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校本化构建

2012-04-29 00:00:00孙维国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9期

强调数学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国际上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了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设置沟通了生活数学与课堂数学之间的联系。同时,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又是新课程中一个全新的内容,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于是就成了课程实施的难点。笔者立足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对这一领域的教学进行了校本化构建。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识

1.什么是“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特色,这个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对数学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学生进行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全新的内容。

2.“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主要内容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3.四大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践与综合应用”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上的数学的联系,使得几何与代数的内容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新课程标准同时阐明了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从这些要求不难看出,尽管新课程标准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与其他三大领域并列,但并不是在数学知识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育价值

加强体验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教学体验性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加强探索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及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创造性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学段目标的校本化构建

[第一学段(一—三年级)]以“实践活动”为主,主要强调“实践”,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具体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的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将具体目标进行了校本化构建。

一年级教学目标: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教学目标:学生以体验式学习为主,比如“小小商店”、“摆一摆、想一想”、“我长高了”等,通过这些体验,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初步锻炼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年级教学目标:学生能结合数学知识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合理规划空间的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二学段(四—六年级)]以“综合应用”为主,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应用”的要求。具体目标: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及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根据第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将具体目标进行了校本化构建。

四年级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理解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既能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数学知识,又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生活性、实用性。

五年级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知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在培养学生实践和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

六年级教学目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归纳、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收集、整理、应用,强调生活的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1.选择依据

课程规定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线索,适当挖掘和拓展;选择内容有思考探索的空间;课内外结合,适度课外延伸,有“大空间”。

2.内容梳理

A.必选活动主题

根据教材编排制定了如下活动主题。

B.选择性活动主题

针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和特色以及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制定了如下选择性活动主题。

四、教学策略的类型

通过上面对人教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以将人教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活动类型。

五、教学策略的设计

1.确定活动目标——强调联系与综合,但需要依托具体的数学知识。

2.选择活动类型——强调以教材为线索,但要注意适当挖掘和拓展。

3.构思活动过程——强调实践和体验,但需要有探索空间的“大问题”。

4.设计教学情境——强调与生活的联系,但延伸要适度和适量。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操作、思考、交流的空间;要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重视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要重视实践活动后的评价交流。

“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钻研——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更要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