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世界知识》杂志第17期“外交管窥”栏目《袁士槟:外交官出身的教授》一文介绍了外交学院教授袁士槟同志。一晃11年过去了,袁士槟教授于2012年1月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所热爱的事业。生前,他对外交事业忠诚尽责的品格,对教育事业开拓创新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首创“多边外交和联合国”课程
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袁士槟被国家派往纽约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任参赞和安理会后补委员兼英语新闻发言人,我作为夫人随行。当时的国际形势处于冷战后期,世界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极化。袁士槟常对我说:“联合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机构,有大小不同一百多个成员国,它不仅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使命;担负着贫穷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涉及国际法、裁军、局部战争、世界贸易、卫生、社会问题等等。而我国重返联合国比较晚,所以,我们对联合国的了解和认识是很不够的,必须要认识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重要性,而且要掌握它的运转机制以及一套不同于双边外交的工作形式。”
在联合国大会期间,许多国家常为一个专题激烈辩论,议而不决,而且经常争论到深夜。面对这样的局面和挑战,袁士槟认为:我们的外交官除了要掌握流利的外语和懂得双边外交外,还必须充分了解联合国的组织机构:在掌握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坚持本国利益的基础上,要具有多方面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的需要,才能发挥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国际上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袁士槟下决心,要在外交学院开创一门新的课程——多边外交和联合国。新的历程从此开始,他在忙于日常工作之余,开始搜集有关联合国的大量资料。许多周末和假日都泡在纽约以前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命名的图书馆里,复印、整理、备课,有时忙到深夜。终于在90年代初回国后,在外交学院研究生班开创了用英语讲授的“多边外交和联合国”课程,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引进“模拟联合国”活动
不仅如此,袁教授更加关注如何培养青年外交官的实践能力。记得大约在1988年,有一次他到南卡罗莱纳大学讲学回来,十分兴奋地对我说,他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的活动,受到很大启发。“我一定要把这种活动形式引进中国,也是对多边外交课程的更好发挥和实践”。于是,他又开始琢磨着如何组织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经多方面考虑,决定先从维和和裁军入手,并叫我帮他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我当时在代表团办公室搞资料工作),我们充满信心愉快地合作了一阵,终于在回国后的1995年,在外交学院领导及老师的大力协助下,在高年级进行了第一次模拟联合国活动。记得活动回来后,他兴奋地对我说:“我们成功了,孩子们虽有些拘谨,但对此项活动颇有兴趣和充满信心。”在此后的几年内,这项活动引起了外交部及中国联合国协会的重视。外交学院于2002年成立了北京模拟联合国协会,至今已举办了十场。2002年,在北京钓鱼台举办过全国大赛,在西安等地也相继举行过大赛,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不仅全国的大学生,甚至中学生都踊跃参加。外交学院还派团队参加过英、美、韩及亚太地区的模拟联合国大赛活动。这对培养青年外交官的实践能力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袁士槟看到青年人的成长,语重心长地说:“我国未来的外交官、个个都是好样的多面手,外交事业后继有人!”
在75岁那年,袁士槟因重病非常遗憾地终止了他未完成的著作《多边外交——联合国》,而且还离开了他倦恋不舍的教学岗位。他感叹地写道:
展览馆南京城西,外交学子竞聚集;
几处雪松映老槐,满院喜鹊惹人喜;
白杨树下绿荫里,朗朗书声响不已;
自傲桃李满天下,竹径漫步伴我忆。
冬去春来,窗外的玉兰花又盛,袁士槟再也见不到这赏心阅目的美景了!6月19日,80岁生日那天他回到了上海老家,永远长眠在我为他设计的自然园林式小墓园中。他的爱和奉献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