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12-04-29 00:00:00李颖颖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9期

义务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就要真正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趣的学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学。甩掉了注入式教学给学生背上的包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随之而来了。因此,教师要从课堂教学、数学活动课等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变苦为乐,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新知识。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来做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激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爱听、爱想、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激趣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导入激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每堂课的一开始就兴趣盎然,就会使学生以愉快的情绪、强烈的求知欲走进知识的大门,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探求新的知识。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先讲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天气很热,悟空让八戒出去找西瓜,八戒找回了一个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我们每人分吃。”八戒一听说:“不行,不行,西瓜是我找来的,我应吃、才行。”悟空一听,很乐意地按八戒的要求切下给八戒。八戒看着手中的西瓜怎么也想不通,怎么比少?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等你们学完这节课后,看看谁能帮八戒解开这个疑团?”这样,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主动地参与了教学过程,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2.新授激趣

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兴趣,仅仅是迈出了一小步,如何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继续保持积极的兴趣,需要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如我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猜数字游戏:把1~30的数字卡片按顺序依次给1、2、3、4四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猜某些数字卡在谁手中,猜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且使学生处于一种兴高采烈、激动不已的情绪中,在这种精神状态中,学生的头脑对应记的东西具有特殊的领悟力。

3.练习激趣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卖6角5分钱,同学们想一想要拿6角5分钱应该怎样拿?你能想出几种拿法?哪种拿法最简便?谁想出的拿法最多并且能想出最简便的一种拿法,老师就把这把尺子奖励给谁。”学生们马上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有的想出了3种,有的想出了4种……,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挖趣、设趣,让学生主动地被趣吸引,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利用活动课,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其内容的趣味性、形式的多样性、主题的自主性符合小学生兴趣广泛这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精选活动内容,尽量使内容新鲜有趣,灵活多样、富于变幻,增强题目的奇与趣,使学生感到新鲜活泼,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主动地参与活动过程。如在学习了两位数乘多位数后,可设计这样一节活动课,让学生从1—9,9个数字中任意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字,教师把37037这个数乘以一位或两位数,使积的每一位都是你喜欢的数字。同学们都争先发言,有的说喜欢1,我就让学生将37037×3,有的喜欢9,我就让学生将37037×27,有的喜欢2,我就让学生将37037×6,随后进行计算,教师板书:37037×3=111111;37037×6=222222;37037×27=999999。面对这些计算结果,学生们感到很神奇,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特点找规律。这样,学生以高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不仅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计算技能,还学会了归纳思维方式,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利用检测评定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检测学生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我们在检测时可以建立奖励制度:(1)优秀奖:每次成绩优秀的奖励小红花。(2)上升奖:良好上升为优秀,及格上升为良好,只要有进步,教师就要奖励学生小红花。(3)保持奖: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可以加奖。(4)互助奖:给每个后进生找一个“小老师”。后进生获得上升奖的同时也奖励“小老师”。学期结束时,把每个学生的小红花进行累计,作为本学期数学成绩评定标准。上升奖生的建立,增强了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后进生不拿奖的历史。优秀奖、保持奖、互助奖的建立,提高了优等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用武之地。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达到了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教师要抓住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发展。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