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愤青刘基的虚拟现实

2012-04-29 08:57:45陆春祥
西湖 2012年1期
关键词:薜荔

陆春祥

1358年,大才子刘基明显感受到上级领导对他的不公正,一不高兴就不做那什么官了,回到青田老家,大约用三年的时间写了本《郁离子》。为什么叫郁离子?离是八卦中的火,郁是有火光的样子,火烧得很旺啊。用这个作虚拟的评论员名字,太痛快了,和司马迁的“太史公曰”一样,很有看头。我把它看成是很好的杂文,因为它处处都能和现实相勾连。188则短文,拣印象深刻的分说之。

壹:以做生意为幌子

《郁离子》以做生意为幌子的有两处特别有意思。

一则是我小时候就读过的《良桐》。工之侨得到了一块极好的制琴材料,很精心地做了把琴,这琴有多好?“金声而玉应”,什么意思?就是这琴能弹出金钟的宏亮声,它发出的回声简直如同玉磬之声,总之是美妙得不得了。他以为这是最好的产品了,可以让它发挥大作用的,于是就把它献给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也很重视,立即找教授级的专家鉴定,专家的结论是:好是好,可惜不是古代的,不值什么钱。琴还给了工之侨,工之侨却不甘心,好东西你们不识货!他马上找朋友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朋友出了个点子,我们做旧吧,把所有关于古代的标识印记都弄上去,还要做得像,并把它装入匣子埋入土中。一年后,工之侨将琴挖出,拿到市场上去交易,一个识货的有钱人见到,喜欢得不得了,花了百金买下,并把它献给了朝廷。有关部门让专家再出来查验,那些专家检查了再检查,一致认为:稀世珍宝啊!

工之侨见到这样的场景,深刻领会到现实社会之良莠不分,这样的社会很危险,于是出世而遁。刘基想讲什么?如果我们把它比作如何对待人才的话,这里至少透露出三层信息:第一,不识新人才,因为新人才再好,没有得过什么大奖,没有标记,他们不认;第二,文凭和资历极其重要,就如新琴,你凭什么说你这么值钱呢?不行的,我们是按组织程序来的;第三,身价是一定要用金钱来衡量的,百金,那说明很值钱,值钱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如果我们把它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也有很多的话题可以展开,比如人们价值判断标准的偏离,古的一定比新的好,他们不知道古也是可以通过造假做出来的,中国人的造假水平向来世界一流,在造假者看来,它也是一种艺术性创造。

二则是讲三个药贩子做生意的《蜀贾》。这三个四川药贩子都在集市上卖药材。第一个专门收购上等药材,他根据收进的价格适当加价卖出;第二个不管药材质量好不好,全都收进,顾客想要什么样的药材就给他什么样的药材;第三个专门收购劣等药材,只想多卖,顾客完全可以讨价还价。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第三个店铺前门庭若市,他家的门槛一月都要一换,踩的人太多了,一年不到就大富;第二个药贩子生意也不错,两年后也富起来了;那个只做上等药材并不追求过多利润的第一个,他的店铺到中午时分还是像夜晚一样冷清,日子自然过得是有初一没有十五的样子。

刘基把这个事情和做官联系起来了。说是楚地有三个县官:第一个官很廉洁,但不被上官喜欢,他离开的时候,连租一条船的钱都没有,人们都笑他是个白痴;第二个官是有选择地收,有些人的东西是不要的,人们都不怨恨他,而称赞他有才能;第三个官什么东西都收,什么人送的都要,并且他还把东西送给上一级的领导,对下属也非常好,平时结交的都是老板,三年不到,就被组织部门重点培养,升到外面做更大的官去了。

这三种形式的官和三种类型的药贩子,是不是有相通点?那是一定的!畸形的社会,明白的买卖反而不被认同,难道只是产品思路有问题?难道是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允许这样?有一些因素,但不仅仅是这样。第一个药贩子和第一个官都让人尊敬,是我们现实中学习的楷模,但为什么都会当作先进和榜样来对待而不去认真地学习?第三个药贩子和第三个官,我们都不屑或不耻,但现实中他们活得很滋润,他们轻松地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有时还被人们称道;值得深思的是第二个药贩子和第二个官,他们是人们生活中的真正楷模,这一类人左右逢源,很是吃香。对此,刘大才子也是百得不思其解。

