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顾青霞

2012-04-29 06:15孙启新
蒲松龄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蒲松龄

关键词:顾青霞是孙蕙的侍妾,她跟随孙蕙来到淄川县的一个偏僻山村,孤独地生活在这里,直到去世。她声音清丽,多才多艺,喜欢吟诗,还爱好写诗、书法、弹琴,被孙蕙及其亲戚戏称为可儿。才女顾青霞遭受孙蕙妻妾的妒忌,又没有生育后代,心情十分苦闷,在孙蕙病死后两年就香消玉殒。蒲松龄、王观正为此专门写诗感叹顾青霞的身世和遭遇。

关键词:顾青霞;孙蕙侍妾;可儿;蒲松龄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顾青霞是蒲松龄的好友、清康熙年间户科掌印给事中孙蕙的侍妾。她的基本情况,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在《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马瑞芳在《狐鬼与人间——解读奇书〈聊斋志异〉》中都有严谨考证。从蒲松龄写作的《听青霞吟诗》、《西施三叠·戏简孙给谏》等诗词中也可以了解大概。笔者最近翻阅淄川窎桥《王氏一家言》,从孙蕙的妹夫、邑庠生王观正(字如水)撰写的五首七言绝句《孙树百爱姬顾餐可,以所著诗词示予,赋此赠之,即题卷末》发现了几条新资料,故不揣冒昧,结合专家们的观点,作一条分缕析。

一、长住山村

王观正《孙树百爱姬顾餐可,以所著诗词示予,赋此赠之,即题卷末》其一首句“芙蓉斋畔美人居”,点明顾青霞居住在万仞芙蓉斋旁边孙家宅院的楼房里,他在自注中进一步说:“姬所居楼畔为万仞芙蓉斋”。

万仞芙蓉斋是孙蕙的私家花园。《淄川县志》记载:逸峰园,给谏孙公第旁园也。邑南十五里,方广数十余亩,内建高阁,亦名“逸峰”,东西两室翼之。西北为回廊,廊外为池蓄鱼,凭栏俯视,深可寻丈。其外为树园,园中放鹤,时闻声彻九皋也。阁前为亭,榜曰:“万仞芙蓉斋”。斋前为露台,方广亩许,周以短墙。台南为池,池上架桥,东为舫亭,西为长廊。廓南出为石假山,山之东绿竹万丛。西南隅为曲径幽斋,竹林杂树映之,颇类僧寮。《淄川县志·建置志·园林》另外,刑部侍郎高珩撰写的《户科给事中树百孙公墓志铭》,对芙蓉斋这样描述:“于舍旁为园,筑亭其内,榜曰‘万仞芙蓉斋。又开池浚塘,堆岩布壑,种树蓄鹤,萧然尘外。”再者,蒲松龄的七律《卧万仞芙蓉斋,听棋客争道》对芙蓉斋也有详细描写:“万仞芙蓉紫翠间,雕墙斜傍曲廊弯。近栏朱榭新栽竹,当户白云旧对山。”万仞芙蓉斋建于何时,目前难以考证,按照袁世硕先生之说,芙蓉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 ①。若据山东理工大学教授赵蔚芝的《聊斋诗集笺注》,《卧万仞芙蓉斋,听棋客争道》系于康熙十二年(1673),则芙蓉斋早于康熙十二年建成。

孙蕙于明崇祯五年(1632)生于淄川大奎村,后迁居西笠山村。万仞芙蓉斋就建在孙蕙家宅的近旁。《淄川县志·艺文志》载有孙蕙的2首七律,题目是“余居之西偏构屋数楹,四山环之,颜曰‘万仞芙蓉斋。高念东、唐太史两先生各有赠诗。和来韵二首。”由诗题得知,万仞芙蓉斋坐落在孙家住宅的西侧。

康熙十三年(1674)冬,孙蕙以卓异闻,由江南总督、巡抚推荐,擢升户科给事中。次年春,孙蕙离开宝应,晋京陛见,假道归里,蒲松龄闻知此消息,写有五言古诗《喜树老卓异,离宝赴都,将便归省》。孙蕙此行携带顾青霞一同返回家乡西笠山村,此后,顾氏便一直生活在这里。

