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山林

2012-04-29 00:00:00林军佐
户外探险 2012年3期

濒危物种

由于人类的无情猎杀,台湾水鹿一度走向濒危的边缘,近年来由于台湾地区加大了保护力度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台湾水鹿种群恢复很快。台湾水鹿为台湾特有亚种,它是台湾野生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主要生活于高山草甸与森林交界的地带,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是维系台湾水鹿生存的天堂。

考察地点:台湾中央山脉山区

开启山林之路

在经过两日的登山跋涉,重装翻越如戟插天的奇莱北峰之后,我终于在第二日黄昏时抵达拍摄营地。午后的天气依旧不佳,浓雾弥漫着整个山区。隔日清晨,在帐内用过早餐后,我们步行至山顶,用眼睛搜寻草原上水鹿的踪影。一个上午的时间耗去,并无所获。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天,直到第三个夜晚,如同往常一般,入夜后进入帐篷内炊煮,就在即将煮好晚餐时,帐篷外发出了沉重但细微的声音,声音由远处慢慢靠近帐篷。这时伙伴说:“应该是水鹿靠近了!”我们一同走出帐外,黑夜中,在那当下我见到了一只巨大的水鹿身影,站立在眼前数米外,气势凌人的模样,让我不禁后退了几步。就这样,我与水鹿,在黑夜中四目对望了数分钟,才想起到帐篷内拿相机拍照。〝啪〞,就在相机闪烁的同时,眼前的水鹿似乎受到惊吓般,头也不回地朝着山谷的方向狂奔而去,留下了一个寂静的黑夜。

在那一次短暂的相遇中,我认识了台湾水鹿,也开启了我的山林之路与长达八年的逐鹿山林之旅。

情迷于水鹿拍摄

为了详实记载水鹿生态,我们选择深入中央山脉山区,人为干扰较少的区域。从中横以南的奇莱山区、能安山区,到南横以北的嘉明湖一带,都有我们踏寻过的足迹。因为这些山区营地路途遥远,每次上山拍摄至少会安排八天,最多则高达一个月。拍摄初期,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来观察水鹿的行为,借以建构出适合水鹿的拍摄方式。就这样,随着季节的轮替更迭,我跟随着台湾水鹿的步伐,在盛夏的时候扎营于在线的箭竹草原营地,在严寒的冬季,迁移至海拔较低的溪谷与森林之中拍摄。

漫长的山居拍摄岁月中,为了能够与水鹿靠近,我试着静下心来,让自己可以融入到自然之中,从环境的气息起伏来找寻水鹿的踪影。在山区时间一久,渐渐地,对于水鹿的生活习性越来越了解。我学会观察水鹿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来判断水鹿的行踪,从排泄物的多寡,来粗估判断水鹿的数量,从排泄物的外观与气味,来推算水鹿多久前曾经过这里;到最后,山区里的生活型态也随着水鹿一同脉动。

山区的拍摄工作,多半从天亮之前就已经开始,当曙光尚未现身时,我小心地走出帐外,借着微弱的月光与星光找寻营地四周的鹿群,如果确定有熟悉的水鹿靠近帐篷,便会在黑夜之中架好摄影器材,然后蛰伏不动,等待天明。当东方帷幕渐白,草原转为金黄之时,水鹿的身影便从暗夜中脱颖而出。日出后的两个小时,通常是整日最佳的拍摄时段;这样的拍摄,往往会持续到约上午9点左右。当太阳高挂,水鹿们的行动力趋缓,它们通常会走向森林,找寻地点坐卧休息,借着不断地反刍咀嚼来消化胃里的食物,这样的行为往往持续数小时之久。

夏日的午后,山岚云雾由谷底蒸腾而上,反刍许久的水鹿也开始起身觅食,运气好时,偶尔可见到水鹿走入泥水池中,享受美好的午后日光浴,到了黄昏,水鹿的活动力开始上升,移动的范围也较大,这时台湾水鹿通常会大胆地靠近营地,许多精彩少见的水鹿肢体行为,往往可以在此时拍摄到。当天色全黑之后,山区的一日拍摄工作才告一段落。

在台湾的中央山脉山区,由于有三大东西横贯公路通过,再加上沿线道路旁的人为开发,迫使原有的水鹿栖息地受到切割,居住生长的环境集中到深山之中,依据地域的划分,台湾水鹿族群目前分布密度较高的地点大致上可分为北、中、南三大区块。北部山区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脉以东、中横公路以北的宜兰县与花莲县山区,以和平溪流域海拔1500米至3400米之间的山区为主要栖息地点,境内部分区域归属于太鲁阁国家公园所管辖,较适宜观察水鹿生态的地点为南湖大山及大浊水南溪源头谷地一带。

中部山区主要分布在中横公路以南、中央山脉东西两侧、南横公路以北的山区,其中奇莱连峰以东的木瓜溪流域、能高安东军的广大草原区域与中央山脉南段纵走步道,为主要的水鹿栖息地点,不过因为此区域内河川众多、山况错综复杂,许多登山步径多为人迹罕至的漫长山旅,多数人进入此山区观察野生动物生态,都是以距离横贯公路较近的山区为首选,其中又以三叉向阳嘉明湖登山步道最适宜观察。

南部山区主要分布在南横公路以南至屏东县北大武山区以北的区块,境内分别有“双鬼湖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与“大武山自然保留区”两大区块,在此之中,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属于原始森林,并保有目前台湾最大的原始林带,丰富自然的生态环境,是孕育台湾野生动物的摇篮。在这里,台湾水鹿族群众多,不过多数生长于原始森林之中,并无登山路径可以抵达,主要为研究人员作为调察研究的地点,不适宜一般人士前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