说的是卖琴,讲的是药生意,其实都在说做人和做事。这样的道理,六百多年前合适,今天同样合适。

贰勇敢的鹿

因为鹿的温顺而机灵,我一向来比较喜欢它们,即使那非洲来的庞然大物,我仍然很喜欢。

在《贿亡》中,有种像鹿一样的雄麝以大局为重的前瞻性让我赞赏不已。说是东南地方的荆山有麝这种动物,雄麝身上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有麝香腺,所分泌出的麝香是极名贵的药物和香料。有一天,一荆人狠命追一头雄麝,眼看就要追到了,那麝一急,狠狠挖出自己的麝香腺,把它丢在草丛中,猎人急忙去拣,雄麝于是得以逃生。

这头雄麝很值得一说。人或者动物,什么东西最重要?其实很多人平时都不太知道,只是临到事时,猛然醒悟,可是有时迟了。动物呢,肯定很多都不知道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它们一定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奋不顾身。但这头雄麝很聪明,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命最重要,如果没有生命,其他什么都是空的。它更聪明的是,它清楚地知道它身上的那个叫麝香的东西,是它最重要生命中的最危险的东西,因为贪婪的人类整天都在找它。而对于它来说,这个对人来说很重要的东西,是可以割舍的,因为是身外之物。即是身外之物,那一定可以丢掉,否则,它会让自己送命。正是它有了这么清醒的认识,并时时警醒自己,所以每每总是化险为夷。尽管挖那个东西时很生疼,但它顾不了那么多了,它毫不犹豫。

从生理角度,我还有个担忧。这头雄麝这一次救了自己,它那个值钱的东西是不是还会生长?如果不会生长,那失去了麝香腺的麝,会有明显的特征吗?如果会很快地继续生长,那就没有问题,下次倒霉再被追时,如法炮制就行了;如果永远都不会生长,而又没有什么明显的标记,那么下一次倒霉的时候,很有可能要送命,因为那些猎人是不管这些的,打倒了再说。

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用来制贿的方法是很吓人的,贪贿一点点钱也会被抽筋剥皮。即便是这样的严刑峻法,也仍然不断有人贪贿。更搞笑的是,他辛苦创立的王朝却被那个子孙猪脑子朱由检搞倒闭。军情紧急,吴三桂的父亲向崇祯皇帝要一百万两军费,可当时国库空虚,小朱又舍不得自掏腰包,于是就发动大臣捐款,可大臣们也精得很,跟着他哭穷,最终的结果是把战机给耽误了。最让人吁叹的是,明亡后,皇宫里竟然发现朱由检的私产达3700万两!

这个崇祯皇帝,绝对不如那只被荆人穷追的雄麝,十分之一也不如。

还是像鹿一样的麋,《麋虎》中,这只麋也很了不得,宁为玉碎,不过,它死得很壮烈,重于泰山。那只被它搞死的大老虎死得轻于鸿毛。

有老虎在追麋。我们权且想象一下,这是一只大老虎在追一头小麋鹿,小麋鹿因为平时忧患意识比较强,有自己的思想,再加上从小自立,还加上不断地锻练身体,因此小小年纪,就很能干,很会独立处理问题,尤其擅长应急处理。但这一回,他无论如何也跑不掉,因为追它的是只身强力壮的大老虎。这只大老虎呢?和小麋鹿刚刚相反,它依仗自己家庭出身优越,从小横行霸道,见谁欺谁,想吃谁就吃谁。这不,今天,它就要将这头小麋鹿当作美餐了!

事已至此,小麋鹿再健跑,也跑不过大老虎。前面就是悬崖了,怎么办?怎么办?三个怎么办后,小麋鹿内心已经决定:绝不能让它吃掉,一想起自己被吃的血淋淋的场景,一想起老虎洋洋得意的神态,它就气不过,绝不能再让它去害其他动物了,冲下悬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大不了和它同归于尽!于是,小麋鹿冲着悬崖一跃而下。那大老虎穷追不舍,心有不甘,你这小家伙,跑什么跑,还跑这么快,这么急,看我待会怎么收拾你!想着美味,追着目标,它什么也不顾,追着小麋鹿的影子直冲悬崖。

我们可以设想的是,那大老虎完全可以不死,因为它进退是自如的。这只小麋鹿,它都冲下悬崖了,我干吗跟着冲下去啊?冲下去难道还有命吗?世界上的麋鹿多的是,世界上不光有麋鹿,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美味可以吃的东西,算了算了,不追了,不追了。可惜的是,老虎不是麋鹿!

