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昌 杨明
1、杨叶锈病
杨叶锈病又名黄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嫩梢和冬芽。初期被害叶片上出现橙黄色粉状斑点,黄粉(夏孢子)日益增多,成为再侵染的病原中心。夏孢子借风传播,再侵染新叶。5、6月间最为严重,叶片病斑相连成片,常造成焦叶、落叶。冬芽受害后不能展叶或绉缩加厚,向叶背卷缩。叶柄、嫩梢被害形成条状病斑。雨季发病较轻,8~9月又进入第二次发病盛期。苗圃地易感此病。
防治措施:①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0倍喷雾;②65%代森锌500倍液;③敌诱钠200倍液喷洒,每隔15天喷1次;④发病时喷洒1∶1∶125~170波尔多液1次,以后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
2、杨树腐烂病
杨树腐烂病又称为烂皮病,是杨树枝干最严重的病害,尤以3~5年幼树受害最为严重。本病在我国北方各省普遍发生,一般城市行道树、防护林及用材林的发病率为20%~50%,个别极严重的地区高达90%,因而引起大片的杨树死亡。
防治措施:
1.加强抚育管理,促使杨树生长旺盛,提高抗病能力。
2.对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剂,或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预防感染。
3.发病期用刀刮除或划破病皮尔后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普津、50%退菌特、50%多菌灵1∶(80~100)倍液涂干治疗。
3、杨树黑斑病
病斑先出现在叶背面,后正面叶产生。初生针刺状凹陷小点,两天后变黑达1mm。5~6天后,病斑中央产生灰白色突起小点,后多数病斑汇合为多角斑或大圆斑,病重时全叶变黑枯死。一般5~7月靠雨水传播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高温多雨、重茬地、苗木生长不良、低洼地和苗木过密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发生重。
防治措施:每10~15天喷洒1∶1∶125~170波尔多液1次进行预防;喷65%可湿性代森锌、福美铁250倍液;喷25%多菌灵200倍液,雨季喷药加0.3%的胶(或豆粉、豆汁等)增加粘着性,防冲刷;喷托布津500~1000倍液防治。
4、杨树褐斑病
病斑先出现在叶背面,后在正面发生。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边缘颜色较深而整齐。到后期病斑中心变为灰褐色,上生有黑点,即病菌的孢子。7~8月发病为害最严重,病斑多数相连成片。种植过密和温、湿度较高时,发病较为严重。
防治建议:同黑斑病。
5、杨树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是我市杨树害虫中的最大类群,其中以鳞翅目蛾科的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为害最为严重。上述两种害虫在林间常混同发生,一年5-6代,暴发成灾时,最高单株虫口达到2850头,2-3天内即将树叶全部吃光,杨树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极大地影响到树木生长,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研究表明,杨树叶片失去75—100%时,可使当年胸径生长降低21.1—50.8%,高生长降低20.5—44.7%,因此进行防治十分必要。
防治措施:1、化学防治:5月至8月,用4.5%高效氯氰菊脂2000倍液,2.5%溴氰菊脂2000倍液,40%氯化乐果2000倍液喷防治,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木,采取打孔注入40%氧化乐果原液防治。
2、生物防治:5月至8月,用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200倍液,苏云金杆菌可湿性剂(16000IU/mg)1200—1600倍液,25%灭幼脲III号2000倍液喷雾。
3、灯光诱蛾:在成虫期,利用杨树舟蛾的趋光性,用诱虫灯诱蛾杀虫。
4、摘除虫苞、卵块:利用杨扇舟蛾3龄前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可杀死大量幼虫;利用杨小舟蛾卵块状集中的特点在成虫产卵期间,可进行人工摘除卵块。
5、天牛俗称桑水牛,是对杨树危害最大的害虫。幼虫蛀入木质部向上凿蛀隧道,使木材品质变劣且易遭风折。
防治措施:①结合冬剪将有虫枝条剪去集中烧毁,也可在树干和主枝上涂抹由1份石灰、4份水加少许盐配成的涂白剂防止天牛产卵。②成虫期喷雾“绿色威雷”500倍液。③在虫孔内塞入磷化铝药片或注入敌敌畏、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农药10倍液毒杀幼虫。
6、杨黄卷叶螟、杨小舟蛾、杨白潜叶蛾等害虫一年发生多代,幼虫蚕(蛀)食叶片,尤以7-9月危害最重,可将叶片全部吃光。
防治措施:①幼虫2龄前采用氧化乐果、久效磷、甲胺磷1000-1500倍液喷雾或10倍液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注药量按胸径1厘米注入1毫升)。②营造混交林。③冬季扫除枯枝落叶烧毁并深翻林地冻蛹。
(作者单位:150600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一面坡林场、尚志市国有林场管理公司尚志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