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达喀尔。首次参赛的国内著名领航员廖岷在比赛进行了一半的时候,通过微博表述了自己对达喀尔的印象:在来达喀尔之前,我理解的达喀尔是电视上的精彩、紧凑和刺激,而眼前的达喀尔除了沉闷、枯燥和冗长,只剩下了疲惫。这真实的流露从个体的角度反映出达喀尔拉力赛的一些“玄机”。达喀尔之所以吸引人,是组委会在传播和推广方面聪明地迎合了观众的视觉兴奋点,选择达喀尔拉力赛最为光鲜和非凡的外表,每一个观看了达喀尔宣传片的人,都会为视频中展示的异国风光和精彩瞬间而血脉贲张,而实际上,长达半个月一万多公里的行程,你只会在某个片刻,感受一下“宣传片”味道。
中国人在达喀尔的表现如何实际上只有中国人关注,从发车和收车仪式上都能看出,即便自2003年开始中国人就开始了达喀尔的征程,但是除了南美车手和几名大腕的出现,媒体和观众的热情对中国车手的出现显得相当“冷漠”。这一方面和中国车手的成绩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人参赛的目的直接相关。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车手参赛的最终目的都是完赛,完赛的目的导致车手在大部分时间都相当保守,鲜有超常规的个性发挥。在达喀尔,无论是跑在前面的“三周”(周继红、周勇、周远德),还是以完赛为目的的郭宏志、魏广辉,常常会给人留下“煎熬”的感觉。
当比赛进入智利境内,中国车手遭遇的问题越来越多,此前一直领先国内车手的成都农商银行车手周远德不得不放弃“超越中国车手最好成绩”的目标,转而以完赛为底线,这被动的选择正是因为车手们背负了太多的赞助商压力和城市形象的压力;第一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梁熹和周继红则是本届达喀尔拉力赛中最幸运的两名中国车手。
梁熹在连续遭遇赛车故障后,在T4的帮助下每天都能回到营地而继续比赛,这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我当时真的想放弃了,心里感到很多莫名的委屈,好好的日子不过,到这人生地不熟的鬼地方遭这种罪,是不是疯了?”几乎每一次赛道里的故障,这个念头都会在梁熹的脑海里闪回。成都农商银行车队的领航员潘宏宇和梁熹的领航员黄凤革同住一屋,当半夜里黄凤革开门进来后,小潘总是睡眼惺忪地开上一句玩笑:“怎么又回来了?”实际上,潘宏宇遭遇的困境毫不亚于黄凤革。在翻越智利赛段的一座沙山后,周远德、潘宏宇的333号陷入了火山灰中,潘宏宇跳下车来想看个究竟,齐腰深的火山灰几乎让他寸步难行。
尽管中国车手们暗地里较劲,都想拿个国内最好成绩回国交差,但是,在赛段内,车手们之间仍然做到了“一家人”的互帮互助,这在竞争激烈的第一梯队中是完全不可能的,特别是宝马车队内部,队友更是对手。当周远德在赛道内陷车后,周继红赶到将周远德拖出来,而紧接着的下一个赛段,周远德投桃报李,将周继红拖了出来。
作为老达喀尔的周勇,在本届达喀尔拉力赛的运气相当不好。1月1日第一个赛段赛车出发不久就显示水温过高,赛车的水箱传感器和他开了一个小玩笑,致使周勇不得不小心翼翼,在赛道内修车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最终以赛段第149名完成了“排位赛”, 周勇说:“我创造中国达喀尔车手的两个纪录,一个是最好成绩,另一个就是单个赛段最差成绩。”周勇曾很“外交”地表示跟自己的冠军领航的合作越来越默契,但正是这个冠军领航在智利的沙漠赛段领错了三公里,而赛车陷车后,法国人并没有像其他中国领航那样尽职尽责地下车挖沙。周远德调侃说:“我一直跟在周勇的车后面,实际上是相信他的领航不会出错,结果发现他也迷路了,最后还是我们的小潘找对了路,超过周勇跑了出来。”
