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读本的编写理念、设计思路和给教师的建议

2012-04-29 00:44李玉林
慈善 2012年1期
关键词:读本慈善爱心

李玉林

2011年11月8日,中华慈善总会向社会发布“慈善文化进校园,万达集团和周森先生向全国一些地区的学校捐赠11万册《慈善读本》的消息后。社会各界对此反响十分热烈。在“搜狗”网站上搜索“慈善读本”这个词组,页面即刻就会显示,有63,329条有关“慈善读本”的消息、文章、评论。全国各地大约有两千余家网站、报纸、电台、电视台报道了有关“慈善读本”的消息。从社会反响看,期待、高兴、赞同的很多,但也有质疑和反对的。

一些地区的新闻媒体还就“你是否同意‘慈善读本进校园”的话题,向社会征询意见。据新华网“今日话题”当时的统计,赞同的占72.6%;不赞同的占24.1%;认为“不好说,关键看怎么搞”的占3.21%。

2011年11月22日晚,我正在四川编写“灾后重建志”的时候,突然接到《新京报》记者魏铭言的电话,她就公众热议的“慈善读本”话题,对我进行了电话采访。

记者问我“为什么要编写慈善读本?”我回答说:“中华慈善总会不少慈善项目,是对学校的捐助,对青少年的慈善教育也有一个较长期的酝酿,认为慈善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另外,我们捐助过的学校,也主动提出过慈善教育的需求。从客观上讲,《慈善读本》是适应需要而产生的。”

记者问我:“慈善读本中的内容是怎样选取的?”我回答说:“为编好《慈善读本》,慈善总会与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组织专家团队,吸收全国优秀中小学教师参与,将中西方先进的慈善理念和我国传统慈善文化有机融入读本中,特别注意选用体现传统慈善文化的小故事。

在小学版《慈善读本》中,我们特意安排了“爱心序曲”内容,开始编写时,并没有这部分内容。但在调研中了解到,孩子们确实需要对母爱的认识,一个孩子如果不知道、不懂得爱父母亲人,就不可能去爱别人帮助别人。”

记者对我说:“慈善读本受到比较广泛的好评,但也有不少网友质疑,在中小学校园发《慈善读本》是走形式”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说:“一些评论确实给我们提了醒。说实话,第一次编写《慈善读本》,我们战战兢兢。虽然每个环节都不敢怠慢,但由于认识局限和疏忽,读本肯定存在不足或失误,这些只有在使用中逐渐发现。我们会及时跟进使用情况,收集各界意见建议,会进一步修订。”

记者问:“还有不少人认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很重,再以读本方式灌输慈善知识,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我回答说:“编写前,我们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走访了很多学校。我们也非常认同,现在中小学生的各种学习压力已经很大,对中小学生的慈善文化教育一定要避免单纯的灌输,绝对不能给同学和学校增加额外负担,要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音乐课或活动课中,自然而然体验公益,避免单纯的说教。

另外,这个《慈善读本》绝不是摊派学校的,只有了解到学校确实有慈善教育的需求,我们才会联系捐赠者,免费送进校园。而且我们在使用说明中写到,慈善读本可根据学校、学生具体情况,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很多互动游戏,都可融入到现有学生活动中,作为课外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记者问我:“《慈善读本》发布时,有媒体还报道“慈善有望纳入学生素质评估”,很多人质疑慈善怎能被量化评估?”

我说:“这应该是信息传播中的误读。将慈善纳入学生素质评估,该是民政部发布的“慈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内容。中华慈善总会作为慈善组织,没有能力去评估学生的慈善素质。”

记者最后对我说,北京的读者很关心《慈善读本》什么时候能够进入北京的学校。我说,北京市慈善协会正在就此项目搞调研。

23日,《新京报》在显著位置发表了对我的这次专访。文章见报后,全国即刻就有几百家网站、报刊转载。我注意到,这个专访发布后,任何对“慈善读本”的质疑声都没有了。

那之后,我参加了一些地区学校《慈善读本》的发放活动,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就编写慈善读本的一些想法和体会,和大家交流。

下面就是我的发言提纲:

一、 慈善读本的编写理念

在具体制定《慈善读本》编写方案时,我们主要是参照教育部2011年的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的三个课程标准,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专家组修订征求意见稿),同时也研究和吸收了杜威等国内外一些著名教育家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还涉猎了国内外一些慈善公益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编写组经过了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慈善读本的编写方案和设计思路。

