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的“体”

2012-04-29 07:13:15曾枣庄
古典文学知识 2012年1期
关键词:五言分体体格

曾枣庄

一提起文体学,人们往往只想到诗词文等的体裁。其实,文体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体裁的体,体格的体,体类的体。

体裁之体指诗、文、词、曲、小说、戏剧等的外在形式,如诗之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唐人成伯玙《毛诗指说·文体第四》仅就《诗经》的诗体就论及《诗经》有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句;论及篇之大小,章之多少,“或一章为五篇”,“或二章为一篇”;有的诗只二句,有的多达三十八句;“或重章共述一事,《采苹》是也;或一事而有数章,《甘棠》之诗是也”;有“首章同而末异者”,“有首章异而末同者”;而助词的用法更是五花八门。后代诗体更杂,“于是有辞,有咏,为引,为行,悲愤成谣,长吟效古,寓言感兴,即事陈情。今古不同,未知其极,斯则变中之变也。虽无美刺之目,并属诗家之流”。《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指说》提要云:“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辞之异同,用字之体例,皆胪举而详之,颇似刘氏《文心雕龙》之体。”可见体裁涉及面很广。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五言起于李陵、苏武,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这里所讲的也是诗歌体裁。

文中的辞赋、四六、散文,诗词曲以外的韵文及其内部的各种文体,如辞赋的骚体辞、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四六文的制、诏、表、启;散文的论、记、书、序、题跋;韵文的箴、铭、赞、颂、哀祭文之类,都是指的体裁。词的词牌,曲的曲牌是不同词、曲的体裁。

诗、文、词、曲的体裁,指为适应不同需要而形成的各种体式,是其语言形式、结构形态、表述形式的有机统一。分体的标准,或依据语言形式,包括句式,即每句的字数;词、曲句式看似比较自由,实际各句字数都有限定。或依据语言格律,如李之仪《谢人寄诗并问诗中格目小纸》(《姑溪居士集》卷一六)把诗分为近体、古体、格律、半格律,以及叹、行、歌曲;《宋文鉴》把诗歌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也是依据其是否有格律。或依据句与句间的关系,是否讲究骈俪,要求对偶,从而形成骈文和散文的区别。或依据音韵形式,是否要求押韵和平仄相叶,从而形成韵文与无韵文的区别。或依据篇章结构,如诗、词、散曲、戏剧,都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各体散文和小说,结构相对不太固定;词、曲有固定的分阕,而辞赋、骈文、散文及诗词以外的韵文一般不分阕。或依据篇幅大小,如张炎《词源》把词分为令(小令)、慢(慢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把五十八字以内的词定为小令,把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的词定为中调,把九十字以上的词定为长调之类(以上诸说都有异议,兹不赘述)。比较起来,散文是最为自由的文体,在句式上以散行单句为主,可骈可散,比骈文、四六文自由;在语言上,可有平仄韵律,但不要求平仄韵律,比辞赋、诗、词、曲自由。

文体还指诗文风格。文体学,国外常称为风格学。作为风格的古代文体,称谓尤为复杂,有以下多种不同名目:

一称体、文体、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所论“八体”即指风格:“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典雅者,镕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脉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这里的“八体”不是指诗文的体裁,而是指诗文表现的体性,即指诗文风格。

沈约《谢灵运传论》(《宋书》卷六七)云:“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建(曹植)、仲宣(王粲)以气质为体,并摽能擅美,独映当时。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原其飚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降及元康,潘(安)、陆(陆机、陆云)特秀,律异班(固)、贾(贾谊),体变曹(曹植)、王(粲),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缀平台(梁孝王所建)之逸响,采南皮(曹丕所游之地)之高韵,遗风余烈,事极江左(西晋)……爰逮宋氏(南朝宋),颜(延年)、谢(灵运)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这里所说的“文体三变”,不是指诗文体裁之变,而是指诗文风格之变。

唐人刘知畿《史通·自叙》云:“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异彩。”以甘辛、丹素喻体,显然也是指诗文风格。

宋人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俊,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这里所说的“二家诗体”,也不是指五言、七言、古体、今体等外在形式,而是指诗歌风格。

二称体制,也多指诗文风格、韵味。南宋徐鹿卿《跋黄瀛父适意集》(《宋宗伯徐清正公存稿》卷五)云:“余幼读少陵诗,知其辞而未知其义。少长,知其义而未知其味。迨今则略知其味矣。大抵义到则辞到,辞义俱到则味到,而体制实矣。故有豪放焉,有奇崛焉,有平易焉,有藻丽焉,而四体之中,平易尤难工。就唐人论之,则太自得其豪,牧之得其奇,乐天得其易,晚唐得其丽。兼之者少陵,所谓集大成者也。”这里的“体制”,豪放、奇崛、平易、藻丽“四体”亦指风格。

三称格或体格。皎然《诗式》云:“体格简放日逸。”《旧唐书·高适传》云:“(高)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徐寅《雅道机要》有“叙体格”。洪迈指责当时应试之文“唯务贪多,累牍连篇,何由精妙?宜俾各遵体格,以返浑淳”(《宋史》卷一五六《选举》二)。《四库全书总目·王魏公集》提要称王安礼“内外制草颇典重可观,叙事之文亦具有法度……视安石虽规模稍隘,而核其体格,固亦约略相似也”。又《北海集》提要评綦崇礼云:“今观是集所载内外诸制,大约明白晓畅,切中事情,颇与《浮溪集》体格相近。”《古赋辨体》提要云:“其书自楚辞以下,凡两汉、三国、六朝、唐宋诸赋,每朝录取数篇,以辨其体格。”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这类“体格”都是指风格。