小麋鹿其实是为民除害,这只大老虎,不追它的话,下次一定还要去追其他动物的,索性让它跟着死吧!是它自己寻死,不是我逼它,是它逼我!

贪,而且暴,大老虎是前车之鉴。雄麝为什么会脱身?大老虎为什么会中小麋鹿的计,这都是我们人要仔细思考的。

叁失败的蹶叔

如何算成功如何算失败,其实并没有定论。但《蹶叔三悔》中那个叫蹶叔的人,他的一生经历其实是很失败的。失败也没有什么,不可能人人都成功的,但蹶叔的失败却很有点意思。

此蹶叔,向来自信。这么说吧,别人的话他基本听不进,他要认定什么,你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他的人生经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家里务工做农民。民以食为天,他当然也不例外。只是他的行动和别的农民不太一样。他们家吧,分到的地倒不是太好,在龟山的阴面,一般说来,这样的地方,更要用心思才能种得好粮食。他却将水稻种在旱地上,将高粱种在湿地中。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水稻要水,高粱性旱,他却偏要像袁隆平搞科学试验,人家袁大师是真正的科学家,而蹶叔肯定不是。邻居经常劝他改变一下方法,可他就是不听。这样坚持的结果可想而知,种了十来年,他家的粮仓依旧空空,一顿接不着一顿。看着人家粮满仓,收成年年都不错,他于是醒悟:我后悔了,我一定要改掉自信的毛病!

于是,蹶叔进入第二个创业阶段,他去做生意了。从务农到经商,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转型。一般的人要实现这样的转型都是很难的,更不要说个性鲜明的蹶叔了。果真,他依然老方一帖,还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来行动。他看到哪种货好卖,就赶紧进货,而且常常和别人抢购,不管价格是不是高,一律收进再说,等到他的货物屯积到很多时,那些同样也收购到紧俏货的生意人都挤到他这个市场上,可想而知,价格马上跌下,他不仅没赚到钱,而且常常货卖不出去。这个时候,好心的朋友都看不下去,告诉他一个简单的道理:会做买卖的人,常买进人家所不急于买的货物,瞄准时机再出手,这样才会有钱赚,你不能这样跟风的!蹶叔还是不听。这样一直做了十年买卖,还是异常穷困。这个时候,他忽然又有所醒悟,对朋友说:我已经吃尽苦头了,从此以后,我一定要接受你们的忠告,再不能按着自己的性子来了。

估计此蹶叔前二十年的奋斗并没有什么成就,也估计他并没有娶妻生子,没有太多的负担,他想,自己做农民不成功,做商人也不成功,还不如换种方式,搞点新鲜的,说不定会一举成名的。忽然,他作出人生中的另一个重大决定:要去航海。于是蹶叔进入了他生命中的第三个阶段,做航海家。此蹶叔,失败归失败,还是很有人缘的,他还借得到钱租得到船邀得到朋友。于是一行人泛海东行,接近深海地带时,朋友相劝,不能再前进了,如果再前进,就会到海中的无底之谷,出不来的。蹶叔不听,没事没事,我们的船很安全的。不想,果真如他朋友所言,他的船进入到深海地带,漂啊漂,一直在海上漂了九年才回到岸上,是怎么回来的呢?还是一次强烈的台风,顺风把他的船吹上来的。

回到岸上的蹶叔,又是一幅怎样的形象呢?头发尽白,形如干尸,没有人认识他了。这个时候,他彻底地懊悔了,对着朋友抱拳,向着太阳发誓:我如果再不听你们劝,一定不得好死!朋友们都笑了:悔就悔吧,但那些逝去的光阴还能再追回来吗?

诚意伯显然是夸张,此蹶叔本来就是个虚拟的人,虚拟了就没有多少真实性可言,至少航海的过程有点夸张。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言外之义的理解。蹶叔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呢?当然主要是性格,他就认一个理,自己很正确,而不管别人是如何做的。自己做自己的主总可以吧,我只要种子选好,施足肥料,再加上我的勤奋,不会没有收成的;人家卖得好,我也跟进,这肯定没有错的,做生意不卖紧俏的东西还卖什么呢?然而,别人成功的种种客观现实,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反证了他理念和行动的荒唐性。

生活中真正像蹶叔这么死不改悔的,肯定不多,但具有他一样做人做事思维的,肯定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些人到死了还不肯改悔,我认为这比蹶叔要好,因为他的从来不后悔,也就没有什么忧虑可言了。

