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山南壁直上路线

2012-04-29 00:00:00刘勇
户外探险 2012年3期

2011年9月10日,上午11:00, 我大口喘着粗气,全身贴紧在一面80°的岩壁上,脚下一百多米处还有着我们昨晚露营的痕迹,身后20米处是扎西期待的目光。我抬头看看头顶上的那个屋檐,再回头看看身后仅有的三个保护点,它们是那么的不让人放心,我知道如果我一旦冲坠,它们一定不会拉住我急速下落的身体。我现在有些后悔了,怎么不选择其他的线路?头顶五米就是去年我们到达的最高点……

四姑娘山区距离城市很近,海拔较高,是理想的大岩壁攀登之地。十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带着简陋的器材在这里尝试攀登一些巨大的岩石,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以前的同伴逐渐疏离了攀登。我有意识地和当地一些强壮的藏族小伙子一起攀爬,并且和世界各地的登山者交流提高攀登技术,几年下来当地有些向导已经是很好的登山者了。我经常骑几个小时摩托到四姑娘山,叫上当地朋友爬上两天,然后再单骑返回成都。扎西就是他们中最强壮的一个。他和张建军以及我,2010年8月曾尝试攀登牛心山南壁,但未能登顶,2011年我们决定重新再来。这次与我和扎西一起攀登的是当地另一名向导杨兴勇。

上山前乌云从东边压来,但天气预报说两天后会有一个好天气,我们决定做一次冒险只带一个露营袋和一顶外帐出发。这是一条高难度的攀登线路,因而需要我们携带很轻的装备和很少的衣物。此外,我们带了三个膨胀钉和挂片,七支机械塞,一套小号的岩石塞。2010年,我们距离顶峰只有200米,这一次运气好赶上两天好天气的话,我很有信心在这两天内完成它。

开始的攀登非常顺利,都是在长满荆棘的岩壁上。除了一段40米的攀登外,我们几乎没有过多地使用绳子。垂直500米的高差,我们几个钟头就完成了。不到下午3点,我们已经站在最陡峭的那部分岩壁下面了。这时候开始下起了雨夹雪,岩壁变得湿滑,但是我必须得从这个巨大的烟囱里爬上去,冰冷的雨水顺着岩壁流到我的手上,再顺着袖子流进了内衣,我几乎不能忍受这种寒冷,手指变得僵硬。当翻出这个烟囱时,我的身体像个青蛙似的张开,两只脚使劲踩住下面湿滑的岩壁,头从一个屋檐下伸出来,右手放进了一个裂缝,我快速地在裂缝里放下一个机械塞,安全了,我终于翻上了一个小平台。

牛心山的南壁非常巨大,我们选择的这条直上的线路,从公路上并不能看见,就像每次在双桥沟的攀登一样,我并不知道后面攀登线路是怎样的情况,但是在大岩壁上悬挂着的感觉,就是让我上瘾的多巴胺,它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里。

这是一面真正的大岩壁,从4500米开始就没有任何山脊和其他让你觉得可以行走的路段,它让我回忆起了许多攀登影片里的巨大岩壁,我们现在就和那些影片里的主人公一样,悬空挂在几百米的花岗岩壁上,但这不是电影,这是真实的攀登,我们必须专注地攀爬,仔细地操作,挂在这个高海拔的无人空中,享受着远离尘世喧嚣的孤寂和美景。

第四段的大角度夹角线路让我记忆犹新,2010年我在这里做好保护站后,解开自己的绳结,往上独自攀爬查看线路,但是岩壁实际的难度远远超出了我的事先观察,我在难点处不能上也不能下等待了半个钟头,扎西才努力从旁边往上攀爬了二十多米抛绳给我,而我就在做好惟一的一个保护后的一分钟,脱落冲坠了十几米,侥幸生还的我至今还在手肘上留下一处伤疤。

由于岩壁上有水,使攀爬变得十分危险,手脚也有些麻木了,复杂的地形使得做保护点变得非常困难,我必须十分小心地不让自己脱落。慢慢的,天色开始暗下来,我又往上爬了一段,找到了2010年下撤时留下的绳套,我赶忙将绳子固定好,然后降下来。今晚,我们只好在一个很小的平台上露营,幸运的是雨已经停下来了,虽然还有些冷,但是我们可以在比较干燥的睡袋里睡上一晚了。平台非常小,扎西和杨兴勇挤在一块大石头和岩壁之间,我只能在稍往下的地方半坐半躺地休息了,我们身上都连着绳子,以防夜晚掉下山去。我找到一棵很大的灵芝放在头下做枕头,很舒服地睡过去了。

清晨,我在口干舌燥中醒来,这面大岩壁上无法找到水源,我们这次总共带了三升水,两餐主食,所以大家都省着用。吃完早餐,喝了两口凉水润了润冒烟的嗓子,我穿戴整齐开始攀爬。