四称品。文有文品,元富大用《古今事文类聚新集》卷三云:“开府之荣名重矣,矧优其礼命,视于文品为第一。”王士稹《分甘余话》卷四云:“宁都魏禧叔子以古文名世,余观其《地狱论》上中下三篇,殊非儒者之言。宣城吴肃公《晴岩街南集》文品似出其右,而知之者尚少。”

诗有诗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列雄浑、冲淡、纤裱、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多指诗的风格。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品有九,日高,日古,日深,日远,日长,日雄浑,日飘逸,日悲壮,日凄婉。”这也是论诗的风格。他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以时而论”所列诸体),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以人而论”所列诸体),不同的总集有不同风格:“又有所谓选体、柏梁体、玉台体、西昆体、香奁体、宫体。”

词有词品,杨慎著有《词品》六卷。曲有曲品,涵虚子《词品》实论元曲风格:“马东篱如朝阳鸣凤,张小山如瑶天笙鹤,白仁甫如鹏抟九霄,李寿卿如洞天春晓,乔梦符如神鳌鼓浪,费唐臣如三峡波涛,宫大用如西风雕鹗,王实甫如花问美人,张鸣善如彩凤刷羽,关汉卿如琼筵醉客,郑德辉如九天珠玉,白无咎如太华孤峰,以上十二人为首等。”

除以“体”论诗文风格外,古人还常以“派”论诗文词风格。这是因为同一风格的诗文多了,就形成了流派,如诗有江西诗派、江湖派,词有豪放派、婉约派,文有桐城派、阳湖派之类。文学流派是由文学风格相近的文人形成的。

体类之体是指各种诗文的体裁、题材、时序的类别。类的概念是萧统《文选序》首先提出的:“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也就是说,《文选》不仅是按体编排的,也是按题材内容分类编排的,各类之文又以时代先后为序。他把所选的诗文分为赋、诗、骚、七等三十八体;每体又按题材内容分若干小类,如赋又分为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情等小类;诗又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献诗、公燕、祖饯、咏史、百一、游仙、招隐、反招隐、游览、咏怀、哀伤、赠答、行旅、军戎、郊庙、乐府、挽歌、杂歌、杂诗、杂拟等小类,各类下再按时代先后分系各个作者的作品,如赋体京都类就收有班固的《两都赋》、左思的《三都赋》等。《文选》以后的总集多仿用这种体例,吴曾祺《涵芬楼文诀·辨体第六》云:“自《昭明文选》而下,如《唐文粹》、《文苑英华》、《宋文鉴》、《金文雅》、《元文类》、《明文海》诸书,皆主分体,而离合之问,均不无可议。到国朝桐城姚惜抱先生(鼐)始约之为十三,曰论说,日序跋,日奏议,日书说,日赠序,日诏令,日传状,日碑志,日杂记,日箴铭,日颂赞,日辞赋,日哀祭。湘乡曾文正公(国藩)著《经史百家杂抄》,因姚氏之书而稍有变易,而大致不殊。于是论文体者莫不以此为圭臬。”

《文心雕龙》同样主张“体既不一,又以类分”,首先是把文体分为文与笔两大类,其末卷《序志》云:“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搞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文心雕龙》多以两种文体为篇名,《论说》本身就包括了论与说两种文体:“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悦怿。”而论与说之下又分为若干文体,论就分为议、说、传、注、赞、评、序、引八体:“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八名区分,一揆宗论。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也有不以分体分类编排为然者,冯舒《诗纪匡谬》云:“一人所作成备诸体,一题所赋或别体裁,未有可以篇之长短,韵之多少为次者。古人之集亡来已久,陈思、蔡邕、二陆、阴(铿)、何(逊),俱系后人编集,四言、五言亦并间出,足知《宋文鉴》以前无分体之事矣。玄晖(谢朓)、文通(江淹)二集是原本,然玄晖首撰乐府,三言,五言间列;文通稍如后世体例,但五言之外,本无别体可以异同。今一人之作必以四言先于五言,一题所赋又以三韵先于四韵,即如萧子显《春别》一诗,简文、元帝各有和章,首末各三韵四句,惟次章六句三韵。今以六句之故,各移第二章为末章,是犹歌南曲者以尾声止于三句,而移之引子之前也,何俟知音始为拊掌。”说“《宋文鉴》以前无分体之事”,不符合客观实际,前引吴曾祺《涵芬楼文诀·辨体第六》所举《昭明文选》、《唐文粹》、《文苑英华》、《宋文鉴》、《金文雅》、《元文类》、《明文典》诸书,皆分体编排,有的还在体下分类,证明历代总集往往既分体,又分类。

猜你喜欢
五言分体体格
有志无书五言联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04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从音响性往音乐性的转变Esoteric(第一极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体SACD/CD机
论贾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的诗语叙事
红楼梦学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7:58
这是谁的照片
THE WORLD ON A FRUIT PIT
汉语世界(2016年2期)2016-09-22 11:48:41
分体等离子弧喷焊接头形貌及力学性能分析
焊接(2016年4期)2016-02-27 13:02:44
五言 望潼关
军事历史(1996年4期)1996-01-18 0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