根据赵蔚芝先生《聊斋诗集笺注》、《聊斋词集笺注》注释,《西施三叠·戏简孙给谏》作于康熙十四年(1675)之后,七律《过孙给谏芙蓉斋》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二十年(1681),孙蕙任福建乡试副考试官,试毕,便道返里,《过孙给谏芙蓉斋》写于次年三四月间孙蕙离淄返京之前。这也就是说,孙蕙分别于康熙十四年春天,康熙二十年末、二十一年初在家乡居住了一段时间。康熙二十三年(1684),孙蕙丁父忧,服未除,便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春在家中病逝。当然,孙蕙在家居住时间远不止这几次。蒲松龄写于康熙二十一年的七绝《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其三云:“今日使君万里遥,秋闺秋思更无聊。不知怀远吟思夜,拈断湘裙第几条?”诗其六云:“别时颦黛见时欢,不解郎君贵作官。”这些诗文均表明,自康熙十四年至二十三年,近十年的时间,顾青霞没有进京随侍孙蕙,而是孤独地居住在西笠山村,只有孙蕙在家休假期间才得以相见。孙蕙去世后,姬妾被放还出去,顾氏却留了下来,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又过了两年,顾氏寂寞地离开了人世。王观正诗中关于顾青霞居住在芙蓉斋旁孙家宅院的资料,可以作为以上情况的旁证。

二、遭受妒忌

王观正在诗其四云:“静里焚香检素心,时将哀怨寄瑶琴”,诗末自注:“集中多怨词”,是说顾氏在孙家生活得并不舒心,时有“哀怨”。那么,顾氏的“哀怨”是什么呢?从蒲松龄写就的诗词来看,当是顾氏时常遭受孙蕙妻妾妒忌、心情苦闷。

蒲松龄的《西施三叠·戏简孙给谏》等四阕词叙述了孙蕙赴京就任之后,顾氏独居山村期间发生的事情,虽是戏谑之作,却客观地反映了顾氏怕遭受妒忌而不能与孙蕙纵情欢乐的复杂心态和行动。《西施三叠·戏简孙给谏》写道:“慧意早辨媸妍。唐人百首,独爱龙标《西宫春怨》一篇。”意思是说,顾氏借吟诵王昌龄的《西宫春怨》,表达自己独守空房、不被宠幸的切身感受。孙蕙偶尔回到家乡,他的侍妾争相献媚,企求宠幸,只有顾氏淡然处之,不屑争宠,即便这样,孙蕙的侍妾们还是共同对付她,处处与她为敌。《庆清朝慢·又》曰:“妒眼攒窥,狡心共伺,几时得个空闲?便如图中西子,止许凝看。眼尾转情话,只灯前一笑两心欢。意惴惴,恐人觑破,急蹴纤弯。”大意是,孙蕙的妻妾们一同监视顾氏,顾氏没有机会与孙蕙亲热,只能四目相对。顾氏在灯前与孙蕙眉目传情,又怕被别人看到,就用小脚轻踢对方示意快点离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恐有妒心人,道郎与妾亲。”(《菩萨蛮·又》,下同)就是穿着一双新鞋,也只能“留待夜中穿,与郎细细看。”顾氏为此大发感慨,“无人处,匆匆一抱,不类人间。”(《庆清朝慢·又》)一个深情的拥抱,感觉就是人间天堂,幸福无比。孙蕙进京就职后,很少回到家乡,顾氏在凄苦的等待中,慢慢地消磨着自己的青春,耗损着自己的美貌。《菩萨蛮·又》写道:“郎如天际雁,一年两度见。”顾氏在词中抱怨孙蕙就像天上的大雁,秋末南飞、初春北翔。实际上,此时的顾氏恐怕一年、甚至几年也难得见孙蕙一面,“对面相思,咫尺欢爱”已成奢望。但是,即便如此,善解人意的顾氏还是处处为孙蕙着想,不想让孙蕙左右为难。《东风齐着力·又》把顾氏的这种两难心理描述得惟妙惟肖。词曰:“苦处怕郎不解;转凝念,又恐郎知:若知了,和他瘦损,侬意尤戚。”意思是说,顾氏担心孙蕙不了解自己的相思之苦,只得独自承担;可又一想,如果让孙蕙知道了,他要因此苦恼而消瘦,这正是自己最大的苦恼。由此可以看出,顾氏在孙家,面对孙蕙侍妾的嫉妒与刁难,能够识大体、顾大局,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确实当得起“德可仪型”(王观正诗其三)的评价。

