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012-04-29 00:00:00谭英桃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9期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些观点和要求说明,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哪些有效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关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自卑、胆小、有困难的学生,正如阴影中的草木特别渴望阳光照耀一样,这些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关注的愿望尤为强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实践证明,热爱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授完新内容后布置作业,当学生完成后,教师要抓住机会逐个走近他们,或用手轻轻拍打他们的肩膀,抚摩一下他们的脸颊,或用头轻轻地贴近他们的头,亲昵地摇一摇,或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并亲切地说:“你们做作业认真、正确,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们。”教师一个关爱的动作,话虽不多,但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温柔善良,可亲可敬。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毫无疑问,教师的关爱必将使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始终洋溢着学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

二、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观点道出,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表扬性、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学生,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个内容时,教师出示题目:“现学校粮库第一次运进大米230千克,第二次运进大米230千克,把两次运进来的大米平均分给23个人,每人得多少千克?”教师问:“这道题谁会列式?”当学生列式出来后,教师接着问:“谁会计算呢?”“谁的方法好呢?”“谁能用多种方法计算呢?”当学生能运用简便方法或多种方法计算时,教师就要给予肯定:“你们真棒,能用这么多种好方法计算。”对于后进生,只要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就要大加赞赏,说:“你进步了,这么难的问题你都能解决,真是了不起!”“真不错,你简直就是数学神童了。”运用这些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赞扬学生,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了。

三、抓住学生好奇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创新的潜在能力。寓言家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对新知充满好奇心的特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田忌赛马问题”时,教师把分别写有2、3、4、5、6、7数字的六张牌分为两份,2、4、6三张牌为一份,3、5、7三张牌为一份。说明游戏规则:一人一次拿出一张牌,谁的数字大谁就胜,一个轮回每张牌只能出现一次。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份,他们选了3、5、7三张牌,教师拿了2、4、6三张牌。游戏开始,教师让学生先出牌,学生出示“7”字牌时,教师出示“2”字牌;学生出示“5”字牌时,教师出示“6”字牌;学生出示“3”字牌时,教师出示“4”字牌。教师有两次出示的牌比学生出示的牌大,游戏结果,教师胜出。学生疑惑,好奇地问:“为什么我的三张牌上写的数字都是大的,游戏的结果反而输了?”学生不服,要求换牌,教师与学生交换牌,游戏结果还是教师赢了。这时教室里可热闹了,就在学生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要问个为什么的时候,教师便及时把道理向学生说明,他们就能把知识和道理牢记于心,终身不忘。如此设计教学,使学生时时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四、联系生活实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有的容易掌握,有的却比较抽象,小学生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联系现实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推理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换算”时,为了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换算进率的方法和规律,教师画了这样一幅图:

学生看到这幅图,疑惑不解,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说:“青蛙跳。”教师继续问:“看看有什么规律吗?”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有的说:“青蛙每跳一格,1的后面就多1个0。”有的说:“青蛙每跳两格,1的后面就多2个0。”有的说:“青蛙从米跳到分米就在1的后面添1个0。”有的说:“青蛙从米跳到厘米就在1的后面添2个0。”还有的说:“如果青蛙从米跳到毫米就在1的后面添3个0。”对学生的猜想和推理,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运用生活实例教学,化抽象为具体,长度单位之间换算进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轻松掌握了。

五、帮助学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共同的特点是希望展示自己,希望自己成功。只要获得成功,只要得到教师的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布置一些小难题,当学生解答不出来时,教师就要及时启发、引导,使他们稍加思考就能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时,教师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认识角,再讲解如何画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当有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画出角时,教师就及时肯定、表扬他们,并让他们向其他同学讲解他们的画法,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获得的快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可以想象,这种快感、喜悦和自豪必将升华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巨大热情。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在关爱学生,鼓励学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设计教学,联系生活实例教学,帮助学生成功等环节上下足工夫,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