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崔银娜 郭文治
鞋服企业的库存危机
□ 本刊记者 崔银娜 郭文治
近期,国内服装行业正经受着阵阵的“寒意”,李宁、安踏等服装企业屡屡爆出身陷高库存压力危机的消息。在居高不下的库存压力下,服装企业纷纷出现打折甩卖潮甚至关店潮,其销售业绩也大幅下滑。
“高库存”是今年服装企业普遍面临的遭遇。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高达483亿元。其中,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和动向这6家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达37.21亿元,与去年年底36.99亿元的总库存相比,增长了0.22亿元。
鞋服企业处处呈现出的打折甩卖的场景,折射出服装业正经受一场高库存带来的风险。产品的积压让企业和经销商对资金的回笼显得力不从心。
今年以来,服装行业的销售门店纷纷经历了关店的风波。先是李宁、匹克等体育品牌,后有森马、美邦、达芙妮等休闲服饰,国内服装行业“关店潮”此起彼伏。
上半年,李宁集团在新开的248家店铺的基础上对店铺进行盈利的评估后,关闭了1200家没有盈利基础的门店,这一关店比例达到总门店数量的15%;此外,匹克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比去年末减少了1067个;安踏体育今年以来门店总数也减少了110家。
“关店潮”直接导致了公司净利润的下滑。据2012上市公司上半年报披露数据显示,李宁、安踏体育、匹克、361°以及中国动向5家运动品牌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一片萧条。其中,李宁上半年净利润按年大降85%。匹克在2012年上半年总营收从22.56亿元下降了28.5%,而净利润方面也降至2.4亿元,同比减少了43.3%。
11月5日,匹克体育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截至今年9月30日,其在中国授权经营零售网点数为6739个,与2011年年末相比减少1067个。安踏、邦威等国内知名服装企业也纷纷通过收缩渠道应对行业销售的不景气。而在两年前,这些企业都还雄心壮志地宣称要在短时间内开满10000家店,这就是当时媒体所称的“万店计划”。
安踏是最早尝到高速开店甜头的服装企业。一位熟悉安踏经销模式的经销商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为了加快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经营更多的门店。
安踏区别于当时其他体育用品企业在全国设立直营分公司的做法,最早采用“省级分销代理+区域加盟经销商”的方式发展全国销售网络。在这些销售网络建设策略引导下,终端门店数量在短短几年间从几百家增至上千家,再到几千家,迅速占领了二、三级市场。就是靠这样的发展模式,安踏从2010年开始,盈利超过李宁。
但是,2012年8月初,安踏半年报财务数据全面报忧,当时董事局总裁丁志忠就有预感,下半年体育用品行业仍然存在库存和打折风险,所以要求企业控制未来的订单量以及店铺拓展速度,来规避风险。然而,尽管做足了思想准备,安踏还是无法逃避关店的命运,只是数量相对少一些。
福建诚安鞋业总经理许振坤就时下运动品牌企业面临的“高库存”和“关店潮”这两个问题,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一语道出玄机:“都是上市惹的祸。”
许振坤认为,“高库存”的祸根其实从这些企业追求上市时就埋下了。“做运动鞋服产业,本来应该以终端为王,可是在上市目标的压力下,运动品牌企业不得不纷纷以业绩为王。为了上市,就得财务报表好看,就得业绩持续提升,就得大规模开店和扩张。”从而导致各服装品牌扎堆开店,门店数目庞大,也使鞋服“期货模式”盛行。
“期货模式”表现在,服装品牌每年举行几次新品订货会,在门店扩张速度很快时,新品订货量可以不断攀升,推动运动品牌整体蓬勃发展。但许振坤认为,这是把“双刃剑”,它直接导致了渠道库存增加。产品的堆积让企业和经销商都苦不堪言,资金链也相继告急。
许振坤认为,在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整体不振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国内服饰品牌增速放缓,依靠大开门店获得销售额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并成为他们的一种消费习惯。鞋服企业要摆脱困境,应该采取线上线下渠道并存的经营模式。同时,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国内服饰企业在线上线下并存模式中,还应对线下门店采取精品化发展。在渠道下沉时,要提高单店利润。
“服装品牌单靠数量投入的粗放增长时代已过去,关闭效益差的门店成为必然选择。”许振坤分析,“鞋服品牌企业不能再走之前的老路,而是要做到期货与计划相结合。”
居高不下的库存压力迫使服装企业放下身段,用尽浑身解数“去库存”。刚刚进入冬天,不少服装品牌的冬款已经在抢着做活动了,打折、买赠、限时抢购,花样繁多。
鞋服企业处处呈现出的打折甩卖的场景,折射出服装业正经受一场高库存带来的风险。产品的积压让企业和经销商对资金的回笼显得力不从心。
