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数学故事中成长

2012-04-29 00:00:00王芸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2年9期

数学故事具有数学性与故事性兼容的特点,它把语言文字和数学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课堂焕然一新,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得更轻松。

故事一:十个娃娃比大小

一天,天气晴朗,白云朵朵。0、1、2、3、4、5、6、7、8、9十个数字娃娃在草坪上排队做游戏。9大声地说:“我最大,我来当队长。”说完就开始指挥起来,1到8全排完了。0拉着9的衣角着急地说:“队长、队长,我……我排哪?”9不耐烦地看了0一眼说:“你这个小家伙,什么都没有,还没有我一丁点儿大,快走开。”说完,一把把0推倒在地上。0倒在地上伤心地哭了。1看不过去,拉起0就对9说:“队长,你瞧,0和我站在一起(10),你大还是我们大?”10和9 是谁大呀?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故事二:小马过河认识“吨”

小马每天要到河岸去帮妈妈驮麦子。小马每次都是趟水过河,可是,由于昨夜下了一场大雨,水位上涨了,小马今天不能趟水过河了,很多小动物也无法到河的对岸。于是大家合力搭建了一座简单的木桥,便于通行,但是这座木桥不能承受太重的重量,所以大家在桥头写上:限重半吨。小马顺利地过了对岸,可是回来时,小马犯了难,不知自己能不能过桥。小马驮了两袋麦子,每袋250千克,加上自己的体重250千克。小朋友,你们说小马能过去吗?

故事三:称上比比轻重

今天早上1千克铁、1千克棉花和一把称在玩。突然一辆车子开过来对他们说:“想坐车吗?想坐就上来,不过我只能把1000克范围内的物体托起来。”铁说:“我上。”车子说:“我不知道你有多少克所以不能上。”棉花说:“我上。”车子说:“我也不知道你有多少克,所以你也不能上。”聪明的棉花想了个办法,说:“我们站在称上面就知道自己有多少克了。”铁1千克=1000克,棉花1千克=1000克。小朋友们知道谁轻谁重了吗?

故事四:吃不到的第三个蛋糕

一天,蓝猫过10岁生日,它请菲菲、甜妞一起来过生日。蓝猫给菲菲、甜妞准备了三个小蛋糕。菲菲忙说:“我要第三个蛋糕。”甜妞说:“我帮你拿。”甜妞想三个蛋糕和第三个蛋糕没什么区别吧,于是把三个蛋糕堆在一起拿了过去,但是甜妞太高兴了,不小心滑了一跤,蛋糕全撒了。菲菲很不高兴地说:“甜妞,我是说第三个,不是这个,现在好了,吃不成蛋糕了。”小朋友,你们知道第三个和三个有什么区别吗?

将故事在数学课堂中合理演绎,让动画偶像在数学课堂中适时发挥作用,无疑是激活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处方”。但是应用数学故事要把握一个度,要适时,更要恰到好处。因此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体验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师生在对话中相互倾听、相互诉说、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相互理解和沟通,共同体验,分享成功,真正达到精神层次上的交融。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剖析问题,这样才会促使自己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关注教学动态,用心捕捉教育契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品位,从而灵活地、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课后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收集各种故事,增强自身实践动手的能力。通过数学故事,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学好数学的决心与信心,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