三、戏称可儿

研究蒲松龄的专家,有的说顾青霞是蒲松龄的红颜知己,有的说顾青霞是蒲松龄的梦中情人 ① 。笔者原来以为,蒲松龄在《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诗中称顾氏“可儿”,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暧昧,即便不是这样,也说明他们之间关系非同一般。读了王观正的诗,这个观点可能要订正一下。

王观正在诗其二云:“非关才子情偏切,络秀原来是可人。”诗中“络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记载:晋周顗母李氏,名络秀,主动要求为妾,后连生顗和嵩、谟,三子并列显位。后世遂以络秀指有见识的女子。“可人”,《世说新语·赏誉》记载:“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可儿,即可爱的人,也指称心如意的人,一般多从才德方面来解说。王观正在此将顾氏比作络秀,称赞她有识人之明,自愿给孙蕙做妾。这两句诗的引申意思是说,并不是因为顾氏是才女就感情真切,而是因为有见识的顾氏是可意的人。王观正在诗中称顾氏为“可人”(此诗为了押韵,改“可儿”为“可人”),估计不会像当今人们理解的那样,也同顾氏有什么暧昧关系吧?因为王观正是孙蕙的妹夫,他们之间是亲戚关系,王观正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戏谑地称呼自己的这位“大舅嫂”为“可儿”。从蒲松龄有关顾青霞的诗作来看,顾氏动作轻盈、神态娇羞、容貌秀丽、声音清丽,又有才情,又会为人处世,实在是一个称心如意的女子。孙蕙在与顾氏相处初期,十分迷恋她,“可儿”很有可能就是孙蕙对顾氏的昵称,孙蕙的妻妾碍于孙蕙的情面,或者出于嫉妒的心态,也称顾氏为“可儿”,而孙家人和孙蕙的亲戚们也半开玩笑地称呼顾氏“可儿”,这样一来,顾氏“可儿”这个称号也就传扬开了。

蒲松龄做过孙蕙的幕僚,与孙蕙的关系十分密切,与顾青霞又熟悉,按照以上的推论,他当着孙蕙的面称呼顾氏“可儿”,好像也不过分。蒲松龄为顾氏选唐诗百首绝句,是康熙十年(1671)在孙蕙宝应县衙中的事。蒲松龄写作的《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可能与所选唐诗一起送给顾氏,这肯定要经过孙蕙交给顾氏,不会私下里递交。如果此处“可儿”有轻薄之意,或者是蒲松龄在此流露出不自重的想法,那当然无法得到孙蕙的谅解,同时,作为“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的蒲松龄来说,也绝对不可能这样做。

王观正的诗题“孙树百爱姬顾餐可”,其中“餐可”两字应该就是“秀色可餐”的省称,用来形容女子美貌。诗其三有“德可仪型色可餐”的诗句,“色可餐”,也即“秀色可餐”。这里的“餐可”、“色可餐”,应该都是“可儿”的戏称,含有赞美顾氏德行、容貌的意思。至于有人说“餐可”是顾氏的字或别号,似乎太过勉强。当然也有这种可能,但现在没有更多的资料予以证实。

四、喜吟工诗

顾青霞喜欢吟诵唐诗绝句,这在蒲松龄的诗词中有多处记述。《听青霞吟诗》是蒲松龄于康熙十年在宝应孙蕙官邸听到顾青霞吟诗后写的,赞美顾氏吟诗声音柔美清丽、听后沁人心脾,诗中写道:“曼声发娇吟,入耳沁心脾。如披三月柳,斗酒听黄鹂。”此外,蒲松龄在《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伤顾青霞》和词《西施三叠·戏简孙给谏》中,都描述了顾氏喜欢吟诵诗歌,特别是唐诗绝句。顾氏在所吟咏的唐诗中,又特别喜欢王昌龄的《西宫春怨》,以此表达自己不被宠幸的切身感受。《为青霞选唐诗绝句百首》云:“为选香奁诗百首,篇篇音调麝兰馨。莺吭啭出真双绝,喜付可儿吟与听。”蒲松龄在诗中感叹,诗篇内容香艳,顾氏吟诵婉转,听来真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西施三叠·戏简孙给谏》说顾氏“吟声呖呖,玉碎珠圆”,意思是顾氏的吟诗声像玉石崩裂、珍珠撞击的声音,清脆流利。