周继红是中国车手中运气最好的一个,当他以第19名完成比赛到达终点时,拉维尼特意迎上去表示祝贺。实际上周继红此次达喀尔的内心相当“苦”。除了休息日那天和领航员在酒店住了一晚,其余时间都在营地吃住。由于营地淋浴间都是凉水,年轻时落下的毛病使得周继红无法在营地洗浴,这让他相当纠结。“昨晚上太遭罪了,除了热,蚊子把我折腾得一宿没睡,但是还得继续跑。”在整个比赛期间,周继红的赛车一共出现过两次故障,第一次出现后,组委会正好取消了接下来的赛段,而第二次他们幸运地用半个小时修好了赛车。周继红说:“我技术不行、经验不够,但是我的车改装得好,后勤服务好,领航好,这就是我的保障!”周继红的领航员廖岷是中国著名的领航,在整个达喀尔期间,除了领航,实际上是周继红的“指挥”,两个人曾经因为想法分歧在赛道内吵了起来。“前一段老周跑得挺顺,我一看到他心情放松了就有点担心,还有一点就是担心他的体能,吵架是因为我们两人对赛段的理解不同,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握节奏的问题,我希望他慢下来,但是他有时对车控制得有问题。”
本届达喀尔拉力赛,中国车手前所未有地全部完赛,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车手所使用的赛车改装基本与国际水准相当,租用的赛事服务团队也很专业,同时国内比赛的历练也让他们在面对难度较高的赛段时鲜有错误发生,当拉维尼在利马对记者说中国车手未来有进入达喀尔前五名的可能时,你必须把这个可能变成疑问,因为,中国车手参加达喀尔的目的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轻装上阵。
OUTDOOR:首先祝贺您获得了汽车组总成绩第七的好成绩,在您看来2012达喀尔在赛段难度上和以往几届相比有一些什么特点呢?
索萨:这只不过是我第二次参加南美的达喀尔比赛,今年最大的创新在于秘鲁加入了这个赛段,秘鲁的赛段让这个拉力赛较去年而言显得更加精彩,去年略显平淡,今年在秘鲁面临的是最困难最艰难的路线,尤其是那些沙山,目前就我所知,明年的比赛将会从利马开始,明年第一周就会意味着非常的艰难和很大的挑战。
OUTDOOR:这是您第一次加盟中国的长城车队驾驶最新的哈弗赛车,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索萨:总的来说,我非常骄傲成为代表第一支中国自主品牌车队的外国车手。我也对这个比赛十分投入,尽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够竭尽我自己的全力达到目标,和整支队伍分享我的经验,虽然我们只有很短的时间去测试哈佛SUV三代,但是我们能感受到车特别强的性能,以及长城对于在拉力赛运动上的产品战略的雄心。我相信最终的结果是令很多人都吃惊的,因为之前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一个长城的车能够去争取前十的竞争。能够和那么多最有经验最出名的车队同台竞技。
OUTDOOR:您在如此漫长的比赛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
索萨:对于要参加比赛的人来说,大多数的赛手跟美航可能从达喀尔开始之前很早就进行体能锻炼了。我们在比赛中,只能百分之百地关注比赛,避免比赛中的各种情况。每天比赛结束之后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的方式是进行医学按摩,在比赛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尽可能地多喝水,避免缺水。
OUTDOOR:这一届达喀尔比赛上您和领航员的配合怎么样呢?感觉比较费力的赛段是哪个赛段呢?
索萨:我跟我的领航员关系在整个比赛中都非常好,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航员,专业技能很好,意志坚强,特别适合长距离的艰苦的马拉松比赛。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第二赛段,翻越沙山时领航员的脖子受伤了,这种情况在达喀尔比赛中时有发生,是很严酷的时候。其实领航员受伤严重的话可以要求停止比赛,但是这个领航员却带着病痛一直坚持到了拉力赛的最后,尽管有病痛的影响,但是他仍然特别坚持,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我相信他也一样为长城汽车取得了很棒的成绩而感到高兴。
OUTDOOR:您可以用一句话给我们的读者形容一下达喀尔吗?
