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浅析

2012-04-29 00:00:00陈飞飞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9期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阅读,那他日后在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不仅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同样需要阅读能力的小学数学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有其独特性。

一、以“趣味”为先,增强阅读认识

为什么数学也要关注阅读,可能很多学生并不理解。他们更多地认为阅读是语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的一个必然手段,忽视了数学阅读训练的必要性。为此,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的训练来让学生认识数学也需要阅读,阅读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中,教师为了讲清单位“1”与整数、分数的联系,先出示一个等式“1= 4/4”,要求学生进行思考:“从这样一个很有趣味的等式里,你看出了什么?”然后,教师再用课件出示“一个月饼分成4份”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图片说题义、说思考过程,借机导出“一个月饼,既可用整数也可用分数来表示”。再通过课件将月饼切去1/4,让学生分别围绕单位“1”进行说话,以此来区分看做单位“1”与不满单位“1”的关系。学生在阅读图片和阅读等式的过程中提升了阅读的兴趣,同时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二、以“方法”为线,提升阅读能力

获得方法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数学阅读的指导,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各种阅读方法,使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

1.边问边阅读

“带着问题去阅读”是数学阅读的关键,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概念性强,规律性多,数理逻辑的语言很难让学生理解。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地提出不懂的问题,在爱问、好问、会问中逐渐熟悉数学语言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借助语文教学中“咬文嚼字”的教学方式,紧扣住“公”字去分析,从生活中的“公有”现象引导到数学中的“公有”现象,进而理解“公有倍数”的意义。当学生理解了这些现象时,我再不失时机地提出“最小公倍数”这个概念。通过语文教学里的拆词法,巧妙地解决了学生提出的“何谓公倍数,为什么非要求最小公倍数”等问题。

2.边画边阅读

数学应用题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义,这实际上就是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导致的。进一步探析误解应用题题义的原因,在于没有能够抓住题目的主干,导致抓不住重点。为此,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的同时,拿出笔来画出重点,进而围绕重点进行理解。比如,对于“李玲与伙伴约定星期六下午1时到达博物馆门口一起参观博物馆。午饭后,李玲做参观准备要用15分钟,从家乘公交车到博物馆要用25分钟。那么李玲最迟应该什么时间吃午饭?”一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画,标出“1时、15分钟、25分钟”这几个数词,然后再进一步分析“1时到”“用15分钟”“用25分钟”,由此顺利地解决问题。

3.边试边阅读

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或者带有实践性的题目,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动手尝试。学生在操作中自然会发现问题,也会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比如“环形面积计算”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一边阅读书本上的内容,一边动手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形剪去一个同心的圆。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到这个环形的?在剪的时候注意些什么?”等问题,学生叙述后,会很容易得出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以“课堂”为体,增加阅读机会

量的积累必然会带来质的飞跃。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阅读的机会,在千锤百炼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合各种数学阅读形式。比如立足于教材,把握教材预设的“说说、想想、练练”等要求,充分让学生去练习;可借助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在阅读形式的变换上,教师也应该注意变换形式,像默读、朗读、整体粗读、关键处细读、精读、小组或同桌齐读等语文课堂的朗读方式,在数学课堂上也应该有选择地加以使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公理的运用,也有着同样的意义。

四、以“活动”为台,拓展阅读空间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这句话的实质在于,要让学生重视实践,强化在活动中内化数学阅读。为此,教师应在课外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活动,以活动作为数学阅读的平台 ,充分拓展数学阅读的空间,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数学手抄报,让学生在广泛的数学资料阅读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编印成报纸;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故事、数学趣话的“故事会”,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可以在班级里专门开辟出一个空间,贴上学生的数学小日记、数学童话,培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组织的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撰写数学小论文,或者组建数学兴趣小组,等等。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能力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只有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实际,充分考虑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以趣为导,才能真正让学生步入“我想阅读、我要阅读、我会阅读”的良性轨道,也才能借助阅读能力的提升实现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