王观正的诗其五云:“读罢香奁白雪词,外孙黄娟系人思。帘前一树梨花雨,更觉春风别样姿。”王氏诗中的“香奁”,与蒲氏诗作中的“香奁诗”,均指《香奁集》,它是晚唐著名诗人韩偓所作,“皆裾裙脂粉之语” ① ,内容多艳情琐事,风格绮丽。“外孙黄娟”即绝妙好辞 ② ,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梨花雨”出自唐朝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玉环伤心落泪的形象。这首诗的大意是说,顾青霞喜爱吟诵《香奁集》,这些绝妙好辞寄托了她的心思。人们看到顾氏吟诵诗词时伤心落泪的样子,感觉和煦的春风都为之呜咽痛哭。

顾青霞不但吟诗,还能作诗,蒲松龄在他的诗中也有叙述。《孙给谏顾姬工诗,作此戏赠》围绕顾氏“工诗”这个主题,以戏谑的笔调,描写了顾氏作诗过程中凝神构思、勤学苦练、求人指正等一系列言谈举止。诗其六云:“别时颦黛见时欢,不解郎君贵作官。来日谏章方屑草,携诗娇捉问疑难。”写顾氏不顾孙蕙工作繁忙,向其请教作诗技巧。诗其七云:“偷赋春词拟汉宫,郎君索看晕羞红。要知侬意非悭吝,学做新词句未工。”写顾氏自嫌诗作不入孙蕙法眼,不值得阅读。诗其八云:“佳人韵癖爱文章,日日诗成唤玉郎。莲瓣重台轻可听,行云也似按宫商。”赞扬顾氏作诗勤奋努力,诗作通俗自然而又合乎韵律。

顾氏勤于作诗,所作诗词不但让孙蕙审阅,有时也让孙蕙的亲戚观看,王观正就有这种机会。顾氏“以所著诗词示予”,就是让王观正阅读她的诗词,并且提出修改意见,王观正看后有所感触,写了一组七绝,附在顾氏诗词后面,交还顾氏,这组诗就是《孙树百爱姬顾餐可,以所著诗词示予,赋此赠之,即题卷末》。王观正在诗其一云:“芙蓉斋畔美人居,八斗才名万卷书。造化从来多吝惜,偏将花笔赠文姝。”诗中称赞顾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连生性吝啬的上天也特别垂青顾氏,把生花之笔赐予容貌秀丽的顾氏,让她写出美妙的诗篇。通过这首诗可以推测,顾青霞在淄川居住期间,其诗作到处传读,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不然,王观正不会平白无故地称赞一个不受宠幸、地位低下的侍妾。

五、雅嗜弹琴

王观正在诗其四后自注:“姬雅嗜琴”,是說顾青霞非常喜欢弹琴。关于顾氏弹琴,赵蔚芝先生在《听青霞吟诗》注释:“顾青霞,孙蕙姬妾。善琵琶,能诗,身世不详。孙蕙离宝应后,顾随孙至淄川,卒于淄川。” ① 顾氏“善琵琶”这个结论,可能来自蒲松龄《听青霞吟诗·又长句》的自注“青霞最爱‘斜抱云(和)之句”。蒲氏自注中“云和”,《周礼·春宫·大司乐》解释:“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琵。”郑玄注:“云和,山名。”是说以云和山所产之木为琴琵,后来“云和”泛指琴瑟、琵琶等乐器。蒲松龄词《西施三叠·戏简孙给谏》云:“慧意早辨媸妍。唐人百首,独爱龙标《西宫春怨》一篇。”意思是说,顾氏能够分辨古人诗歌优劣,在百首唐诗绝句中,她最喜欢王昌龄的《西宫春怨》。王昌龄的七绝《西宫春怨》云:“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顾氏反复吟诵“斜抱云和深见月”,是因为她喜欢弹琴,也经常弹琴。

关于顾氏喜欢弹琴,蒲松龄在其诗文中有多处记载。七绝《树百宴,歌妓善琵琶,戏赠》其二云:“垂肩亸袖拥琵琶,冉冉香飘绣带斜。背烛佯羞浑不语,轻钩玉指按红牙。”诗中描写了一个善弹琵琶的歌妓,她低眉垂肩,双手抱着琵琶,香粉气从衣服中缓缓扩散出来。她背着烛光,装作害羞的样子,一句话也不说,轻轻地拨动着琴弦。这个歌妓是谁?蒲松龄没有点明,但从其形象和神态来看,与蒲松龄笔下的顾青霞何其相似!此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宦娘》塑造了一个酷爱琴艺的女鬼形象,在她的身上也展现了顾氏的形象。

