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困 爱心惠民 助力和谐

2012-04-29 00:44程天山贾勤富王大根
慈善 2012年1期
关键词:助学总会救助

程天山 贾勤富 王大根

近年来,宜城市慈善总会把扶贫帮困 爱心惠民 助力和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安老助孤、扶贫帮困、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为宗旨,多形式、多渠道募集慈善救助资金1880多万元,有效地实施扶贫工程,救助各类弱势群体10万人次,用真心和真情为弱势群体点燃了希望,为构建和谐宜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搭建平台,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扶贫帮困氛围

几年来,宜城市慈善总会把“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宜城”作为本会的宗旨,采取电视、广播、网站、报刊、杂志、艺演、义卖、义诊、刷写标语、起动宣传车,编演小节目,组织专场晚会,大力开展慈善扶贫助困宣传活动,广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参与扶贫帮困工作,办起了“慈善医院”、“慈善阳光班”、“慈善超市”,每年为扶贫帮困发出2-3次倡议,开展“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一日捐”、“送温暖献爱心”等大型捐赠活动,2009年率先倡导月捐5元“企业、个人冠名基金”,为争取更多的慈善扶贫济困慈善救助资金,慈善总会先后发动社会力量建立“贫困党员基金”、“襄大助学基金”、“九礼、炳龙、常青助困基金”等15个总额为1000万元的慈善扶贫帮困基金,搭建农村善款募集、困难人员救助、慈善文化传播“三位一体”有效平台,将慈善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一是开发农村慈善资源,开辟农村善款募集的新途径。广大村民捐款献爱心有了便捷平台,做到人人可慈善。二是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探索建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逐步做到镇村都有相对固定的善款用于助困、助医、助学、助残、助寡,实现了救助不出镇村。三是普及慈善文化,提升村民的慈善理念。农村的慈善氛围更加浓厚,更多的村民了解慈善、关心慈善,自觉参与慈善,民间的爱心进一步激发。四是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扶贫助困举行捐款仪式和资助仪式,为慈善扶贫济困先进典型颁发证书表彰,在宜城营造一个互助发展的良好环境。经过市镇(办、区),村(居)站慈善组织的共同努力,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人员和受助对象不断增加,帮扶金额不断提高。如今,扶贫助困,奉献爱心在宜城已蔚然成风。

二、广开渠道,力求实效实施扶贫帮困活动

一是救助帮扶暖人心。各级慈善组织利用春节、重阳节、“三八”、“六一”节等节日契机,开展以“扶贫济困解难事,温暖和谐进万家”、“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贫困住院病人、特困妇女儿童、学生家庭,为他们送去资金、物品和节日的问候。近几年来,全市各级慈善组织走访五保户、残疾人家庭、特困家庭、贫困单亲家庭近千户,社会化发放150多万元助困金和价值180多万元的粮食、食用油、牛奶、衣服棉被等生活品,使贫困家庭与大家一起欢度节日,并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二是交友帮扶送关怀。在省委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进万户”主题活动中,慈善总会以联系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为主旨,组织总会理事、名誉理事及慈善工作人员、慈善自愿者深入基层、走进家庭,与困难家庭“一帮一”结对交友帮扶,采取“交友、谈心、帮扶”等形式,帮助贫困无劳户收割油菜、小麦等,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思想、生产和生活等情况,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团结和引导广大村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共促和谐。活动开展以来,慈善组织理事、名誉理事221人走进1435户特困群众家庭。为12家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为2486位老人赠送了暖水袋,解决12000余件棉衣棉被,为孤寡老人送去了温暖。慈善总会副会长黎炳龙为老苏区刘猴镇捐赠10000元修路,会员单位地税局为团山村修建蓄水池解决数千名人畜饮水,名誉会长楚定立联络百盟企业老板倪卫东为王台、余棚、赤土坡等12个村的新村建设、消防、道路、文化等公益设施建设资助近百万元。

三是爱心助学帮扶献真情。在全社会开展“帮扶一个贫困生视同去掉一个贫困户”,掀起爱心助学热潮。每年 “六一”儿童节前夕,都积极联合教育、共青团、妇联、工商等部门开展“阳光助学活动”,对全市低保家庭的儿童、小学、初中、高中、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捐资助学。几年来,宜城市慈善总会联合中华总会建了“新洲希望小学周大福电脑教室”、联合省总会办“湖北慈善宜城一中阳光班” 、联合在宜企业“光彩官庄小学”等10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送去黑板、课桌,为贫困学生送“爱心包裹”等学习用品,共为全市2479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建立了助学档案,有127名慈善总会理事、名誉理事会员与贫困学子结成帮扶对子,针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发动社会力量助学,使每名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学。郑集蒋湾13组顾文多从小失去父亲,靠母亲种几亩地维持生活,姐妹俩读书中小学靠减免,读高中靠资助,双双考取大学面临失学,慈善总会为其送去了助学金,使她们得于继续深造,五年资助贫困大学生1978名,助学金额达110多万元。目前,包括外来务工子女在内的全市所有适龄学生,没有因家境困难而失学。

