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体育参与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身体活动,它是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体育参与这一活动,探寻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下的体育参与发展的趋势,提出应尽力减少体育参与成本,增加参与效益和根据人民锻炼需求提供合理的体育供给、科学宣传体育参与。
[关键词]体育参与 体育消费 体育经济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结构可以看出,人类总是在追求更好、更舒适的生活。然而,更舒适的生活需要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才能达到,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素,决定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有限的资源,最大可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体育参与于人而言不是关乎“温饱”的最低层次需求,而是人健康保障层次、情感层次、尊重和自我实现层次的需求,它的实现必定需要有限性的资源。所以,购买力即人们满足需求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体育参与状况。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处在经济危机后的恢复阶段,但由于我国制定的“拉动内需”计划被奇高的房价所破坏,国内通胀与通缩并存,人们购买力下降。从2011年前三季度零售业统计数据表明,百货业销售比往年下降0.3%,这说明人们经济实力下降,家庭和个人开支逐步转向低层次的“温饱”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大众体育参与发展,预期它的发展趋势对体育经济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学视野中的体育参与
1.大众参与体育的成本及收益关系。由于人生活的经济性,人们在决定是否参与体育活动或是在决定参与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时,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考虑自己参与而带来的机会成本或边际成本,也就是若参与体育活动时他将失掉获得其他东西(活动)的机会。如果参与的机会成本小,那么人们很可能会参与体育活动,反之,若是参与的机会成本过大,则不会参与体育活动。
当然,在选择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时,人们也会考虑参与的成本和收益。其考虑的主要依据是,哪个活动带给他的收益较大。例如,对某些人来讲,参与体力消耗较大的项目能给自己带来不同凡响的感受,那么这个项目对他而言收益是很大的。而对于某些不喜欢体力消耗型项目的人来说,这个项目带给他的是身体的不适,没有收益,棋类等项目则能对他起到调节身心的作用,于他而言收益大些,他就会选择棋类项目。
2.有偿体育服务与体育参与的关系。同任何消费一样,人们在使用有偿体育服务时,往往会先关注其价格。根据消费者消费规律,“物美价廉”的产品往往是首选。故而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购买力”,选择那些性价比比较高的体育活动参与。例如如果消费者选择的体育活动价格升高的话,消费者则选择少消费,甚至不消费。所以,有偿的体育服务在价格上与体育参与成反比关系。
3.家庭收入与体育参与的关系。家庭经济收入是影响家庭中个体体育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收入越高,体育参与的程度越高。众多的研究表明,在家庭收入中除去家庭基本消费(房贷、教育、饮食等)外剩余的可支配金额越高,其家庭成员参与有偿体育活动的比例越高。而当家庭收入降低时,由于基本的生活消费不会改变,处于高层次需求地位的有偿体育服务将被迫降低。
4.政府体育投入与大众体育参与。政府的体育投入和体育参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相对的体育资源显得更为稀缺,而目前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社会福利与发达国家相比也相去甚远,人民生活水平远没有达到能随时满足自己体育需求的程度,所以,国家对公共体育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多数人民的体育参与程度。而政府增加的体育供给,能降低体育服务的平均价格,价格一旦降低便会促进群众的体育消费,从而也增大了体育参与程度。从现在情况来看,国家每年都划拨一定的群众体育公益金,在各地建设免费体育健身路径和健身广场,大大提高了人们参与体育的机会。但是现有的资源并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参与需求。
二、目前经济形势下的体育参与问题与对策
1.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通胀与通缩共存的阶段,由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大。由于,房子问题和物价上涨原因,我们普通居民基本消费支出增大,家庭收入相对减少。所以人们用于有偿体育参与的意愿和实力下降。体育参与群体总体萎缩,参与程度总体降低。
2.提高我国体育参与的对策
(1)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越穷其国民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的费用就越大,其消费形式就越简单。目前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是 37%和 43%,国家生活富裕的标准是 30%,而发达国家平均恩格尔系数是19.2%。体育参与或者体育消费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人们生活比较富足时,才有可能参加体育活动。所以,要提高我国体育参与程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提高个人和家庭收入,使体育参与能有强力的经济支撑。
(2)增加体育参与效益,缩减参与成本。与任何一种消费相同,人们总是在追求低成本高效益的产品。所以,降低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成本,是提高体育参与程度的重要手段。降低体育参与成本的途径很多,但主导思想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社会福利,尽可能减轻人们的生活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负担,比如政府建设社区体育设施,畅通道路使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浪费在路上的时间更少等。而提高体育参与效益也有很多途径,但最终效益的实质还是要落到参与者的满意程度上。比如设置淋浴、更衣等辅助设置。
(3)体育参与的科学宣传。由于我国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各群体体育参与程度差别明显。所以,在体育参与方式方面应科学合理的进行引导。引导的途径除了建立社会体育指导站之外,经常性的宣传是重要的手段。因为,科学的宣传不但能使人明白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也提供给人们更合理、科学、效益高的锻炼方式。
(4)政府增加体育供给。在经济环境不是很好,人民相对收入较少的情况,提高人民体育参与程度,政府增加体育供给比不可少。因为只要有大量的体育健身场馆和体育健身场所,就会有大量的人去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政府力量建设免费或低价格经营的体育场所,会极大促进大家的锻炼热情。
参考文献:
[1]张涛.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22(5)
[2]仇军.西方体育社会学:理论、视点、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1
[3](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宏观)[M].梁小民,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4
[4]肖淑红.体育服务运营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