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

2012-04-29 00:00:00解焱
户外探险 2012年3期

生物多样性究竟是什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所以,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保护老虎、大熊猫、白鳍豚?这些物种已经到了绝灭的状况,该绝灭就让它们绝灭好了,对人类社会又没有什么影响。其实,人类离不开生物多样性而存在。2009年我在出版《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地理图集》的时候,我请世界著名的保护学家Jeff McNeely为我这本书写句话,他的这句话把这样的重要性总结得非常完美:

“每一个人—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完全依赖于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无价服务,这包括从清洁的水到食物,从风暴防御到文化认同……”

保护野生生物有很多理由,野生动物传花授粉、传播种子,森林为人类调节气候、防沙保水。但是这种价值取向逃不出这个经济社会对物质追求的理念,最后没有人相信,保护野生生物的价值能够比得上把野生动物栖息地变成房地产的价值。人类走到现在,作为最充满智慧的物种,有很多种精神世界,但是人类丧失了作为生命的一种基本“精神”世界,很多人变成了物质和金钱的崇拜者,在这种崇拜中,人们把获得更多更精更稀有的物质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当成了实现人的福利的标准。在这样的价值标准引导下,人就变得浮躁,急功近利,导致对人类生存和其他物种生存带来严重威胁的种种现象。丧失的这种精神就是“热爱生命”的精神。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野生资源被过度利用和外来入侵种等三大威胁因素,长期以来导致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处于快速的衰退之中。自80年代以来,国家大大加强了对自然的保护工作,自然保护区在过去30年中增加了10倍,大熊猫、朱、藏羚羊、海南坡鹿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濒危状况得到改善,但非重点保护物种,尤其是经济利用价值较高的物种的资源量呈下降趋势(鹿、麝、熊、穿山甲,特别是龟类、蛇类、淡水水生动物)。一些单一种群物种,如黔金丝猴、莽山烙铁头、鳄蜥、海南长臂猿、普氏原羚、河狸、好几种龟类等面临绝迹的危险,很多植物在野外残余的数量可以论株进行计算,包括盐桦、普陀鹅儿枥、峨眉拟单性木兰等。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上万个物种的评估结果显示,中国物种目前状况无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比例近35%;脊椎动物受威胁的比例近36%;裸子植物近70%;被子植物近87%。特别是植物的濒危物种比例远远超出了过去的估计。

户外运动与探险现在日渐盛行起来,其实质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是一种“热爱生命”的精神的回归。户外运动与探险依赖于大自然,欣赏和挑战大自然成为这样的活动最吸引人的核心内容,但是大部分这样的活动还仅仅局限于运动本身,对自然保护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存在一定的破坏。著名的科学探险及自然保护学家,乔治·夏勒博士说得好:“做户外探险容易,困难的是找到合适的理由去做”。2011、2012年的1月,正是东北冰天雪地的时候,有近百名的志愿者聚集到黑龙江,奔赴东北虎栖息地开展清套的活动,许多户外运动专家成为这样的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这样的户外运动成为保护东北虎的一部分。吉林省有一队户外运动组,计划要在冬季走完吉林省大大小小的山林,现在接受了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培训,将寻找东北虎和远东豹的脚印纳入到他们的户外运动计划之中。

应当赋予户外运动“热爱生命”的精神更多科学的内涵,通过了解更多与自然保护相关的内容,让 “热爱生命”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