肆蜂之语

医生告诉说,睡前服几粒蜂胶,有助于睡眠。每服蜂胶,就常常会想到可爱的小蜜蜂。

若干年前,我做记者的时候,曾经采访过一位养蜂大王,很早的万元户。至今,还深刻地记着他说的一句话:蜂是有灵性的,你像对人一样对待它,它就会很好地回报你。他还自豪地说,他听得懂蜂之语,蜂们说的话。

六百五十多年前,诚意伯刘基,也很语重心长地讲了个蜂之语的故事。

齐国灵丘,有位老先生是个养蜂高手。每年都能产出好几吨的优质蜂蜜,还有和蜂蜜一样多的蜂蜡。宋代以前,这蜂蜡使用还仅限于富贵之家,晋朝贵族石崇和人斗富,用蜡烛作炊,就震惊当世了。有人说,老先生家的富裕程度,可以和有封地的贵族有得一比。老人去世后,他儿子继承了这份产业。可是没到一个月,蜂群就有整窝整窝飞离的,他也不管它,任它们离去。一年多的时间,蜂群跑掉了一大半;又过了一年多,蜂群全跑光了。这个家就很穷了。

大企业家陶朱公(范蠡)有次经过灵丘,听到这个故事,于是就作了一翻调查研究。他调查的主题是:这家人为什么以前生意做得这么好,现在这么贫穷呢?

被调查的是位养蜂人的邻居,一位见证他家兴旺和衰败的老人。这位老人告诉大企业家:没有别的什么原因,都是因为蜜蜂啊。

老人帮大企业家分析了个中原因。

以前老先生养蜂,园里有专门给蜂们住的大茅屋,还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这些茅屋。这些蜂们具体住在什么地方呢?他把掏空的树木做成蜂房,这样的蜂房没有裂缝,没有臭味。布置这些蜂房也是有讲究的,要疏密有间,还要新旧有序,要坐落有方位,还要注意窗户的朝向。蜂群多了怎么办呢?那就五个编为一组,五组编为一伍,一个管理员就管理一伍。管理员的职责就是,照顾蜂们的生活,调节蜂房的温度,并按时打开和关上蜂住房的门窗,夏天不让它们在太阳下暴晒,冬天不让它们在冰雪中受冻,大风不会摇摆,雨淋不遭浸泡。蜂们繁殖多了就及时分群,少了就给它们合并。一个重要的节点是,绝不能让两只蜂王在同一个窝里,否则就会窝里斗。而且,老先生还非常注意蜂房的清洁卫生。比如,要扫除蜘蛛蚂蚁,要驱散土蜂和食蝇蜘蛛。再有,老先生取蜂蜜也很科学,只是分出蜜蜂剩余的就够了。这样的话,原有的蜂们就很安心地待着,新生的蜂也养得好。

陶朱公听到这里,若有所思,老先生这样治理蜂群,有那样的收获不奇怪。

邻居接着再细数落老先生的儿子。这个儿子一点也没有这样的头脑:园子茅屋他不修理,污秽他不清理,燥热潮湿他也不调节,(蜂房的门窗)开启关闭更没有规律,蜂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差,蜂们越来越不喜欢它们的蜂房。时间长了,毛虫和蜜蜂同住一个蜂房也不知道,蝼蚁蛀它们的蜂房也不制止,食蜂鸟在白天掠杀蜜蜂,狐狸在晚上偷窃蜂蜜,这些,这个儿子统统不管,他只管取蜂蜜就完事了。

其实,这次调查并不是陶朱公一个人,还有他带的博士生、硕士生,董事会秘书,对于这样活生生的MBA事例,陶朱公自然不会不加点评的:你们这几个人要记住啊,治理国家对待民众,可以借鉴这样的事呢!

春祥我,对陶朱公的点评似乎意犹未尽。其实,我们还可以把那些蜜蜂看成一个个的个体,个体人才,那么,那位老先生和老先生的儿子就是不同的单位领导。现在有些单位的领导,和这个儿子太像了,只管取蜂蜜。有的时候,人才们还不如那些蜜蜂呢,蜜蜂不高兴了,可以直接飞走,老子不高兴在这里了!人没有那么自由啊?特别是一些有编制的人,你能飞到哪儿去?

陶朱公的点评,刘基的用意,意思其实极简单,那就是我们要懂蜂之语。

然而,难道只仅仅是蜂之语?