刚刚到达这个屋檐时,阳光从背后照过来,岩壁顿时变得温暖起来。少许的犹豫后,我的右手果断地抓住了屋檐上一片岩石,此时我异常紧张,因为一旦这块看着不太牢固的石块断掉,身后的三个保护点将不能承受我脱落的冲击势能,那么等待我的会是40米的冲坠,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在这样高的大墙上,几乎没人能够来救援。使劲呼吸,大胆地侧拉,身体几乎和屋檐平行,左手摸到一个点,再将重心移到左脚,右脚再回来,这下通过了这个难点。2010年我就是在这里下撤的,上次留下的那个小号岩石塞已经脱出了一半,我赶紧把绳子挂进去。

这时候难题来了,往上就是那片光滑的岩壁,没有任何凸起的手脚点也没有任何裂缝,我一旦上去就不可能退回来,此时我也不可能腾出两只手来打下一个挂片。是上还是下?尽管我依然有些矛盾,但那一刻我更加深信我能做到。在屋檐下的同伴根本无法看见我,更无法和我沟通,我小心翼翼地开始往右伸出脚,紧接着身体贴着岩壁开始往上攀爬,这时候只希望扎西不要收紧绳子,那样会打破这微妙的动态平衡,而我也将万劫不复,这绝对是我攀登以来最长的八米路线,当我终于抓住那个依然很浅的裂缝,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克服难点和危险的这个过程,没有人能给予帮助,也没有任何人能关注,一切都电光火石般地过去,而回头看看,这就是自己创造的奇迹,这才是身心极限的挑战。

往上几米后,60米的绳子到了尽头,找到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裂缝,我花了差不多20分钟才做好锚点,扎西和杨兴勇拉着上升器往上时,所有的体重和背包的重量都会压在眼前的几个金属和织带组成的保护站上,我必须确保它足以承受悬挂我们三人的重量。这时晴空万里,下面的队员在阳光的照射下居然身上发出了光芒。在翻过屋檐时,杨兴勇脱落了,但他还是坚持爬了上来,当三个人都挂在保护站时,我抬头看见了顶峰。但是接下来的攀爬依然不轻松,我们选择的路线相当长仍然连裂缝都没有,我花了很长时间打了一个膨胀钉,这里的花岗岩太坚硬了,我只好把挂片拧在仅仅打进了一半长度的膨胀钉上。

两小时后,我终于来到一个一平米大的石台处,我知道,我们离顶峰不远了,我们把背包放在这里,只带了一条绳子,快速地往上爬,后面全是比较简单的5级岩石线路,这时当地藏族向导特有的对山的天性又从扎西和杨兴勇身上显现出来,他们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爬上了顶峰。2011年9月10日14:35,我们终于成功地从牛心山南壁开辟了一条直上的900米大岩壁线路。

站在顶峰,远处的群峰尽收眼底,阳光给我们两天艰辛的攀登回报以温暖。这是我两年来第二次攀登这条线路,它绝对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攀登。我盘腿坐在顶峰的岩石上呼吸冥想,这时候风好像也停下来了,一切都好像停下来了,意识犹如藤蔓般快速地生长,那种感觉又来了—内心在引领着我,走出小小的世界,在攀登中不断地把自己的身心推向极限,在许多刹那间,感受那份喜悦,我觉得这就是我生命中真正的快乐。

相关链接

牛心山位于四姑娘山双桥沟内,目前有四条可攀线路,除去传统的东山脊线路外,英国人Ann夫妇2005年首攀西壁700米路线,日本山梨县登山队2010年8月首攀北壁线路(之前日本队员曾经考察南壁线路后认为难度太大而放弃),2010年8月,刘勇和扎西、张建军在南壁攀登至4800米处由于线路难度太大,岩壁上无法设置保护下撤。2011年,刘勇和扎西、杨兴勇再次尝试,终于成功实现南壁线路首攀。

后记

下撤总是高兴的,因为下面会有美食和舒服的床铺等着自己,但是在如此岩壁上下撤必须非常小心。对于我来说,从成都到四姑娘山攀登,其便利就像从起居室到后花园一样容易。这次攀登准备得不很充分,我们居然还少带了一个下降器,绳子也是粗细不一的两条旧绳子。我们非常谨慎地快速下降,除了那个挂片外,我们留下了几个绳套。我想,我还会回到牛心山的南壁,在最危险的地方打上安全的保护螺栓,让更多的攀岩者来这里体验这美妙的大岩壁旅程。回到日隆镇,明天,扎西和杨兴勇将带客人去登山;而我呢,在钟爱的大山里度过愉快的两天后,将骑上我的摩托车回到学校开始埋头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