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日,济南“五三惨案”84周年纪念之日,蔡公时烈士纪念馆在济南市经四路370号正式开放,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文字、纪念雕塑、复原陈列等,再现了蔡公时献身国民革命,惨遭日军杀害的一生。展厅最显眼之处,放置着蔡公时烈士的半身铜像,旁边挂有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的题词——“外交史上第一人”。
“追随中山,投身革命”
蔡公时,以字行,别号“痴公”。江西九江蔡垅人。1882年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年轻时,感愤于“清末权贵窃政,国事益危,种族思潮,勃然发动”,他与同乡志士张华飞、徐子鸿深相结纳,在家乡组织一慎所染斋,明为讲学,实则传播反清思想,史载“江西内地之有革命运动,殆以此为嚆矢,清吏嫉之甚,勒令闭之”。
1902年,他抱着读书救国的理想来到新学思想活跃的广州求学。在广州,他以自幼练就的一手好书法,卖字维持生计,也因此结识了对他书法大加赞赏的孙中山。1904年,他在孙中山的资助下,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弘文书院。1905年,他在东京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以《民报》为宣传阵地,积极参与反对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活动,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毕业后归国,“偕黄克强、谭石屏赴钦、廉,谋革命,事泄,清吏捕之急,乃走安南,辗转返赣。旋被任为法政学校教授,仍秘密作革命宣传,不少懈”。1908年,他与友人张希之同游九江烟水亭,触景生情,写下魏碑体长联:“请看世局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留于苍茫烟水间,保存至今,成为当地一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九江继武昌而起义,蔡公时急赶南昌,“结合同志,密谋响应”,并派人赴九江军政府,“密告省中情状,促即出兵攻之”。江西巡抚冯汝睽顺应民心,组织江西军政府,推吴介璋为都督,蔡公时任交通司长。1913年,他任九江保商局长。二次革命爆发,蔡公时积极参与,先是“晋省商大计,复间关赴粤请援,及抵粤而赣事已败”。后再次亡命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留学。他的夫人却“因捕君事急,家产又被抄没,且念君亡命艰辛,惊忧成疾,竟卒于母家”。
1917年,广东护法军兴起,蔡公时归国参加,在潮、汕、漳、厦间活动。1922年起入李烈钧部,任参议、秘书,曾参与孙中山的侍病、治丧工作。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蔡公时参与东征军,曾劝说握兵尚厚之孙传芳部某将领反正,为平定江浙大局做出了贡献。
“劫浩古城,浸血惨案”
1927年5月,蔡公时一度任金陵关监督兼外交交涉员,开始参与处理外交事务。1928年4月,蒋介石督师再度北伐,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组战地政务委员会,蔡公时被任为委员兼外交处主任。5月1日,被任命为山东交涉员。5月3日,蔡氏到济南就职,但当天就惨遭侵华日军杀害,任职时间之短,以及日本公开残害外交官之残暴、无人性,为前所未来,被李烈钧称为“外交史上第一人”。
其时,日本侵略者以“护侨”为名,第二次出兵山东。当北伐军四面包围济南时,从青岛、天津蜂涌而来的日军已经先行占据济南商埠区部署防区,不准中国军民通行,并蓄意挑起事端,扩大武装冲突,意在阻挠中国军队北伐。北伐军进入济南后,日军不惜多方寻衅。5月3日,蔡公时就职不到 三小时,外交交涉署即被日军包围。蔡公时迅速与日本领事馆电话交涉,日方故意搪塞其事。蔡公时急写三函,分送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南京政府外交部长黄郛和战地委员会主席,紧急报告军情,却因日军阻拦未能送出。延至晚间10时,日军20余人冲入公署。蔡公时挺身而出,声明自己是山东外交交涉员,此处为中国外交官署,请日军退出。日军不仅不理睬,反而将所有官署人员全部捆绑起来,撕毁中国国旗和孙中山像,搜走所有外交文件等。
蔡公时用日语提出强烈抗议,怒斥日军:“此系中国政府外交机关,非战斗单位。诸位既不明瞭外交手续,不必一味蛮横。此次贵国出兵济南,原系保护侨民,为何轻举妄动,借题搜查中国之官署,捆绑中国之官吏,作种种无理之举动,实非文明国之所应有。”“如果诸位系奉贵国领事之命令而来,则敝交涉员即至贵国领事馆交涉,亦无不可!”蔡公时的义正词严,使日军由惊而惧,由惧而怒,将蔡公时及所有官署人员捆绑,“拳足鞭鞑,尽其辱,割耳削鼻,极其惨闻”,除两人逃逸外,其余17人均为日军机枪扫射,惨遭杀害。
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济南惨案”,据当时济南惨案外交后援会统计,在这次事件中,共死亡中国人3608人,伤1455人,财产损失2595万元。
“铁骨铮铮,英雄精神”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当时,即有佚名作者辑编的《济南惨案全书》问世,其中第三编《蔡公时遇难记》是整册书的中心,也是最为详尽的部分,对于蔡公时烈士遇难的记录有16篇,如《蔡主任之下塌处》、《床上拖下绳缚两手》、《枪刺乱划乱截》、《剜目割耳而枪杀》、《蔡主任裸身殉难》、《蔡夫人声容惨淡》、《蔡主任之惨苦身后》、《蔡主任之诀别》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讴歌蔡公时烈士慷慨就义的精神,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记录。
蔡公时烈士为国英勇捐躯激起了国人的爱戴和纪念,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撰写了著名的《十七字诗》:“此鼻此耳,此仇此耻,呜呼!泰山之下血未止!”短短17字,给国人展示了一幅“济南惨案”的悲惨画面,如同一把锐利的匕首,直刺日本侵略者的胸膛。包括蒋介石在内的许多国民党党政高官都撰写了挽联和题词,以纪念这位爱国外交官。如李宗仁题词“触目惊心,长勿相忘”、冯玉祥题词“誓雪国耻”等。
噩耗传到九江,烈士的亲友和各界人士在蔡家祠举行吊唁活动,省政府派员参加,各界送来挽联、挽诗200多幅、首。
蔡公时的遇难也激起海外同胞的关切和悼念。中国留日学生和华侨为此举行追悼蔡公时先生大会,遭到日本警视厅的干涉和镇压。为此,他们派遣请愿代表团自费回国,要求政府对日提出严重抗议,严惩制造“济南惨案”的罪魁祸首,为蔡公时烈士报仇雪恨,以顾国体而安民心;要求政府对于日本东京警视厅武装干涉我留日学生和华侨召开追悼蔡公时先生大会的非法侵犯人权事件,提出严重抗议,立即释放所有被捕的在押学生,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并表示不达目的决不返回日本。
5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协会也发表英文宣言,向国际社会揭露“在日本侵略者猛烈的炮击下,大量济南政府大楼、居民区以及商业要道被破坏,在日本侵略者的枪林弹雨之下,成千上万的市民——包括妇女和儿童被悲惨地杀害,一位外交部委员的耳朵和鼻子被日本士兵割下,然后被残忍地杀害”,呼吁“向全世界公开日本侵略者的最终野心,使文明国家认识到侵略者的暴行,以及我们中国人民抵抗压迫的坚强决心”,深信“我们会赢得所有开明之士、所有正义者的支持。”
蔡公时曾在广州瞻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撰诗云:“白云山上白云浮,岂有艰难一哭求,气节每于穷处见,功名都在死中求。” 表达他决心继承烈士遗志,为国献身的决心。蔡公时逝世后,留有《蔡公时烈士遗墨》一册,至今保存在济南蔡公时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