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作为一项独立的运动,在上个世纪80年代正式来到中国。如今,随着国内户外产业的发展,现代器材的创新,攀岩运动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所接受。国内的攀登者们不但热衷于人工岩壁和较短的自然路线,一些骨灰级的攀岩者也开始将关注点转向了更高更远的高海拔山区中雄伟的自然岩壁。2005年刘喜男、邱江登顶四川婆缪峰,2010年王志明等人攀登川西扎金甲博,近两年何川和邱江等人对四川双桥沟内岩壁的探索,标志着国内高山攀岩的开端。我们面对着无数的可能性和无尽的空间,也面对着巨大的未知性和偶然性。随着中国攀登者的逐步成长,相关资讯的日渐丰富,攀岩在中国将开始一个新的时代。
高山攀岩(Alpine Rock),即在高海拔的山区,进行长距离的,往往是多天的,以传统攀登为主的岩石攀登。
历史
虽然现代的攀岩以一种独立的运动形式被大众所接受,但追根溯源,攀岩的产生是和现代登山密不可分的。
现代的登山发源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Alps)。Alpine,也成为登山运动的代名词。1786年8月8日下午6点半左右,当29岁的医生帕卡德(Michel-Gabriel Paccard)和24岁的水晶采集者玻尔马特(Jacques Balmat)到达了勃朗峰顶部,这一标志性事件正式拉开了现代登山运动的序幕。在之后的近百年中,以沙木尼(Chmonix),泽马特(Zematt)为中心的地区使阿尔卑斯山脉成为了那时的“欧洲运动场”。攀登目标是未被登顶的山峰,攀登路线尽量选择最为容易通过的路线。由于装备和信息的限制,寻找可行的攀登路线,克服复杂的冰川地形,在冰雪环境中如何生存,是当时攀登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到了19世纪后期,当大多数山峰已被涉足,攀登器材和技术有了提高,攀登者们的目标逐渐变为已登峰的新路线,攀登路线也逐渐强调技术性。这也意味着,登山已由最初的探险与征服,开始向一项运动进行转变。而攀岩,也从最初的登山基本技能,逐步分离开来。那时虽然还是以麻绳作为攀岩绳,平头钉鞋作为攀登鞋,但是在欧洲的高海拔岩壁的攀登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英国的英格兰湖区(Lake District),意大利的多乐美地(Dolomites)和德国的萨克森(Saxony)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攀岩地区。
在1892年的一份登山报告中这样描述一个攀登者“……他把自己的双手和左脚塞到裂缝里面去,并且沿着右侧光滑的石壁攀登……”
在多乐美地(Dolomites)山区,巨大的花岗岩壁使攀登者们更为关注岩石的攀登技术。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处于和平区域,使多乐美地地区的攀登没有间断。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这片地区开辟出了大量的高山攀岩路线,而且攀登方式和器材也发生了巨大的革新。在这个时期,膨胀螺栓(Bolt)的出现和绳梯的使用,使攀登者完成了一些靠原来的器材无法完成的路线,尤其在石灰岩岩壁上的难度路线。这个时代主要以器械攀登(Aid climbing)的形式为主。
在北美,以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的赛拉山脉为代表的攀岩形式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叶。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中的Cathedral Peak首攀于1869年,Half Dome首攀于187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攀登运动一度中断,但出于山地军事的目的,如岩钉,铁锁,绳索等攀登器材有了一个新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攀登者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攀登中。抱石的出现及发展,使攀登者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迅速提高自身克服难点的能力,也促使产生了新的技术及装备:如50年代初镁粉和动态攀登的出现,70年代开始销售的机械塞,80年现代攀岩鞋的正式出现。在60年代,优胜美地的Salathé wall出现多条路线的首攀。70年代后期,攀登者们也开始了对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Trango Tower 地区的攀登。
60年代至90年代,攀登的难度等级基本是以十年一个数字增长的:60年代,5.12级别的路线出现,70年代,5.13,80年代,5.14,90年代,5.15。
从70年代末开始,在高山中的攀登者们追求的目标是,快速和自由攀登(器材只是提供保护,而不是借力)。在这个时代,以法国攀登者克里斯多弗#8226;普罗菲特(Christophe Profit)为代表的顶级攀登者们,往往用几小时的时间完成前人需几天完成的路线。而且很多原来是靠器械攀登完成的路线,被以更为先进快速的自由攀登方式完成。
所需技术及定级
高山攀岩,由于环境的因素,所面对的问题和风险要远远高于室内和城市周边的自然岩壁路线。在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技术,以保障安全及效率。如在容易的山脊或简单而暴露性强的地段,采用快速或移动保护,在困难垂直的路线攀登采用绳距攀登。
除了基本的攀登能力外,攀登者应该具有对高山环境的了解,路线的选择和分析,绳索使用技术间的快速转换,基本的救援知识。
对于攀登路线的难度描述,现在世界上主要采用北美定级系统和法国定级系统。
北美定级系统主要以时间和攀岩技术难度来描述整体难度。时间指攀登所需的时间,不包括路线是否容易到达。等级由I至VI。攀岩技术难度系统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优胜美地系统,主要描述路线的攀登技术难度,以最难的绳距为准。等级从 1至5.15。现在越来越多的路线描述也加入了评估保护点是否安全的等级(G,PG,PG-13,R,X)。
法国定级系统,主要由三部组成:严肃度(I-VII),综合难度(F,PD,AD,D,TD,ED),技术难度(2,3,4a-c,5a-c,6a-c,7a-c,8a-c,9a-b)。
在这两套主要的等级系统上,如果使用了器械攀登,攀冰,混合攀登,也可将相应的等级描述加上。对于雪坡攀登的描述,则只是坡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