索萨:用简单的一句话去总结像达喀尔这样一个比赛的精神是不容易的,对我而言,总的来说达喀尔意味着冒险,它是意志力的比赛,是能力的比赛,是智力的比赛,是勇气的比赛,它向四周传达它的竞技精神,是世界上最富有挑战性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体验。
中国长城哈弗SUV车队
索萨
葡萄牙著名车手,13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在他的赛车生涯中,多次创造达喀尔前十名的好成绩。在2012年达喀尔拉力赛上代表中国长城哈弗车队拿到汽车组总排名第七名的好成绩。
中国长城哈弗SUV车队
周勇
中国著名车手,多次获得全国汽车拉力赛冠军,并五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2012年达喀尔拉力赛上获得汽车组总成绩第20名。
OUTDOOR:您认为中国的越野拉力车手和世界强队的车手差距在什么地方?
周勇:拿我来说我是2005年第一次参加达喀尔的赛事,我人生的第一次越野赛就是达喀尔,可能这个起步有点高,但是因为我有很多年的比赛经历,所以也不算初来乍到,达喀尔的一个特点是赛段很长,而且很多赛段有一些沙漠且没有道路。对于越野赛我确实好好学了一阵子。今年我们车队改装的赛车已经达到了职业车组的要求,虽然它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已经可以进入一类车的阵营。在人的方面也很重要,我们现在有高水平的合作团队以及领航员,我的领航员曾经拿过达喀尔的冠军。当我和他们合作的时候,我觉得中国的车手在很多方面和世界优秀车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当你没有用到这个级别的车的时候,再多的经验都只能是一个基础,必须在这个等级的赛事上这个等级的赛车上,经常磨炼和积累经验,你才可以在顶级的赛事中得到进步。中国车手和国外顶级车手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在高水平的赛车保障服务团队之中,参加顶尖的赛事,经验和次数都还不够多。中国人的性格是那种很稳的,如果在比赛中很稳又有顶尖的要求,我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好的成绩出现。
OUTDOOR:今年在达喀尔拉力赛上中国军团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较往年您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
周勇:中国虽然自己没有像达喀尔那样顶级的赛事,但是中国各种越野赛事也已经搞了很多年了,在此期间很多热爱赛车运动的车手们不断参加比赛积累经验,随着国人实力的增强,现在中国人用的战车,一般都属于中等偏上级别的,比如周继红的那个赛车就是。
去年的一个拿到第八名的赛车,周远德的三菱皮卡也是以前拿过十一二位的车,现在中国车手无论是经验上还是技术上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所以能够获得今年这样一个好的成绩也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云南东方赛车队
廖岷
中国著名越野拉力赛领航员,曾多次以领航员身份参加全国越野拉力赛并获冠军,在2012年达喀尔拉力赛上代表中国云南东方赛车队获得汽车组总成绩第19名。
OUTDOOR:这是您第一次作为领航员的身份参加达喀尔,这次比赛,对您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廖岷:最大的挑战我觉得是第一次参赛,没经验。我们对南美的气候,地形,包括沙漠的砂质路况心里都没底。还有就是和老周(周继红)第一次合作,之前也从来没有跑过这么长距离的拉力赛,我们之间的合作、磨合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OUTDOOR:一个好的拉力赛领航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廖岷:越野拉力赛和普通拉力赛不同,距离长,条件艰苦,需要明确的分工,一个用脑,一个用手。
OUTDOOR:周继红既是您的搭档又是您的老板,在比赛中,您是怎么把握这个关系,控制好比赛节奏的?
廖岷:在赛道内,没有老板,只有车手。我们分清各自的责任,平时多沟通,出现了分歧的时候该坚持的还得坚持。
OUTDOOR:讲讲您比赛中感觉最艰难的时刻?
