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2年12月21日的临近,玛雅历法导致的“末日情绪”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近日,有乌克兰媒体报道,为应对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乌克兰辛菲罗波尔市已有人开始筹备免费的“末日培训班”,并在市中心向民众分发讲座宣传单。在英国,从退伍士兵到商店经理,许多相信“末日”说的人不惜花费数千英镑,为“避难”做着准备。
一部分人在恐慌,一部分人在旁观恐慌,还有一部分人则在利用恐慌“发财”,古玛雅人带来的“世界末日”,恐慌与娱乐并存。
末日恐慌的叠加
或许古玛雅人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历法怎么和世界末日联系在了一起。
从3000年前开始,古玛雅人在中美洲地区创造了令今人叹为观止的高度文明,这一文明中就包括了举世闻名的“玛雅历法”。即使从今天看来,玛雅历法的复杂及精准度仍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例如,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与现代人的测算误差也仅为7秒。抛开末日论,从历法上来看,2012年12月21日的确对古玛雅人意义重大。古玛雅人按轮回划分时间,将1872000天算作一个大轮回,即5125.37年。人类现在经历的是第五次大轮回,是以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为开始,2012年12月21日为结束,结束后又从零开始计算日期。对于为何如此记时,目前科学界无法给出定论,但也没有证据显示古玛雅人认为这是世界末日。尽管墨西哥学者一再重申是西方的救世主观念严重曲解了古玛雅历法,但历法中那句“12月22日的太阳不会升起”着实给生活在地球上的很多人的心理蒙上了阴影。
近年频发的自然灾害也给“末日”说增加了“论据”。首先是地震。自2008年起,中国、海地、智利、日本等地区先后遭受强烈地震灾害,于是有人猜测,地球进入“振动模式”是末日的先兆。第二则是极端天气频发,2007年,英国遭遇200年一遇的暴雨;2010年,巴基斯坦出现世纪大洪水,俄罗斯发生百年大旱;2011年,美国龙卷风造成几百人死亡。进入2012年以来,欧洲的洪灾、东亚的大旱、强台风、飓风、强暴雪构成了新的全球灾害图。此外,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曝出的动物群体神秘死亡事件也被许多人解读为是世界末日的先兆。
恐慌情绪的第三层叠加当属灾难电影的广泛传播,尤其是欧美电影制作者利用高科技手段创作出的逼真视觉效果,让全世界的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力地推动了末日情绪的升温。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灾难片的经典之作,于2009年上映的以玛雅预言为背景的《2012》为“末日恐慌”在全世界扩散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有媒体曾报道,一对中国的年轻夫妇在看完电影《2012》之后,双双辞掉工作开始了环球之旅,因为“他们想在世界末日到来前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全球“末日大备战”
有趣的是,恐慌归恐慌,但谁也拿不准2012年12月21日人类究竟是以何种方式“毁灭”,于是大洪水说、地心毁灭说、太阳风暴说种种猜想甚嚣尘上,甚至还有外星人入侵说。既然不知道“病根”在哪儿,相信“末日”说的人们也只能“病急乱投医”,开始了“末日大备战”。
首先是各种“诺亚方舟”的出现。基督教《圣经》中关于诺亚方舟的故事人尽皆知,在电影《2012》中,一部分人类也是通过几艘巨型方舟生存了下来,于是,相信洪水说的人们便制造出千奇百怪的方舟用来避难。在中国版的方舟中,浙江温州商人杨宗福花费150万元倾力打造的“亚特兰蒂斯”号引起巨大轰动。这艘直径4米、重6吨、耐1700度高温、能承受350吨撞击力的“方舟”可以至少容纳3人平躺,还能储存食物和水。此外,舱内还设有安全座椅和卫生间等生活设施及其他急救设备。杨宗福表示,他已把所有制造工艺和核心技术免费公布,所有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购买原材料,自己制作,这样成本会降低很多。俄罗斯版的方舟则是一艘被称为“飞碟”的巨型航空器,是政府2010年为了响应民众呼声而建,最大载客量为11000人。不过,由于是五年计划,所以方舟可能要到2015年才能建成,不少心急的人建议生产商赶快研制出来,最好能够赶在“末日”到来之前交付使用。日本版的方舟则突出了日本人精益求精的性格,小巧而实用。由日本Cosmo Power公司生产的“诺亚方舟”为球形,直径约1.2米,有四个座位,一个舱口,一扇玻璃窗及两个通风排水孔,从外观看更像是一个救生舱。目前,这款方舟已经开始销售,标准版售价为3800美元。