题外话。不是广告。我的家乡浙江桐庐的几位企业家,二十几年前就做了个“蜂之语”的产品,现在,这个品牌已经非常著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蜂之语”的专卖店。据说,“蜂之语”在日本非常受欢迎。

歪打正着?抑或心有灵犀?我宁愿相信后者!

伍牵牛记

陆老师是C大学的客座教授。昨天的讲课中,他用了互动的方法。互动的题目是:刘基在《郁离子》中说,有偷牛贼拿着锋利的钩子,系在八尺长的绳线上,他们钩住牛舌头而牵之,所有的牛都乖乖地跟着他们走。刘基还说,这种方法本来是古人制服小偷的方法,今天的人不再用,反而被偷牛贼用上了。

陆老师问:本寓言主旨很明确,就是做事情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尽管是从反面来说的。我们今天如何理解刘基寓言的言外之义,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感想。

A同学首先发言。老师,你不是写杂文的吗?我就说说这方面的事。我也很关注腐败问题。我会很仔细地读那些案件,那些案子有时一个比一个精彩,比小说好看多了。不是我以后要去搞腐败,我只是纳闷,有很多细节为什么都这么有创造性呢?比如文强把巨额现金藏到水塘里,亏他想得周全。有一次,我好奇地统计了下,十个厅级官员,十个处级官员,百分之一百和钱有关系,百分之九十六和美色有关系。老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个钱和色就是盗牛贼锋利的钩子呢?那些形形式式的行贿人,就是盗牛贼,他们抓住了牛的关键以牵引牛,所以,每每牵牛,总是成功,基本不会失手!

陆老师说,A同学分析得很对哎。但是,我请大家根据他的思路再延伸一下:盗贼如何才能钩住牛的舌头呢?

B同学马上说,我以为,盗贼一定是用什么东西去引诱牛吧。比如,他用一把鲜嫩的草,一把使所有的牛都垂涎欲滴的草,甚至带有些许盐味的草,而那草里却裹着钩,牛只要张口,就一定会上钩。

陆老师再问:那么,牛如何才能不被钩住呢?

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一二三四说了很多,陆老师总结起来,大致有两条:一是牛要学会淡定。对除主人以外的人,一概的不放心,给什么都不动心,怎么引诱也不松嘴;二是主动出击,就是用脚踢,用尾甩,或嗷叫,或长哞,不让他靠近,连续警告盗贼。

陆老师见课堂活跃,于是再把话题引向深入。还有哪位同学再来说说另外的话题?

C同学说,我是来进修的。他拿着一张提纲,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说,老师,我想就我们这次全省性的“满城尽断食用盐”的抢盐风说一下。

福岛的核事故,怎么会和我们的盐勾连起来了呢?事件虽然很快平息,但我认为,我们可以把这个抢盐风当成一个公共事件,而且,我坚定地认为,这个抢盐事件,若干年后,一定会成为著名的事件,因为有很多的教训可以吸取。如果从钩牛舌的角度看,有几点似乎已经很明确。第一,老百姓。普及科学知识,正确面对灾难,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盲目从众,这些环节都是牛舌。我昨晚刚刚看到一则电视新闻,一中年人晚上听说大家都在抢盐,他马上骑了自行车出去找盐,找一家,抢光了,再找一家,又抢光了,继续找一家,还是抢光了,他专心致致不断地找,在某街的转角处,不小心被一辆小货车撞倒了,脾脏割除,生命垂危,新闻补充说,那个小货车司机,也是出来找盐的,因为心急,开得快了些。第二,政府。和以往比,政府已经有一些积累的经验来对付这些公共突发事件,但还是远远不够,到了第三天,也就是说,所有店里的盐都抢光了,还是媒体主动联系盐业有关部门,他们才出来权威说话。好像是请他们出来样的,显然太迟了,从某种程度上讲,未雨绸缪的政府才是好政府,也就是说,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些预见性,你要比一般的百姓想得多,看得远,这样你才能临事不乱。政府的牛舌,还没有很好的钩牢。如果没有真正钩住牛舌,即使这一次处理好了,也是显得勉强,下一次什么事件又来了,也仍然是脚痛医脚。SARS的时候,板蓝根不是一样疯抢嘛?你再比如,有人还说这次抢盐风是资本大鳄发动的,先弄风潮,再在资本市场上升抬和盐有关的个股,等大家跟进,他赚足后立即跑掉。