1.突出儿童与社会的关系

编写《慈善读本》的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慈善读本的编写内容,贯穿一条主线,即集中突出儿童与社会的关系。儿童参与各种慈善活动,是儿童进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儿童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一种有效形式。

理论根据之一:

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就是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地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理论根据之二:

教育家杜威认为,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教育应该是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形式。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教育的重点是社会精神的培养,学生的建设性精神的培养,不是放在吸收和单纯的学习上。“当一个学科是按照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去教的时候,它就具有积极地伦理的思想。”

2.突出儿童的兴趣和特点

慈善读本内容的设计,注意体现儿童四个方面的兴趣,“即谈话或交际的兴趣,探索或发现的兴趣,制造东西或建造方面的兴趣,以及艺术表现方面的兴趣”;注意“儿童的天然欲望是要发表、要做事、要服务”。(杜威)

通过一定的活动设计,《慈善读本》努力把心理学(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等)和社会学(参与社会生活和服务精神等)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

二、设计思路

1.集中突出爱的理念

爱是慈善的根本,慈善的核心内容是爱。

国家的思想品德课程主题比较多,虽有爱的主题,但不是很集中。慈善读本可以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模块,集中进行慈善爱心的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爱的观念,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小学慈善读本所有的材料和内容,全部围绕爱心来组织和编排,比如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童话、爱心剧场、爱心行动等。

爱的主题在初中阶段开掘得比小学深一些,通过一定场景设计,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从中认识爱与责任、爱与尊重、爱与分享、爱与力量等富有社会价值的爱的主题。

2.以活动作为教学模式

这套慈善读本遵照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参照了国际课程特点,以活动作为教师和学生接触慈善事物的主要方式,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围绕慈善教育内容,每册精心设计6~7个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精心设计2~4个活动课。所有活动设计都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与班级合作进行。学校可以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等中使用。

3.注重单元模式设计

根据国际经验,我们考虑了几种单元模式的设计。如:1.调查研究型——通过访谈、问卷、文献调查等,围绕慈善领域的相关问题展开调查研究。2.综合表达型——以音乐、戏剧以及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和表演作为活动方式。3.社会参与型——通过参与爱心行动方案、志愿者服务、慈善组织和财富管理等,进行岗位体验。还有一些合作交流型的活动模型等。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多以一种活动模式为主。比如小学生对声音、图像、故事、表演比较喜欢,因此小学的单元活动模式设计,主要是爱心歌曲演唱、爱心图片展示、爱心故事讲述、爱心童话创作、爱心戏剧演出等。

初中阶段活动模式的综合性强一些。比如,有些单元活动虽以感受体验为主,但也需要一定的阅读、观察和思考;有些单元以调查研究为主,围绕一定的专题进行访谈、问卷、文献调查,但仍要配合一定的现场体验、电影电视的观摩等。还有一些活动,属于策划实践型,从活动策划到运作等全过程都需要学生全程参与,诸如小小展示会、慈善宣传和交流、慈善义卖等。

4.寓教于乐,融入日常生活

寓教于乐是我们活动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我们设计的活动希望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觉得好玩有趣。比如以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唱歌、看图片、讲故事、编童话、表演等,充分地在情景中娱乐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慈善也很有乐趣,我们参与的活动就是慈善生活。

三、教师试用相关建议

1.如何使用

《慈善读本》的活动设计旨在有利于中小学生展开自主性、合作性的活动。

使用者既可以完整使用,也可以选择部分使用;既可以作为相关学科教育的补充内容,诸如思想品德教育、综合实践课等,也可以作为学校或班级活动的补充内容,诸如学校主题活动、班级主题活动、少先队主题活动等,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补充内容,以开阔视野,提高人生境界。

2.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组织者。有了教师的指导和推动,学生将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任何教师只要有兴趣鼓励和发动学生,都可以出色地完成整个活动过程。为了配合《慈善读本》的使用,我们还设计和开发了慈善教育网站(www.csjiaoyu118.com),以服务于学校多种活动的需要。

3.组织活动的注意点

(1)选择适合于本校、本班级开展的活动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

(2)注意与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节日庆典活动结合起来,还有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注意活动的整合与连续。有的活动相对灵活,既可以计划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上课时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4)注意与家庭和社区合作,发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开阔视野。

4.激励和评价

(1)让学生参与活动评价,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2)通过活动评价,激励学生参与慈善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3)通过活动评价,激励学生积极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

在这个越来越喧嚣、匆忙、浮躁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慈善和爱的力量,营造出一片和谐的天地。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读本慈善爱心
雏燕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慈善之路
爱心树(下)
慈善义卖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