除了制造方舟,寄身于避难所也是人们逃生的方式。在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第三类接触》上映后,法国西南部的小村比加拉什便被谣传为人类最后的避难所。比加拉什村因比加拉什山而出名,此山高1320米,山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形状奇特,自成一峰,据说这里常有UFO出没。许多人相信,《第三类接触》中展现的人类与外星人接触的地点,正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自从2012的末日传言“火”起来之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访客与日俱增,2010年为10000人,2011年数字则达到20000。如今,比加拉什的境况引起了法国政府的重视,远在巴黎的专门监察机构已经做好了应对混乱的准备,该村村长无奈地表示,希望人们大惊小怪的情形能够早点结束。
当然,仅靠天然避难所毕竟杯水车薪,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工避难所被建造出来。据英国媒体报道,随着“世界末日”的来临,许多末日备战族将最后的生存希望寄于地下碉堡,列出的清单中包括美国花生岛碉堡博物馆、马尔代夫酒店水下套房、德国巴特诺因阿尔-阿魏勒避难所,还有瑞典存放维基解密网站服务器的地下30米防核攻击掩体等。不过,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美国开发商拉里·霍尔在堪萨斯州大草原建造的一座深入地下50多米的豪华“世界末日避难所”。该避难所内图书馆、电影院、游泳池、学校和医疗中心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农场。此外,里面还有完善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电力供应设施等,储备的粮食将可以满足70人食用五年时间。公寓套房售价200万美元,目前,已有四名富翁出资购买。
对于大多数备战世界末日的普通人来说,轮到自己使用方舟和高级避难所的可能性还是有限,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眼前事。丽莎·贝德福德是一位典型的美国妈妈,在末日来临前的一年,她储备了大量的罐头食品,甚至把一间空卧室改成了特别储藏间。贝德福德已在考虑一个逃生计划,以备在必要时,安排家人紧急撤离,为此,她和她的丈夫准备了一些装满必需品的手提箱,还准备了不少现金。
世界末日的临近让全世界的备战族群体迅速扩大,欧美及澳大利亚等地区都出现了相应的末日备战网站,备战族们可以在网站上互相交流备战经验和逃生路线,最重要的是可以互相彼此安慰。
末日经济学
不管信不信“末日”论,全世界聪明的商家绝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吸金”机会,他们瞅准时机,随时准备大发“末日财”,中国淘宝网上热卖的不同版本的“2012船票”便是例证。
诺亚方舟和避难所的修建者并不见得都相信“末日”论,背后的利益驱使才是主因:如果世界末日真来了,自己的产品或许真派得上用场,若平安无事,也可以通过出售和对外出租方式狠赚一笔,既出了名还赢了利,何乐而不为呢?美国“末日地堡计划”的创办人罗伯特·文西诺计划在全国修建20座地堡。目前,已超过千人申请入住,按照一座地堡耗资1000万美元,一年入住费5万,可容纳200人计算,文西诺的“钱景”可谓一片大好。
在玛雅人的故乡墨西哥,世界末日成为旅游业招揽生意的噱头,他们推出了称为“玛雅世界2012”的旅游活动,在玛雅遗址所在的五个州,墨西哥旅游机构预计将接待游客达5200万人次。作为一个整体, 墨西哥预计今年将吸引2200万外国游客。同样,有古玛雅人遗迹的危地马拉政府也打算在首都危地马拉城举行“世界末日”主题大型活动,多家旅游机构推出“世界末日”避难旅游项目。
更有意思的是,在汽车行业,多家公司也以“末日”论为噱头,推出了新款SUV车型。作为越野车的进化版,SUV车型无论是在穿越复杂路况还是载物量上都是末日逃离的上佳工具,许多末日备战族在逃跑车型的选择上大都会选SUV,于是,在“末日”前的一段时间内,许多厂家对该车型的推销力度陡增。
自古至今,《圣经·启示录》中关于末日审判的描述导致了西方文化中“末世论”的经久不衰,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末日备战族群体大都活跃在欧美地区。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刚好在圣诞节之前,如果真能幸运地躲过这一劫,新的“圣诞节”真可大大庆祝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