说到这里,陆老师也很激动,是啊是啊,我一开始就把它当做谣言来看待的,既然是谣言,完全可以不理它。若干年前,我写过一篇叫《拉普拉普鱼》的文章,就是讲一则谣言是如何形成的。这个拉普拉普鱼就是菲律宾著名的石斑鱼,人人都爱吃,有一天,一艘大船发生海难事故,死了几千人。随后,有人在这种鱼的肚子里发现了很多腐烂的肢体残留,有人甚至发现鱼嘴里含着人的生殖器!这还了得!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大家都不敢吃了。后来政府调查得出真相:原来是鱼贩子生意太好,肉贩子想搞垮鱼贩子造谣引起的,根本没这回事。

陆老师继续补充:昨天我一同事说,有人下手早,抢到了15箱盐,据测算,这些盐可以够他们家吃87年了。

D同学马上接茬:微博上还有一帖子被广大“脖友”转发:“中国察尔汗盐湖的产量够全世界人吃1000年!”

E同学立即大喊:我刚刚看到网上盛传的一副对联:“上联是,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为,中国人抢碘盐以等待核辐射。横批:无盐以对。”

停,停,停,大家说起盐来停不住了,陆老师向同学们连连拱手抱拳:要下课了,以后论以后论。

对于这堂牵牛课,陆老师还比较满意。牛是次要的,牵是主要的,牛是客观存在,牵是主观行为;主要的离开次要的,不会成功,主观没有客观配合,同样不会成功。

牵牛记,牵或不牵,官事件取决于牛,盐风潮取决于牵。

陆 唐蒙之死

唐蒙不是人,是一株草,但她是一株颇有个性的草。她傍到了能说会道风流倜傥的富家子弟松树。日子潇洒而又风光。

薜荔也不姓薜,她也是一株草,但她是一株很有思想的草。她傍到了一个老实巴交其貌不扬的贫民子弟朴树。日子平淡却有滋味。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这一对邻居小姐妹无拘无束地聊天。

唐蒙说:薜荔妹妹啊,你看你那个朴树,猥猥琐琐,萎萎缩缩,生那么多的树叶干什么呢,不好看也不中用,它怎么也成不了材啊,你干脆离开他算了。你看我家松树,他们家根基扎实,关系都深深地扎到了石头缝里。家境富有,不说别的,只说他脚跟的那些茯苓,值钱得很,是所有药物中的大补药,神农皇帝的雨师吃了后都成神仙了。你再看,他身上那些汗液流出后掉进土里,结晶都成了琥珀,这东西是和宝石一样值钱的啊。唐蒙说到这儿,很为她的主人骄傲,这些宝物似乎就长在她自已身上一样。她还不停止炫耀,继续吹:看看我们家松树的身材,挺拔魁梧,直上云霄,在我们这山谷中,简直就是人中姚明!他还健美,枝条弯曲有致,枝叶繁茂纷披,有风从远方来,他摇动发出的声音,真是太动听了,迷死一片森林,我真是爱死他了。

唐蒙的帅哥,并没有击倒薜荔,反而让她的脑子更加清醒。薜荔说:唐姐姐啊,你们家松树真是太好了,你说的呢也是事实。可我不这样看。在我看来,你那帅哥还不如我家朴树。因为你那帅哥太美了,他会成为众人拍马依附的对象,你真要小心哎,你喜欢他,别人也同样喜欢他,谁让他这么帅呢。而且,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一座山上有金子,人们就会来开采,如果一块石头里有美玉,人们就会把它剖开,如果一个湖泊里鱼虾很多,人们就会来捕捉,如果野草群里有禽鸟,人们就会把它割掉。你不看看我们的处境,我们生在什么样的地方啊,我们是生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到达的地方,而你家帅哥身上又有这么多宝贝,我看有点麻烦,树大招风呢,就怕被人盯上。

唐蒙面对薜荔的分析,认为有点道理,但她完全听不进去,她只认为薜荔是葡萄吃不到就说酸,依然每天和松树帅哥愉快地生活着。

这个薜荔还真是有远见。她的想法做法和唐蒙完全不一样,她不显摆,为草处事低调。你看她的行径:她柔且骚地缠着朴树,越缠越紧,而且,她还把枝条伸进了那些小虫钻过的树洞中,从朴树的心脏中穿进,弄得朴树很憔悴,一身的毛病,叶子也脱光,树心中空,树皮脱落,而薜荔却依然妖艳,青春勃发。

有一天,齐王要盖雪宫,派工人进山伐树。到了山间,一眼就瞧见了迎风挺立身体健壮的松树,工人们围着该松转了好几圈,一致认为今天运气实在太好,不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好材料,这个帅哥,完全适合做我们雪宫里的栋梁啊。