王观正的诗其四,明白无误地讲明顾氏“嗜琴”且琴技高超。王观正在诗中说,顾氏不但经常弹琴,而且将自己幽怨的心思寄托在琴声中(时将哀怨寄瑶琴)。精通音律、善于弹琴的嵇康逝世千年之后,仍有仪态美好的女子成为他的知音,这人就是顾青霞(嵇仙去后无知己,复有娉婷解妙音)。从此诗中还可以看出,顾氏在孙家经常焚香弹琴,寄托自己的情思(静里焚香检素心)。

六、忧虑无子

据高珩撰写的《户科给事中树百孙公墓志铭》记载:孙蕙“元配韩孺人,继配赵孺人。子一,斯铭,君叔弟芹出也,今继君祀,聘益都处士南吕夏侯君钟女。女一,适同邑岁贡生、候选教谕马君朝瑞男、监生步云,韩孺人出。”《淄川县志·选举志·例贡》记载:“孙斯铭,蕙子。”是说孙蕙的嗣子斯铭通过捐纳,成为贡生。蒲松龄《久废吟咏,忽得树老家报,侘憏不成寐,破戒作三律,即寄呈教,聊当慰藉,想为我千里一笑也》,据赵蔚芝先生考证,此诗作于康熙十四年春,当在蒲松龄离开宝应之后、孙蕙入京任职之前。蒲松龄听到孙蕙痛失爱子的消息,千里寄诗,给以安慰,说明此子在孙蕙的心中极其重要。综合以上两则资料:孙蕙幼子夭折,只有一女为亲生;孙斯铭是从他叔伯弟弟孙芹家过继的儿子。

孙蕙子嗣艰难,作为侍妾的顾氏,理应担当起为孙蕙生育儿子的责任,可惜事与愿违,顾氏始终没能为孙蕙生育一男半女。现在推测,孙蕙之所以广置侍妾,不光是为了纵情声色,更大的理由还是为了子嗣。从蒲松龄诗文有关孙蕙、顾青霞的现有资料看,不但顾氏,其他姬妾也未能生育。这个推论较为可靠。

王观正在诗其三云:“兰花有梦争迟早,管取堂前次第看。”并在诗后自注:“姬忧缺子,故慰之。”“兰花有梦”,据《周公解梦》解释,梦见兰花盛开,将获男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顾氏忧虑自己没有生育儿子,将来无人为其养老送终。王观正劝慰她不要为这个问题担忧:生儿有早晚,不要急在一时;今后一定会陆续生育多个儿子,而且儿孙满堂。

在封建社会,生育子孙是家庭中的大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男人如果不能延续后代,这是人生的最大失败。妻妾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丈夫生儿育女,顾氏没有能够为孙蕙生育儿子,不论她如何贤惠,如何有才,如何貌美,在家庭中都不值得炫耀,也不会有多高的地位。顾氏作为孙蕙侍妾中的一员,因为没有为孙家传宗接代,尽管当时孙蕙非常宠爱她,但随着年老色衰,这种恩爱是不会长久的。孙蕙没有携带顾氏进京任职,估计与此大有关系。不能生育儿女,这应该是顾氏最为忧虑的人生大事。

附王观正《孙树百爱姬顾餐可,以所著诗词示予,赋此赠之,即题卷末》:

诗其一:

芙蓉斋畔美人居,八斗才名万卷书。

造化从来多吝惜,偏将花笔赠文姝。

(姬所居楼畔为万仞芙蓉斋)

诗其二:

淡淡春衫黛绿新,应知宜笑更宜颦。

非关才子情偏切,络秀原来是可人。

诗其三:

德可仪型色可餐,闺中良友气如兰。

兰花有梦争迟早,管取堂前次第看。

(姬忧缺子,故慰之)

诗其四:

静里焚香检素心,时将哀怨寄瑶琴。

嵇仙去后无知己,复有娉婷解妙音。

(姬雅嗜琴,集中多怨词)

诗其五:

读罢香奁白雪词,外孙黄娟系人思。

帘前一树梨花雨,更觉春风别样姿。

收稿日期:2012-01-02

作者简介:孙启新(1964-),男,山东淄博人,中共淄博市纪委派驻第七纪检组干部。

猜你喜欢
蒲松龄
蒲松龄纪念馆藏书画作品选登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蒲松龄哀民生 普及医药
蒲松龄
STRANGE TALES INDEED
蒲松龄