四是及时救助解难题,及时准确地把社会温暖送到弱者手头。宜城市慈善总会为满足救助对象的救助急需,在按照常规管理办法和程序办理事后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大特事特办的救助力度,重点向事前、事中服务倾斜,通过搞好定向救助,及时准确地把救助基金送到救助对象手头,使救助效益实现了最大化,达到了救助对象、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三满意”。郑集镇余营村青年夫妇余建和程恩情2007年5月生下儿子余贞康,还未满月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小俩口四处求医,一年花光了10万元积蓄,还负债4万多元。2010年8月12日下午,儿子又突发高烧、患上急性肺炎,却因无钱交纳押金没法住院。总会领导闻讯后指示“紧急救助住院费一万元”。有关人员下午7时就把现款送到他们手头。夫妇俩又遵照医嘱,把儿子送到襄樊住院抢救,先治好了儿子的肺炎。8月28日患儿出院后,市慈善总会又向他们捐赠6000元专款,帮他们把儿子送到武汉亚心医院治疗心脏病。市慈善总会还在武汉多方争取专项捐赠2万元,让患儿康复出院。在慈善组织的帮助下,先后有67名先心病患儿得到有效救治和资助。

五是如果哪个家庭发生天灾人祸,慈善组织总会及时组织调查向困难家庭伸出援助之手。板桥店镇新街村梅道军发生车社祸撞断胳膊腿需及时抢救,慈善总会联系本市慈善医院及时抢救,挽救了生命,适时救助使其康复;郑集镇罗屋三组高海珠患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需大额手术费,慈善总会联合上级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人士)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现在已恢复健康在中学念书。慈善总会还发动相关部门建立“留守儿童基金”、“肇事逃逸基金”解决一些不和谐因素,有32起,38人受到慈善资助;为构建和谐宜城做出了贡献。

六是慈善总会还利用新闻传媒体,征得求助者同意开展网上为贫困患者求助,先后在襄阳报、湖北慈善网、中华慈善网为32名大病患者求助46万元。再是利用项目资助贫困患者,利用中华总会、省市慈善总会开辟的慈善项目和本会创立的慈善项目资助贫困患者,利用“国际罕见病日开展义诊宣传,摸底调查,确立救助对象,由市人民医院(慈善医院)、襄阳爱尔眼科医院、武汉亚心医院负责慈善资助手术费用,邀请亚心医院、爱尔医院还派专家来宜义诊确诊为贫困患者服务,先后为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肾病(尿毒症)、唇腭裂、红斑狼疮等632人患者和238名白内障患给予了手术慈善资助245万元;慈善总会先后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接收21万人(次)400多万元捐款(物)送往灾区。

三、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增强扶贫帮困效果

一是建立激励制度,对为扶贫助困活动做出贡献的热心人士和基层干部,十佳慈善企业十佳慈善之星给予一定形式的表彰和宣传,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肯定,并在全市倡导了互帮、互助的美德风尚,引导更多关心弱势群体的人士加入到扶贫助困行列中来。

二是发挥典型作用。慈善总会理事张九礼、吴清蓉、顾秀芝和黎炳龙等热心参加慈善组织的扶贫帮困行动,多年如一日的奉献感动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在这样一批典型的感召下,宜城的企业家联谊会的上百名会员常年坚持走在扶贫帮困的前列,节日走访困难户有他们的身影,扶困助学有他们的足迹,敬老院里有他们的欢歌笑语,这种善待弱者、慷慨大度的品德和事迹在全市广泛传扬。

三是做好结合文章。宜城市慈善总会将慈善的品牌工作——“冠名基金”、“公开透明”、“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各类特色创建活动贯穿帮扶工作中,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人士广泛参与,充实扶助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凝聚力。开展“积德行善终有回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恩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风雨同舟,共渡难关”教育实践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掌握现代家教知识,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使文明健康的道德风尚在家与家之间传递,让大家在帮扶中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在活动中融洽感情,促进和谐。

四是从根本上帮扶。针对部分特困家庭成员文化较低、缺乏技能的现状,宜城市慈善总会鼓励支持其家庭中的可从业人员学习掌握一门技能,促进他们增收和再就业,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依托职校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并利用冬闲时间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提供项目信息,指导她们选择适合发展的脱贫项目。实现了从过去单纯“输血”的生活救济式扶贫向“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开发式扶贫的转变,使扶贫帮困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唱好慈善连续剧,走活扶贫济困一盘棋。

猜你喜欢
助学总会救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半盏——第四话:别急,总会吃腻的
陈埭镇同乡总会
水下救助抢险
画与话
[ 再见,在也不见] 相识总会再相逢
关爱·帮扶·助学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