松树帅哥于是被工人们请去做栋梁了。依附在松树身上的唐蒙自然也死了。而薜荔和她的朴树却很滋润地活着。

现在,我们把可怜的小草唐蒙化身成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这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综合。

这一类人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一,喜欢攀高枝。不管他或她自己是什么角色,他们天生喜欢依附,只要可以依附,他们必定依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脊梁。二,喜欢说好话。不管什么话,只要他们认为有利,他们都会朝着好的方向说,把依附的对象说得天花乱坠,说得舒服极了,他也就心甘情愿地让他们依附了。三,喜欢狐假虎威。他们的脸皮要多厚有多厚,他们往往会向别人炫耀,把依附对象的优势恬不知耻地当成自己的优势,还用他来谋利(比如说我认识某高官,可以办什么办什么),用他来吓人(比如我爸是李刚的延伸化),总之,胆小的眼浅的有很多可能会被他们忽悠。

如果化身成人,表面可爱的薜荔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或她甚至比小唐更可怕。对人类来说,小唐的帅哥好歹真成了材,可是薜荔呢?一门心思依附不说,更将所依对象弄得死不死活不活。这一类人也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阴险。她们可以把自己藏起来,藏得很深,不会让你看穿她的心思,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可以牺牲自己,她也是如花似玉啊,凭什么要依附你,还不是看中你有她身上没有的东西吗?二是狠毒。小唐也就是个花瓶而已,自认为攀上了高枝,但心地还是比较善良的。而薜荔却不一样,她下手狠,钻空朴树的内心,用她的妩媚折磨朴树,以至于朴树被弄得惨不忍睹。看看结果就知道了,朴树虽然也活着,但绝对是痛不欲生。

《神农本草经》中说,唐蒙,一名菟缕,一名玉女,一名赤网,一名菟累。味辛平。主治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本草拾遗》说,薜荔,别名风不动、常春藤、爬山虎等几十种称呼。味酸性凉。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

看来,不管是唐蒙还是薜荔,都是好药呢,能治不少病!

那就不要让唐蒙薜荔成为人了,再说人也太多了,植物不嫌多,我们也需要绿色,还是让她们继续做草吧,起码她们死了还值钱,能成为人们的良药。

柒情爱方程式

情爱方程式,在我看来,还远远没有形成固定的式,只有方程,而这个方程的答案似乎也只有单调的一种:下一个。

ZJ卫视有一情爱节目,叫《爱情连连看》。它的形式显然是克隆而来,不过貌似很火。先前有个某某卫视的《非诚勿扰》好像要火得多,只是后来因为有造假嫌疑(那些来寻爱的,长相很好的,有好些是名花有主的,类似于婚介所名声非常不好的婚托)被警告过,现在收敛多了,情势一般般。

《爱情连连看》的大致套路是:一个帅锅出场,五十个美女候着。主持人提问,女嘉宾盘问,男帅锅形象片一形象二播放,再加上心理咨询师测试,美女一轮一轮选,红灯一盏一盏灭。最后,那红灯有可能会剩下一盏或几盏,等待帅锅牵手。然而,我看的几期,帅锅一个也没牵着。有一个,我认为很优秀了,博士,留学生,大学教师,长相很好,是真帅锅,但是,最后灯全灭了,按规则,帅锅最后又强行复活了他梦寐以求的美女,此美女据他说是早就注意上了(坦言已经看过好几期节目,老演员了,基本上是冲着她来的),美女也很心动,可就是不牵,他最后用几乎哀求的声音对美女说:能留个手机号吗?美女犹豫再三,红唇微启,还是不给。很失败啊,很失败,我很替那个男博士难过。

我猜测美女不牵男博士的缘由大致有四:已经有朋友只是没公开,应节目之邀,被参与,真的不能牵;有点动心,还没有真动心,真动心也会豁出去了;我牵了就退出节目了,好不容易逮着个上节目的机会,我要把自己打造成全国著名恋爱专家;说不定还有更好的在后面,不,肯定还有更好的在后面。