“以服装为主导的零售系统之所以全都进入了大力打折促销季,这背后其实是服装公司与存货的一场拉锯战。”一位经销商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坦言,以往只是困扰运动、休闲品牌的库存压力,如今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服装行业。
事实上,在安踏、匹克、361°、特步等福建泉州上市鞋企的2012年上半年财报中,“库存”同样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只是没有像今年下半年这样显得如此危机重重。
与有财务数字的上市鞋服企业相比,一些中小鞋服企业的库存可能更为严重。在福建晋江的一些中小企业的仓库里,几年来剩余的产品堆积如山。这些小企业的老板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这几年赚的钱就是仓库中的这些库存产品了。”
对鞋服行业来说,过量库存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大问题。“现在休闲运动鞋服的产品结构中,80%以上是库存,大部分企业在卖库存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服装界有一种说法,如果一件货30天没有销掉,那多半会成为死货,这被称为‘砖头’。对鞋服企业来说,这些过季的商品,正在不断贬值中,这是这个行业最无情的地方。”
《民生周刊》记者在泉州市清濛开发区九牧王服饰工厂店看到,只要花上40—60元就可以买到一件九牧王的打折产品。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这些服装是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直营店卖不出去的产品,统一由企业总部来负责处理。
据了解,按照行业的正常运作,10%―20%的范围被视作安全库存。也就是说,生产1万件衣服,其中有1000―2000件属于库存是很正常的,这是在鞋服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鞋服企业的库存都已经超出了可控范围。
根据服装行业常规,如果这些库存超过3年,减去其货损值、仓储成本等,不仅很难给企业带来利润,还会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包袱。除了被占用的现金流,居高不下的库存首先影响的就是鞋服企业下一季的订单增长。
连锁反应已经出现。匹克体育近日发布的中国业务营运情况公告称,在该集团不久前举办的2012年第四季度订货会上,匹克体育订单金额较上年同期下降30%。安踏此前也曾表示,受整体经济环境及库存清理的影响,2012年第三季度的订单将出现高单位数字的负增长。其半年报中指出,财务数据全面下滑是由于库存居高不下以及产品大幅打折,利润遭到了严重影响。此外安踏在报告期内已经预见到了消费的疲软,所以减少了给分销商的发货量,这也是高库存下的不得已而为之。随即在安踏2013年一季度订货会上,订单金额将出现约20%―30%的跌幅,而今年单店盈利能力也不同程度下滑。
在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本土体育品牌不断增加的门店带来了资本的积累,也带来了大量的库存。品牌企业出现的“库存门”作为行业增速放缓的信号相继释放出来。
“生产厂家总仓库有库存,渠道商有库存,终端门店也有库存,也就是说整个服装行业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不小的库存压力,这些库存加在一起,就有可能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泉州市服装商会负责人说,“一、二线品牌尚且可以通过打折促销来清理库存,对于居于三、四线,甚至没有名气的小品牌而言,即使打折,优势也并不明显。不促销吧,库存消耗不出去;促销了,既赔了本,又容易损伤品牌形象。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都压在仓库里。”
能否尽快清理库存、回流资金,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泉州师范大学陈守仁工商管理学院欧阳钟辉院长认为,鞋服品牌的库存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打折促销模式,还应该积极推进渠道体系改革,进行渠道优化。在经销模式的合作上,鞋服品牌应积极探索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模式。多渠道营销,使品牌更加大众化,满足各种购买能力的消费群体的需求。
“我们不断研究从产品研发到供货、货品上市的周期,希望将其缩短在一个更科学的周期内。这样无论从流行趋势的预计,还是对市场销售的把控,都会更加到位,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卡宾服饰(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紫明如是说。
迅速增加的门店带来了资本的积累,也带来了大量的库存。图/许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