 6.68±5.164 3.068 0.002心身总分 19.38±10.885 13.24±8.824 3.916 0.000

2.3 影响灾区青少年心身健康的多因素分析 以简易心身健康量表心理总分及躯体总分为因变量,以一般项目的年龄、性别(男1,女0)、是否有亲人遇难(是1,否0)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入选自变量及回归系数,见表2。

表2 影响研究组心身健康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地震、泥石流、瘟疫等重大灾难事件可以大范围地导致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4,6-9]。由于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沮丧、紧张、焦虑和恐惧等[10]。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快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的发展过程更容易受到各种灾难性事件的影响。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带来了严重威胁,造成人们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11]。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唐山大地震灾难后孤儿幸存者30年后仍有较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患病率[1]。

本研究表明,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青少年在面对死亡的威胁及恶劣的生存环境时,其骨骼肌肉、呼吸、神经、心血管等躯体症状和睡眠、情绪、情感等心理症状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同样经历地震而没有亲人失去的青少年。

表1还表明,在躯体症状中神经、消化症状因子分明显高于其余躯体症状因子分,说明在躯体症状中,最易受影响的是神经、消化系统,这与他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对食物与水等基本生存物质的依赖性更强有关,提示有必要积极改善灾区的生活条件;心理症状主要是睡眠、情绪障碍,这与经历及目睹了地震的惨烈景象有关,这提示要多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而充足的社会支持资源已被证实对青少年创伤后的成长有利[12]。

研究组组内男女比较发现,男生除了骨骼肌肉症状因子分明显高于女生外(t=2.234,P<0.05),其余各因子以及躯体总分、心理总分、心身总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这与以往研究女生的心身问题比男生严重不相符合,这说明无论对男生还是女生,亲人遇难这一重大恶性刺激已远高于其心理承受阈值,对两者心理打击同样惨重。

多因素分析表明(见表2),是否有亲人遇难和年龄是影响青少年心理症状总分的主要因素;而影响青少年躯体症状总分的主要因素为是否有亲人遇难。这与青少年心理认知发育的特点相吻合,即年龄越大的青少年,其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知会更明确,在量表填写的时候不仅可以反映出外显的躯体症状,也能明确反映出其内隐的心理症状。

综上所述,失去亲人对经历汶川地震的青少年心身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种心身创伤严重程度没有性别差异。这为我们在灾后及早地给予其心理干预及改善灾区生活条件提供了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依据。

[1]张本,张凤阁,王丽萍,等.30年后唐山地震所致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现患率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469-473

[2]于振剑,王丽萍,岳玲梅,等.唐山大地震孤儿性格特征与心身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66-1069

[3]许瑞芬,张本,于振剑,等.汶川大地震后儿童急性应激障碍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18-820

[4]张理义,李光耀,石海明,等.灾难性事件对遇难者亲属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6(1):89-91

[5]张理义,高柏良,崔庶,等.中国心身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常模[J].上海精神医学,1993,5(增1):24-27

[6]Galea S,Nandi A,Vlahov D.The epidemiology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fter disasters[J].Epidemiol Rev,2005,27(1):78-91

[7]吴茂旺,许亚军.道路交通事故伤残人员的心理状况[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47-748

[8]Jones E,Vermaas R H,McCartney H,et al.Flashbacks and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The genesis of a 20th-century diagnosis[J].Br J Psychiatry,2003,182(2):158-163

[9]Catherine S K.Trajectory of traumatic stress symptom s in the after math of extreme natural disaster:A study of adult Thai survivors of the 2004 Southeast Asi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J].Journal of Nervous&Mental Disease,2007,195(1):54-57

[10]樊富珉.SARS危机干预与心理辅导模式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9):600-602

[11]沈渔村.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6

[12]杨凡,林沐雨,钱铭怡.地震后青少年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5):614-617

猜你喜欢
心身躯体亲人
你是我的亲人
草原歌声(2021年2期)2021-10-14 08:27:42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从心身角度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证体会
亲人
现在干什么?
文学港(2019年5期)2019-05-24 14:19:42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搬家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7:04:51
肝硬化患者的蒙医心身护理及营养饮食对症治疗
一身轻安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