我看过一个据说是很著名的关于爱情观的心理测试题,有趣得很。大致内容为:寻爱者们来到了爱情超市。在一楼的大厅里发现了很多合适自己的对象,但左右为难,迟迟下不了手,因为在通往二楼的楼梯口写着这样一块大告示“还有更好的在二楼”。于是,很多人都放弃在一楼本来有意向的选择,纷纷上了二楼,二楼虽然人少了些,但果然比一楼精彩多了,各方面都要比一楼的优秀,然而,选来选去,还是下不了手,因为在通往三楼的楼梯口也写着这样一块大告示“还有更好的在三楼”。于是,很多人也都放弃在二楼本来心仪的选择,纷纷上了三楼,三楼虽然比二楼人要少些,但又果然比二楼精彩多了,各方面的条件都要比二楼的优秀,然而,选来选去,仍然下不了手,因为在通往四楼的楼梯口又写着这样一块大告示“还有更好的在四楼”。于是,有不少人也都放弃在三楼本来已经决定的选择,纷纷上了四楼。上得四楼一看,什么也没有,空荡荡的大厅里,只有一句简单的提醒:对不起,您已选择完毕,请回头再来。

梁国国王很喜欢吃水果,派人到吴国去弄,吴国人给了他橘,梁王觉得很好吃,再派人去弄,吴国人又给了他柑,梁王吃了更觉得好吃。这个时候,梁王私下里就想,吴国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水果没给我吃啊?于是,他就悄悄地派使者秘密寻访。使者到了浙江桐乡地带,看见一老百姓家的院子里有枸橼(俗称香泡),个长得像瓜大,金灿灿地挂在树上,使者惊呆了,还有这么大的水果啊,味道一定比柑美,于是,就向主人索要,主人觉得莫名其妙来个人,不肯给他。使者跑回来,如实报告梁王,梁王一听,很生气地说,吴国果然把好东西藏起来不给我呢。于是,派使者拿着钱去买。等早朝时,使者把枸橼送进宫,梁王还要隆重地举行个吃的仪式。仪式毕,命人立即切开,迫不及待地吃了一瓣。当然,他倒牙了,因为这个东西太酸了,根本不能吃啊!

超市寻爱和梁国国王寻更好吃的水果,差不多的心理是,还有更好的下一个。有这么多可以选择,我如果就在一楼随随便便选了个,岂不是太吃亏了?他或她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一个很适合自己,一定要努力地不放弃地大浪淘沙地选,可结果往往是不合适,甚至很不合适。枸橼在形式上和那个柑一样,而且个大金灿,一定比柑类好吃。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是,寻爱可以回到一楼重新来过,但是,逝去的光阴、消失的青春能再来过吗?于是,众男女只有唏嘘叹息: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在一楼或二楼或三楼的那个选择呢。现在看来,当初那个选择很合适自己啊!梁王责怪使者,使者责怪吴人,但吴人的理由很简单:你不试试怎么就知道好吃呢?个大就一定好吃吗?

很多的娱乐明星,因为媒体的关注,那点儿情爱小事都被一一披露,高调恋爱,高调结婚,当然也高调分手。人们的感觉是,这么恩爱,甚至爱得死去活来,这么般配,绝对是天造地设,怎么会分手呢?还有许许多多的婚外情婚外恋,也基本都离不开情爱方程式的结果:下一个。

从理论上说,下一个是存在的。梁王只是没找到好吃的水果而已。可是,许多人在寻找下一个的途中,因为诸种原因,又会不停地产生寻找再下一个的想法和理由,以至于累倒甚至累死在下一个的漫漫情爱征程上。

情爱方程式,或许根本就没有这种方程式,情爱无解!

附录:本文所引《郁离子》素材按目录如下

《千里马第一•良桐》

《千里马第一•蜀贾》

《玄豹第三•贿亡》

《麋虎第十六•麋虎》

《 虞孚第十•蹶叔三悔》

《灵丘丈人第四•灵丘丈人》

《蛇蝎第十四•盗犨》

《麋虎第十六•唐蒙与薜荔》

《枸橼第六•枸橼》

猜你喜欢
薜荔
薜荔之诗
辽河(2024年1期)2024-03-04 06:54:23
薜荔果多酚的超声辅助法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中国调味品(2022年4期)2022-04-13 02:33:16
古代诗歌中的“薜荔”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薜荔”意象
课外语文(2020年20期)2020-07-16 02:36:34
隐花与不隐的果
意林原创版(2020年2期)2020-03-17 09:19:37
薜荔变身记
百科知识(2018年16期)2018-08-14 19:49:24
薜荔凉粉
食品与健康(2018年6期)2018-06-14 02:58:08
薜荔
薜荔
HPLC法同时测定薜荔中的芦丁和绿原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