廖岷:回想起来,基本上全程都是很艰苦的。一个就是我们对比赛不熟,参赛的过程就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比赛全程我们都住在营地帐篷里,休息质量不高,条件比较艰苦。还有就是我们的车在途中也出了很多状况,好在最后都化险为夷,比较顺利地到达了终点。
OUTDOOR:用一句话来表达您对达喀尔拉力赛的理解?
廖岷: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云南东方赛车队
周继红
云南宏盛锦盟集团董事长,2012年征战达喀尔拉力赛获汽车组总成绩第19名。
OUTDOOR:首先祝贺您在本届达喀尔取得了新人组第一名、汽油组第四名、总成绩第十九名的中国车手历史最好成绩。作为第一次参赛的车手,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你之前是否会想到?
周继红:实事求是地讲,在出发之前我们就是冲着新人组第一名的目标去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出征第34届达喀尔拉力赛,我们各方面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全程实地观摩2011年第33届达喀尔,还是整合去年达喀尔汽油组冠军赛车,并在俄罗斯丝绸之路及国内各场越野大赛上进行实战演练,都是为参加第34届达喀尔做准备。至于在总成绩上要冲击什么样的名次,我们是没怎么考虑的。当然,最后能以第34届达喀尔新人组第一名、汽油组第四名、总成绩第十九名的成绩完赛,也算是较好地完成了我们的既定目标吧。
OUTDOOR:当你在后半程始终处在中国车手领先位置时是兴奋还是感到了压力?
周继红:整个比赛过程我们一直在按照既定目标稳扎稳打地推进,事实上在比赛中我们几乎不关注成绩,一直在按照原有的计划稳稳地跑。在出征达喀尔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就强调,我们不仅要赛出水平,还要赛出我们的风格和品牌。整个比赛过程我们始终关注的是规则和原则,努力跑出好的成绩。要说兴奋,没有,前面还有18个目标呢,都是老外呀,没有一个中国人,我们的路还长着呢!压力,也很小,其他中国车队投入那么大,保障那么强,况且又是多次参加达喀尔,而我们是新人,又是以俱乐部的名义参赛,我们有我们既定的目标,没什么压力。
OUTDOOR:请谈谈征途上那些艰苦的日子、遇到过哪些挫折?有些什么难忘的经历?在恶劣的环境中如何保持体力与不懈斗志?
周继红:在达喀尔近一万公里的赛程中,处处暗藏杀机,每天都有很多的危险地段,惊险时刻不计其数,平均每百米就有障碍,每天都要面对上万个障碍,如果要细细总结的话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了。有些时候面对七八十度,绵延长达几公里的大陡坡,有些时候面对号称四百年不下雨、赛车一进去就不见踪影一米多厚的浮土,有些时候几十公里的直线之后忽然出现数不尽的急转弯和悬崖,但是我们始终按照稳扎稳打的战术,以良好的心态从容地去面对,最后也一一战胜了困难,实现了既定目标。应该说我们没有出现非常危险的状况。
这一次比赛我亲眼目睹了两辆赛车在赛道里熊熊燃烧、三辆赛车在赛道翻车,那种场面永远难忘。特别是翻车后,车手并未因翻车而退赛,把车调整好后,仍坚持比赛跑到终点。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让我非常难忘。还有一次,我们的赛车开到了山尖上,赛道只有两米宽,那是坡度达七八十度且长达几公里的陡坡、上千米的坡面,我们加着油门鼓足勇气冲过陡坡时的那种心情,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达喀尔比赛没有酒店和宾馆,都是在环境恶劣的户外,有很多天气温高达40℃以上,特别是在沙漠中地面温度高达70℃,而且赛道非常艰辛。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每每遇到难以坚持的情况,我就想到了后方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团队的辛勤和付出,家乡父老、媒体朋友、社会力量的关心和厚爱,我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坚持到终点!”所以整个比赛中我们没有松懈斗志,坚定信念,最终顺利跑完了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