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夜色》创作谈

2012-04-29 06:41
南风 2012年1期
关键词:李莎毕肖纯文学

《一个人的夜色》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日本作家伊藤高见的小说《扔在八月的路上》,而写作文风上则学习模仿了日本新生代作家青山七惠那种简约轻快式手法。这篇小说讲述了两个不同人生道路的人,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不经意间的一次碰撞。刚刚失恋的青年小夜对爱情既感到失望,又抱着幸福的憧憬,在小夜眼里,像李莎姐这样的爱情就是幸福的。而作为小夜同事的李莎,一方面想为小夜抚平失恋的创伤,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掩饰自己的爱情创伤。小夜对于未来爱情的美好憧憬使得李莎回忆起曾经的自己,曾经的那段美好爱情。爱情是一座围城,李莎在城内,小夜在城外。小夜通过李莎看到了城内虚假的爱情表面,李莎通过小夜看到了城外曾经的自己。他们在爱情的道路上,一个想前进,一个想后退,最终在一个十字点交汇。

关于作者

商郁,生于江南,活于江南,至今没有离开过江南一带。不会背四书五经,也不精通诗词歌赋,写文读文,全凭自己的感觉。学的做的都是跟文学毫无关系的财经,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文字才是带给我希望和快乐的源泉。从读余华开始接触小说,读余秋雨开始接触散文,读谷川俊太郎开始接触诗歌。在文学的道路上,独自摸索,没有获得过骄人的成绩,全凭一腔热爱和对希望的执着坚持到现在,也逐渐成长。喜欢角田光代的细腻,三毛的浪漫,龙应台的真挚,雷蒙德卡佛的简练,伊莉莎白毕肖普的完美。热爱纯文学,坚信纯文学能在这个混乱的社会里净化出一片天空。

猜你喜欢
李莎毕肖纯文学
抹不掉的成长痕迹
抹不掉的成长痕迹
“纯文学”概念的历史生成与意义
——以纯文学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两次现身为例
主持人语 讨论的过程比讨论的结果更重要
直面情感的本质
——读伊丽莎白·毕肖普《卡萨布昂卡》
直面情感的本质
毕肖普诗歌鉴赏
大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On Employment of Defamiliarization in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Words of Estrangement
“纯文学”界定及其混用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